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港漂漂深圳
-
2 # 行雲8519
因為對八國宣戰根本就是慈禧的個人行為,不是清廷的政治行為,地方大員對此有異議,而慈禧對此並沒有相應的控制力。
其實這正是明與清的根本區別,崇禎在臨死前還在殺,而在慈禧時代,在相當程度上皇權與地方實力派實現了共治。
對八國宣戰,原因是八國觸怒了慈禧,慈禧弄權,故對八國宣戰。而地方大員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宣戰,地方大員代表不了國家政權,所以東南互保,實際上就是拒絕了和八國為敵,從而避免了和八國成為敵對方,維護了東南地方的利益。
從結果看,慈禧承認同八國作戰失敗,和八國談判的橋樑,就是東南地方大員。透過甲午戰爭,滿清雖然輸了,但是李鴻章更輸了,是對洋務實力派的有力打擊,保守清流勢力得到了伸張。而透過庚子國變,保守清流勢力受到了重創,洋務實力派重新抬頭,老一輩李鴻章雖然下去了,新一輩袁世凱強力崛起,並最終埋葬了清廷。
-
3 # 小樂故事會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比利時王國十一國同時宣戰。太后老佛爺企望藉助義和團的力量來教訓下洋人,以報洋人支援光緒帝,反對改立大阿哥為帝的私恨,於是要求地方籌款調兵、勤王抗敵、共渡難關。
然而事情卻完全出乎太后的意料之外,京城的義和團亂民根本無力對抗洋人的洋槍洋炮,那群迂腐愚昧的滿清頑固派也根本不是洋人的對手,對後洋人沒殺一個,反而京師淪陷,太后攜光緒帝西巡,東南各省像往常一樣,繼續與洋人進行正常往來,李鴻章更是直言“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是什麼原因造成大清朝對外作戰這麼大的事情如同一場鬧劇般,東南各省為什麼選擇
“東南互保”?小樂簡單的分析如下。
1.沒有意義的戰爭 這場戰爭的起因完全是統治者的一時心血來潮,根本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只為一個人的私慾,完全賠上國家。1900年5月20日深夜,榮祿收到心腹一封情報,說各國公使已經聯合決定,“勒令皇太后歸政”。太后一怒就萬國宣戰,此時的大清完全沒有勝算對於英國日本等列強,更不要算1敵11。
2.統治力降低 自南方太平天國運動後,雖然清政府仍然維持者統一政權,但政權內漢族力量已經做大,參與這次互保的總督都是漢人。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等都是地方實力派頭面人物。清廷已經失去對東南沿海省份的控制,中央與地方矛盾已經發生本質變化,地方官員形同叛亂,清廷對此也沒什麼反制措施。
3.官僚階層的抗爭性 隨著歷來戰爭的失敗,沿海通商關口的被動開放,中國同世界聯絡在一起了,作為東南各省的漢族官僚階層,接觸到西方先進文明後,加之其實力不斷做大,開始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其思維方式和清廷某些頑固派完全不同,對於損害自己根本利益的命令,抱團採抗爭態度。
4.為中華利益考慮 東南自保,保留跟洋人談判的資本,對於收拾太后任性惹得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遵命,損失只會更大,這在當時是唯一合適能降低損失的處理辦法。
東南各省為何選擇“東南互保”是滿清覆滅的前奏,革命的種子也是在東南各省開始的,所以其發生是時局發展的必然產物,清廷已不得人心。
-
4 # 江東汪郎
東南互保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清末地方實力派漢族官僚,公然反抗清廷聖旨的政治舉動。
他們主要是為了防止因為慈禧太后對西方列強的宣戰,力求穩定東南各省不受列強入侵而作出的自我保護!
維新變法時期,光緒帝在康有為的鼓動下,私自謀劃兵變刺殺慈禧。
但因為袁世凱的告密,政變失敗,慈禧震怒之下試圖廢除光緒帝,扶持新君。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公元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身體虛弱為理由,決定冊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15歲的浦儁為大阿哥。
同時她還準備在次年的庚子新年,讓光緒帝退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己亥建儲”。
訊息傳出後,舉國震驚,尤其在南方更是反對一片。
而當時各國公使也對大清國的內政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多次打聽大清國的宮廷禁諱,並表示出對光緒帝的“關心”,對慈禧太后的不滿。
而載漪卻故意慫恿慈禧,說列強不承認她在大清國的政治地位,要殺她而保光緒,這讓慈禧太后對洋人干涉大清國政極為憤怒!
也就在這一年,義和團打起了“滅洋扶清”的旗幟,讓慈禧看到了希望,並肯定了義和團的政治地位,導致了華北一帶全部陷入了反洋浪潮中。當時東南各省都撫如劉坤一、張之洞、李鴻章等眼見義和團勢力過大,擔心引起列強入侵,就籌劃如何穩定東南各省。
同時英國擔心這場民間的仇視運動勢力過大,會波及到它的勢力範圍長江流域。
正因為如此,1900年6月,英國聯合西方各國列強和東南各省都撫,即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安徽巡撫王之春、浙江巡撫劉樹棠、廣東巡撫德壽等達成了協議,簽訂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以此保護各自的利益。
同年6月21日,清廷下詔對11國同時宣戰後,東南各省都撫拒不奉詔。其實,東南互保協議,就是東南各省都撫拋棄滿清中央政府,和列強私下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這標誌著清廷開始失去了對東南各省的控制,中央權威跌落谷底!
而八國聯軍能夠長驅直入北京城,嚇得慈禧和光緒一路逃至西安,和東南各省作壁上觀有很大的關係。
東南互保條約的簽訂和生效,對於清政府來說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為它滅亡埋下了最大一顆釘子。
-
5 # 野豬皮割皮人
因為自太平天國後 南方滿人被屠殺乾淨 南方軍政大權基本都在漢人手中,已經實際脫離了清庭掌控。滿清不認清事實 漢人看清了事實,隨時準備滿清倒臺 推翻滿清 不至於中國被列強全面佔領
-
6 # 老照片
北方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之際,聯軍對北京步步緊逼之時,劉坤一、張之洞等東南地方實力派督撫聯合抵制清廷的“宣戰上諭,並與外國列強達成“諒解”,“訂約互保”,這就是所謂的“東南互保”。
(東南互保各省地圖)
1900年6月,盛宣懷致電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提議從權與各國領事進行談判,將上海租界交給各國保護,長江內地歸各省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便在目前複雜局勢下保全各國及本國商民財產安全。根據盛宣懷的建議,劉、張二人又邀集東南各省督撫共同討論,終於達成與各國合作,共同維護東南半壁相對穩定的局面。
(盛宣懷)
(劉坤一)
(張之洞)
根據這些共識,上海道臺餘聯沅與各國駐上海領事舉行談判,並最終達成《東南互保章程》,保障了東南、長江流域各省的和平與穩定。東南是清朝的財富重地,保護東南避免於戰火,有利於為戰後清朝的善後保障基礎。此外,劉坤一、張之洞曾於六月二十三日(7月19日)透過袁世凱代遞了一份奏稿,向朝廷“陳明”了中外訂約互保的情形;另一方面,兩宮迴鑾以後,劉坤一、張之洞、盛宣懷、袁世凱等積極參與互保的官員還得到了朝廷的嘉獎。可見清廷也是支援東南互保的,以此為自己留一後手。
回覆列表
打不過當然就要求和了。當時中國南方几乎沒有一隻可以依賴的武裝力量,不求和還能咋的。畢竟慈禧瘋了,南方的督撫可沒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