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明瑞金志願者
-
2 # 秦皇漢武唐宋元明清
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扇子。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已經找到大大的樹葉來扇風,可是樹葉太容易破,使得人們不得不經常尋找新的葉子,很麻煩。後來,人們發明了用竹編的扇子,稱之為“搖風”。達官貴人們會用絹帛製成扇子,由僕人們在身旁扇風,主子愜意下人受罪。漢代還發明瞭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工具,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風扇,當然這個也是要僕人手動操作,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大家閨秀還會在上面繡上自己中意的圖案,以彰顯自己的秀外慧中。 唐代的含涼殿其實是最早的空調間。含涼殿傍水而建,利用水車將水送到屋頂,然後水就會沿著屋簷留下來形成水簾,涼水在沿著屋子上下迴圈,帶走熱氣,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屋裡自然就涼快了。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清朝的避暑山莊,這都是清代皇室的避暑勝地啊! 在古代的時候其實是有“冷飲”的。小編小時候一樣,家裡老人會把西瓜放到井水裡冰鎮,然後再拿出來吃,口感也是極爽的。其實這可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將水果放入冷水裡冰鎮,除了水果還有各種冰鎮酸梅湯、銀耳羹、涼茶等冷飲,降溫解暑,豈不快哉! 幾千年前的商朝,貴族們已經知道把冬天的冰儲存到地窖裡,以供來年的盛夏使用。但是,那是的冰是極其珍貴的,只有達官貴人們才享受的到。到了唐代,有人開始冬天藏冰,夏天拿出來賣,由此,廣大的人們群眾才開始享受冰帶來的幸福。現在我們吃的冰淇淋大家都以為是外華人發明的,其實在中國南宋時期有人用冰製造了一種叫“冰酪”的食物,後來經馬可波羅帶回了義大利,後來又傳到了英國,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男女老少都愛不釋手的冰淇淋。 白天有扇子,有冷飲,那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呢?於是,我們聰明的老祖宗又製造了瓷枕、涼蓆或者涼榻。中國的瓷器自古以來就非常著名,各種瓷器摸起來都冰冰涼的,如果睡在上面,那肯定是非常愜意了。 我們今天的消暑利器,其實很多都離不開古人的智慧。當然老人們還經常教導我們說“心靜自然涼”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3 # 小師大聊
中國古代為了應付酷暑方法多多。作為吃貨大國,涼從口入自然是第一選擇:冰,可直接吃也能給其他飲料食品降溫。周代有“凌人”一職,專門製作冷飲;《楚辭招魂》中有“挫糟凍飲,酌清涼些”說的就是春秋末期,諸侯宴席之間最為爽口的冰鎮米酒;宋代楊萬里迷戀的“冰酪”與馬可波羅驚豔的忽必烈“皇家冰激凌”更是一脈相承;《金瓶梅》中頻頻提及的“冰湃鰣魚”“冰湃瓜果”,即便是今天也是夏天消暑優選。
這樣的美味首先要有冰,冰從何來呢?
當然是“儲冰”。每年冬天找背陰處挖地窖,四面鋪設草苫。趁三九天冰層最厚時於附近河湖切取冰塊。磊入地窖時需要一層冰一層苫,草苫上蓋厚厚一層黃土,如此反覆磊滿冰窖後,用黃土封口。到了立夏,就可以取冰享用了。
您以為吃冰用冰就是華人扛暑降溫的全部了麼?那您可錯了。
冰在屋中涼氣從中而來,中國的智慧還能讓涼氣從上下來!
唐代開始,人們濱水造“涼屋”。就是用水車將水從屋頂上澆灌下來,透過複雜的水路系統製造“水簾”。不僅如此,流下的水柱還衝擊葉輪,帶動一架“扇車”,也就是大風扇,用水冷風冷兩種方法使全屋降溫。這就是涼氣上來。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記載: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厲害吧,大客廳裡鑿七口井,上面鏤刻石盤蓋好,夏天讓井中涼氣散發滿屋,甚至坐在井蓋之上享受清涼,其間雍容羨煞後人。這就是涼從下來。
除此之外還有更奢侈的:元代統治者來自漠北草原,非常怕熱。北京夏日的酷熱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折磨。祖先們在草原上悠然的放牧生活和涼爽的氣候,依然是元代君王們的魂牽夢繞。為此,他們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建築,以大型毛竹為材料,可迅速搭建和拆除。有了這樣的建築,元朝皇帝在夏天甚至可以帶領僕從到處遊走,遠離炎熱擁抱草原卻依然能享受都市高樓大殿的繁華。真可謂避暑之術的登封造極了吧!
另外,古人穿短褲是肯定可以的啦。上圖
-
4 # 創樂36派
為神馬不可以?古人都有內褲,也為什麼不可以穿短褲。問題是能不能穿一個上街,這個我無解,在家自然是自由的,古人又不像現在住在隔壁一回頭就看到你了,庭院深深自己在家怎麼咗,沒人知道,也沒手機探頭,怕什麼?人為自然可以穿!
回覆列表
現在的夏季很熱,我們現代人可以女的可以穿裙子,男的可以穿短褲,再是很熱的情況下還可以吹空調。那麼古代人夏天穿什麼呢?古代人都是比較保守的,對女子更是不能露出手臂和大腿,那麼炎炎夏日該怎麼辦,穿什麼會比較涼快一些,降溫呢?

古代人夏天穿什麼衣服
不過古代還真有天熱裸奔的人,這人你也知道就是我們不修邊幅的酒仙李白。李白這個瘋人沒有皇帝避暑山莊的待遇啊,他怎麼辦呢?在長安待不住了,就直奔林子裡,摘帽脫衣,赤裸的在林子里納涼,這件事確實有文字記載。
不過女性就不能像男性一樣這麼奔放了。那麼古代女子在夏天怎麼辦,又怎麼穿呢?其實古代女子可不像現在衣著暴露,她們一般穿絲和麻葛製品,比現在的棉和化纖製品涼爽。
比如《大明衣冠》裡就有說道女子夏季衣著:裡面小內內叫主腰,下面就是馬面裙,是由輕薄的紗料製作而成。唐制漢服:裡面齊胸襦裙,外面大袖衫,成為袒領襦裙。宋制漢服:褙子套,裡面是合歡裙。
當然這都是宮廷或者有錢人的夏天裝扮,可以穿透氣紗和綢。普通百姓夏天穿什麼?昂貴的材料他們可穿不起,農夫平民是長袖長褲,有的將袖管褲管捲起。
雖然是夏天古代女子還是穿著長袖,但是由於衣服的材質優等所以就比較耐熱啦。
古代男服服飾: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繡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
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古代女服服飾:
衣:為王后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翟:為王后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翟紋十二章紋,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后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后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衣為王后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后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古代的技藝還是比較高超的,曾有說大臣穿了13件還能看見胸口的黑痣的。古代的官宦家就是穿的比較好,也是很輕薄的衣服,不會很熱的,但是普通百姓也就只能將長袖捲起來了。
但是古代應該還沒有進入到全球氣溫變暖的環境中,夏天應該不會是特別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