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些與快樂相關

    我覺得伍迪艾倫的電影主要在於打破精緻的平衡。

    伍迪·艾倫作為美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人之一,在其6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先後創作了四十餘部電影,且多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等著名獎項,除卻獎項與美名,其多部個人風格濃厚的作品同樣受到藝術群體的肯定與喜愛,極具“伍迪·艾倫式”風格的電影創作更是使他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電影作者,本文試從這位導演的《藍色茉莉》與《午夜巴黎》入手,分析伍迪·艾倫在題材選擇、主題表達、鏡頭語言方面所呈現的濃厚的導演藝術風格。

    隨著1951年“電影手冊派”的兩個理論原則,即巴贊關於真實性的思想(電視攝影的本性、個人主義的哲學傾向)與作者電影的提出,法國新浪潮運動出現,特呂弗旗幟鮮明地提出編導合一是“真正確認導演中心,使導演成為真正的書寫者,使導演的個人特徵和個人風格充分體驗在電影中的提前條件。”要求導演給予作品鮮明的個人風格。這一觀點的提出,深刻影響了世界範圍內的許多電影人。包括伍迪·艾倫在內,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伍迪·艾倫就做出決定,除非自己是不容置疑的唯一製作人,否則不會接拍任何一部電影。這也使得他自此創作的《安妮·霍爾》、《開羅紫玫瑰》、《午夜巴黎》、《藍色茉莉》等多部電影帶上了極其強烈的作者化色彩,他從單一的喜劇無厘頭轉型,更多關注於徘徊於在不同城市的主人公多維度內心世界的探索。

    一、 伍迪·艾倫的題材選擇——中產階層完美面孔下的焦慮與不安

    首先,伍迪·艾倫習慣於將“中產階層”作為影片的主要表現物件,譬如《藍色茉莉》中的茉莉,《午夜巴黎》中的吉爾、伊內茲。他們符合觀眾心中對於 “中產階層”的設定,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或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物件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在伍迪·艾倫的影片中,你很少見到男人穿著T恤短褲,或者女人穿著色彩豔麗的流行服飾,無論是落魄的茉莉還是穿越回午夜巴黎的吉爾,他們從來都穿戴“合體”,住高檔公寓與酒店,出入博物館、高階餐廳、品酒會等場所,談論的也幾乎都與文學藝術相關。這樣的群體在大眾看來幾乎與煩惱無關,是生活在另一階層的人類。

    然而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他卻興致勃勃地給我們展現這一群體的窘境與失敗,出軌、破產、分手,用力打碎表面的優雅與平衡。

    茉莉曾經自己篤信的完美婚姻最終破裂,自己必須與曾經最輕視的妹妹一起生活,一起過著廉價、無聊的瑣碎人生。她穿著高階套裝去牙醫診所上班,堅持著自己的高雅與寂寞,卻終於在被牙醫騷擾不堪後痛哭,片尾一個人坐在長椅上,回憶起此生的片段,只能點起一支菸。《午夜巴黎》中,吉爾厭倦現在這個時代好萊塢的快速與工業化,夢想回到黃金時代。而吉爾的紐約未婚妻,時髦、富有,有一對被稱為“觀光客”的父母,後期出軌保羅,也是一位透過喋喋不休播報藝術史體現自己的水平的中產……《漢娜和她的姐妹們》中,主角在被拖去觀看一場地下搖滾演唱會時,恨不得多呆一秒就要咬舌自盡,他們也許博古通今,卻出乎意料地在中產的面具下不快樂,這與人們預想的中產相差甚遠。他們永遠在婚姻、愛情、事業、金錢中掙扎。

    其次,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與這些中產階級掛鉤的,往往是“知識分子。”吉爾作為一名好萊塢的搶手編劇,既不具備政治意識形態屬性,也不是高居象牙塔頂端的學究,他並不高高在上,甚至更多時間表現出敏感、焦慮、神經質,這與伍迪·艾倫在現實中的導演身份重合,他將自己放進“小知識分子”中,成為他們的一員,探索每個人在生命路途中的心理問題與情感障礙。無論是吉爾還是伍迪·艾倫,都在尋求一種階層的“認同感”,吉爾對紐約客式的女友、岳父岳母並不滿意,他們對吉爾沉穩且具有深刻文學底蘊的內在也視而不見。他渴望用自己真心實意創作出的作品獲得作家群體的評論、認可,所以他選擇了穿梭於午夜,回到了爵士時代,與菲茨傑拉德、海明威並肩談論作品,並且最終取消了與未婚妻的婚約,遵從內心想法,與巴黎街頭的女孩在一起。

    而對於伍迪·艾倫,在紐約布魯克林猶太區長大,那並不是中產階級白人居住的地方,而是工人及少數族裔聚集地。而他的電影氛圍卻只圍繞他“成功”後的周遭:上東區。用盡所有膠片與才華來刻畫中產階級,然後再將其推翻,美好結局都彷彿一個嘲諷,我們不禁猜測,伍迪·艾倫曾經在中產這一堵厚實而堅硬的牆壁前碰過多少次灰,還是他骨子裡對中產就抱著嘲諷與不信任,讓他如此費力描繪那些屬於中產的,美妙浪漫又精緻的白日夢想呢?

    二、 伍迪·艾倫的主題表達——喜劇外表下的悲劇

    伍迪·艾倫早期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悲觀主義者,我覺得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得到的,對於這一切你能做的只是讓自己儘量不去想它。”無厘頭喜劇包裝下的,是歐洲電影一貫的冷靜與剋制、陰暗與明亮、快樂與傷感,他始終展現人性的焦慮、緊張、為難,尤其以表現浮華城市中的信仰迷失、精神惶恐、道德的兩難、婚姻的背叛見長。

    三、 伍迪·艾倫的鏡頭語言——配合故事需求的精緻

    影片的色調統領全片的色彩傾向與風格。在《藍色茉莉》中,其色彩基調主要為暖黃色,柔和美麗。在《午夜巴黎》開始的3分鐘長鏡頭中,導演設計了熱烈的暖色空鏡頭,以此表現夏日的歐洲名城——巴黎帶給人的感覺,4分鐘的長鏡頭,多以固定機位的遠景,用60多個空鏡,集中拍攝一天之內不同時段、不同天氣、不同街道的巴黎景色。在輕緩悠和的爵士樂曲中,巴黎的標誌性建築,巴黎的標誌性建築埃菲爾鐵塔,香榭麗大道上悠閒的人群,細雨中的塞納河左岸,餘暉映照下的凱旋門宛如一幅幅動態的精美畫作為觀眾呈現出巴黎全貌。而在主人公漫無目的的行走中,觀眾也隨之看到莫奈作畫的池塘,羅丹雕刻的《思想者》,展覽著畢加索畫作的藝廊。伍迪·艾倫在影片中迎合了觀眾對於作為浪漫之都和藝術之都的巴黎的所有想象。

    四、 結語

    如今,已經81歲的伍迪·艾倫,依舊保持著極大的創作熱情,不斷推出新作,他的新片終於定名為《社團咖啡店》,“這是關於一個生活在紐約的猶太家庭,家中的一員前往洛杉磯去做電影經紀人,所以影片故事將發生在1935年的布朗克斯(紐約市最北端的一區)和30-40年代的好萊塢。”

    我們不難看出,伍迪·艾倫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中從題材處理方式、主題的選擇、視聽語音的表達等各方面呈現出的獨特個性與藝術風格,都形成了有別於傳統好萊塢閤家歡喜劇的另一體系。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來的對於階層流動的思索、人類悲劇命運的探尋、間離手法的使用以及創作風格的日漸獨立,都使這位導演成為美國電影界帶著濃厚歐洲味道的獨特存在,在帶給觀眾思索與啟迪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參考文獻:

    張曉明 《伍迪·艾倫影像藝術風格解析》

    王晶 《伍迪·艾倫電影風格形成研究》

    程曦 《淺析特呂弗的導演藝術風格》

    李媛媛 《論伍迪艾倫的電影藝術》

    高倩 《後現代的憂鬱喜劇》

    孫昊明 《從午夜巴黎看電影作者伍迪·艾倫的三大情結》

    豆瓣電影 lxy《中產階級荒誕喜劇之午夜白日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差異化可以形成新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