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墨

    一、落實新課程理念,著眼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二、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地位,實施美育,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三、豐富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 2 # 墨趣樂緣

    美術鑑賞能力的提高,是美術教育的基本目標,要得到提高需要學生長時間的去觀察大量優秀的美術作品,對作品分析理解。改變我們當前之重技能的提高,而輕視學生鑑賞水平的美術教育模式,把技能訓練和鑑賞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造意識和能力的優秀美術人才。

    美術鑑賞是對美術作品的境界、品位層次的體驗,是學生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價值的認識。眾所周知,審美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要培養學生能獨立的去多元認識美、感受美、鑑賞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藝術修養。

    同時,讓學生能夠廣泛的鑑賞美術作品,並在實踐中鑑賞美術。指導學生以正確的審美觀念去鑑賞、評價和把握作品美的所在。使學生獲得審美的樂趣和審美的體驗,真正達到提升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

  • 3 # 中書協

    學生怎麼樣欣賞,關鍵在於教師。“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教師”。教師要真的“愛”學生。【關鍵詞】美術 欣賞能力一、學生如何在欣賞中與畫面交流新美術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概念,其目的是強調透過學生親自參與美術活動來體驗和感受活動的價值,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和價值觀念。美術欣賞是一項審美活動,它需要透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如觀察、判斷和想象來感悟美術作品,這種活動更需要個人的審美感受和情感的體驗。情感是審美活動的中心問題,美術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產品為主的,它通常表現藝術家某種思想和觀念,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領域。學生由於生活閱歷、審美經驗、知識修養的不足,能對美術作品積極主動地欣賞是比較困難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講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激勵人?怎麼喚醒沉睡的人?”我想這句話應該能給我們以啟迪。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激發,其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其一是引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可幫助學生分析美術作品的形象、情節,特別是一些引人入勝的細節,如蒙娜麗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透過生動恰當的語言描述,以此為突破口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其二是適當提出一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想象,但是問題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點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態度來評價學生的回答,這一點很重要。二、教會學生領悟美術作品的文化情境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在創造藝術作品時,不可避免地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術作品被創作出來的時候所依託的文化環境、條件及其特徵。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時,不能單講技法,要把美術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學習。那麼具體怎麼做呢?首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需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相關的歷史故事。例如凡高的《播種者》就有必要介紹有關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畫面的意思,欣賞蘇聯雅布隆斯卡婭的《糧食》時,學生就應該知道當時蘇聯經過戰後洗禮,人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我們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多少名家作品也是如此,生活中美術現象也隨處可見。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還可以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活動相結合,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情境。三、學生欣賞能力的提高要多方面著手每一個同學的審美都是有差別的,任何一件優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正是美術欣賞的魅力所在。美術欣賞教學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搞教師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應該有差異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學生的各種見解和感想。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看法、觀點持有正確的態度,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才能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美術欣賞教學應該看重其學習的過程,不要過於追求結果,也很少有統一性,告訴學生這些,有利於他們進行積極思維,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鍛鍊獨創思維的能力,增強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的核心,以新課程標準為開展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美術課堂教學的重點逐漸從傳統的以傳授美術技能技巧為主的單一模式轉到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開放型的、以美術文化滲透為主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的軌道上來,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諧地發展。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畢加索感嘆道:“我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教師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採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去誘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為了造就有充分藝術創造力的畫家,更為了培養一代充滿創造力的現代人才,我們應高度尊重、保護、鼓勵學生的自由活動和想象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從而使學生髮揮特長,表現個性,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美術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有自己的活動,學生的個性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學生在上美術欣賞課時都有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解的過程,最初是從他們個人的角度開始的,他們覺得畫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畫得不“像”的作品卻被老師當成世界名畫加以介紹。正是這些反差,他們漸漸會發現藝術品並不是以畫得像不像做唯一標準。有了這些思考以後,學生才會關心藝術到底是什麼,教師不要從理論上空洞地介紹藝術,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讓每個學生髮揮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校美術教育,是在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教育體系中透過美術活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科,其目的不是培養專業美術家,而是透過美術教育讓學生掌握美術方面的知識,去培養學生的種種美術方面的能力和品質。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引導下,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初中美術欣賞主要透過欣賞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是掌握多少美術史論和多少美術技法理論,其根本目的是學會用一種美好的心態面對社會、面對未來。教育的任務不僅是用知識來充實學生的頭腦,而且要發展他們的智力和才能,教學應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助於人的高尚品德的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觀念需要我們進一步更新教學評價觀,從而更好地加強教學的實效性和促進教育功能延伸的職能性,以物之美,開啟心靈之美。我們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思路,把自己培養成既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能懂得鑑賞美和創造美的高素質的美術教師。同時,在教學中也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為已任,使學生的美育能更深入的滲透到學習中。

  • 4 # 懶柯

    美術鑑賞能力怎麼培養?

    這個能力,首先是天賦,天賦好,不需要培養,天賦差點,就要靠培養了,老師是關鍵,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這個命題,不如改為,怎麼培養美術興趣,你有興趣了,鑑賞力遲早會高的,這個興趣,其實才是最難培養的東西,還是看人

    對於美術天賦,其實人人都有,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麼,你從小就會有喜歡的顏色,喜歡的圖案,對美的東西,多數人都是能感知的,一般的美術鑑賞,人人都會,這是感官。

    但高級別的鑑賞,比如藝術品的鑑賞,就要透過系統的學習才能提高,藝術品是美術的最高級別,好多大師級別作品,一般人也都難搞得懂,就是缺乏這種高級別的鑑賞力,培養這種鑑賞力就沒有捷徑了,無非多看,多學,多想,多思考而已,總之,逮住一切能提高的機會...

    美術也有好多種,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別,慢慢學進去,循序漸進,必有所得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OP上單369因被the shy打崩再次被罵太菜,一場比賽就否定一個選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