-
1 # 零售商業
-
2 # 為愛痴狂51718064516
丁元英五臺山的對話正是作者對佛的心解,也是作品的精華部分。其他的都是鋪墊。其實我對佛教參禪意境理解是,逃避現實,登高享福騙人朝拜,不做實事,枉修來生,來世與我何干,是一種解脫,消極面世。來生有如何。天下蒼生一樣弱肉強食,弱者更弱,強者更強。誰也沒有改變自己的執行軌道。
-
3 # 益香齋
求心安就是給自己的心安個家,感覺做了不合常理的事兒或者有損他人的事兒,雖然別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欺心,所謂不做虧心事兒不怕鬼敲門,包括信仰,只是給心靈找個歸宿!
-
4 # 明月隼人
其實!他去只是想請教大師,開悟自己的行為,到底對還是不對?因為他沒有在這件事情上獲利。不知道這個到底是對還是不對。他做的叫損人不利己。這不符合人性。所謂的心安只是藉口而已。
-
5 # 蒼胡頡
丁元英為什麼不去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而去了五臺山求心安?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文殊菩薩在諸大菩薩中智慧第一。
這要從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裡各種人物對丁元英的評價中看出端倪。
肖亞文評價:
(1)“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柏林有個居士說他是極品混混。”
(2)“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已經夠了。”
(3)“說他是鬼可以,說他是魔也可以,就是不能把他當人”。
韓楚風評價:
(1)“更高階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2)“元英是個明白人。”
芮小丹評價:“元英,你不只是會扒拉銅板,還會扒拉靈魂,我現在才知道你離我有多遠。
伯爵公司市場調研部劉家明部長:“我們知道格律詩的幕後人物是丁元英,我們透過各種渠道調查此人,此人是柏林大學經濟學碩士,先後就職於柏林H.N.S國際金融投資公司、北京通達證券公司、柏林《世界經濟週刊》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員。此人在1994年6月創辦私募基金,據業內人士估計,私募基金受託資本最少超過2億人民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股市至少捲走2個億。此人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也沒什麼名氣,但是真正瞭解他的人都有一個共同評價——鬼才
另外,從丁元英與智玄大師的精彩對話後,丁元英接著說:“承蒙大師開示,慚愧!慚愧!佛門講一個‘緣’字,我與佛的緣站到門檻就算緣盡了,不進不出,亦邪亦正。與基督而言我進不得窄門,與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幾等的貨色大師已從那首詞裡看得明白,裝了斯文,露了痞性,滿紙一個‘嗔’字。今天來到佛門淨地拜見大師,只為討得一個心安。”
從這些評價言論中,可以看出丁元英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是諸菩薩中智慧第一的人,丁元英與文殊師利菩薩有大因緣。
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母,過去七佛之師,無數諸佛在因地修行中皆因其教化而成佛。他早已成佛,過去世叫龍種上智尊王佛,現在世稱歡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未來成佛佛號為普見如來。菩薩久遠劫來早已成佛,但悲心所致,智慧所因,憐憫南閻浮提罪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助佛弘化,不捨一人,方便善巧,隨形應類,為一切眾生適時說法。
為什麼說丁元英和文殊有緣,在文殊菩薩十大無盡甚深大願中:一者大願。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慾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溼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迴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眾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歷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贊嘆。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授。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眾生。毀謗於我。嗔恚於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眾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眾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無有斷絕。世世相報。……。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佈施。修立福祐。遍於法界。迴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梨。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
十者大願,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眾生心識體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
大家仔細看文殊菩薩十大願中第一大願,第十大願裡面的內容是不是和丁元英性格言行很相應?特別是“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是不是和丁元英見智玄大師求心安的話有驚人的相似?!
文殊菩薩還有個應現特徵,他不在佛前,不在眾僧中,不在伽藍眾會,而是遍佈一切眾生心識體性,適時當機為眾生說法。眾生應以何身何教得度,文殊隨眾生身形心性,變化成同形同類,說相應法。他負責掌管般若智慧法門的般若波羅蜜,還徹果賅因洞悉八萬四千行門,應現展示世間眾生的一切法門。無論世出世間,外道內道,最後皆以大乘深妙佛法而化導之。即使佛說一闡提不能度的人,文殊也以無盡大願,最上大智而方便為其說法,直至所有眾生盡成佛道。所以,文殊菩薩與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大因緣,哪怕一闡提眾生,文殊皆能普度。
個人以為,丁元英去五臺,表面是求心安,其實是去找高人印證,印證自己的知行是否合一,是否大徹大悟。
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內容
- 《天道》裡面的丁元英去五臺山訪問大師,僅僅是為討一個“心安”嗎?
- 《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丁元英離開古城後,會去五臺山出家麼?
- 看過電視劇《天道》和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你覺得丁元英能在現實中生活嗎?
- 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為什麼會給劉冰留下一個裝滿白紙的檔案袋?
- 《遙遠的救世主》(電視劇《天道》)最後,丁元英被接走後,會有怎樣的生活?
- 《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為什麼沒提前把整個計劃告訴葉曉明他們?
- 《遙遠的救世主》裡丁元英對芮小丹的死該不該負一定責任,你怎麼看這種理性而剋制的愛情?
- 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最後離開古城會去哪裡?他後面的人生會做何選擇?
- 《遙遠的救世主》中,如果芮小丹不死她跟丁元英的結局會怎麼樣?
個人認為丁並非去尋求心安,這事情是一開始丁就有謀劃的了,所以所謂的心安不存在,他何等聰明的人?難道不知道做都做了還求心安麼?我只是覺得他純粹就是找一個能有一樣高度的人的看法,也希望也有人對這件事情有著不一樣的高度看法,所謂心安不過是尋求更高的自我解脫自我安慰!用尼采一句話就是:孤獨的人並不喜歡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找不到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