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被打扮的歷史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和新疆廣大地區。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透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

    漢朝納入中國版圖的主要是狹義上的西域,整體上在漢朝漢武帝之前,西漢相對匈奴處於被動挨打狀態,畢竟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隨處出擊,最為農耕民族的漢族確不能四處隨意遷移,需要四處防守,在北面和西面兩處作為重點防守物件無疑會分散兵力。為了能夠集中兵力,漢武帝在河西走廊設定酒泉,武威,張掖和敦煌四個郡,擴大在這個地區的勢力。

    之後,由於西域還分散有很多小國,小國就像牆頭草一樣,匈奴來了幫助匈奴打漢朝,漢朝強大了幫助漢朝打匈奴,實在是對漢朝消滅匈奴增加了困難,後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出兵Murano,姑師等國,並且打敗了大宛國。這些西域牆頭草震懾於漢朝的軍威,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朝貢。此後,漢朝在輪臺,渠梨兩地屯田駐軍,漢宣帝時設定西域都護府,負責管理西域小國,至此基本納入中國版圖。

    總之,對於西域的納入漢朝的疆域,更多的是處於漢朝抗擊匈奴的需求,並透過軍事來實現的。不過,相對於西域,漢朝在文化上是處於優勢低位的,也便於民族文化的傳播和融合。

  • 2 # 浮沉的歷史

    西域在漢代時,是指在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區域的地理稱呼。在漢武帝之前,中原地區對於西域的瞭解幾乎是一片空白。在中國第一個王朝——秦建立時,秦王朝最西部的地區僅僅只是到達了甘肅東南部地區,離西域還有相當遠上距離。接下來的的漢王朝在漢武帝之前大抵和秦國在西部的領域差不多,而漢朝真正開始控制西域也就是從漢武帝一朝開始的。

    漢武帝之所以要向西域擴張,主要是為了打擊匈奴的勢力,根據《史記》記載,當時匈奴在西域的實力達到了鼎盛:“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Murano、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北州以定。”

    漢王朝在公元前127年的河套之戰中,由衛青率領漢軍騎兵大敗匈奴收復河套失地,擊敗依附於匈奴的白羊王、樓煩王。漢王朝在收復的河套地區建立了朔方城,這既是一個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也為向西域的發展的前進基地。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元狩二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地區。第一次作戰,霍去病入匈奴境千餘里,和匈奴軍短兵肉搏,大獲全勝。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出征,攻到祁連山,大破匈奴軍,河西的匈奴貴族損失慘重。經過兩次打擊,匈奴貴族內部分裂,渾邪王率四萬人降漢,成為了依附於漢王朝的南匈奴。這次戰役後,漢王朝徹底趕走了河西地區匈奴的勢力,漢在河西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為聯通西域奠定了基礎。

    在匈奴失去了河套、河西地區後,依靠西域的人力物力繼續和漢王朝對抗,於是為了進一步打擊匈奴的力量,漢武帝決定了向西域用兵。在之前,漢武帝已經派遣過張騫出使西域,以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而此時張騫也經歷千辛萬苦回到了長安,漢王朝勢力進入西域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漢將趙破奴、王恢於元封三年(前108年)率700輕騎突襲Murano,後漢將趙破奴率軍數萬擊破姑師。隨著Murano和姑師的歸附,使得漢王朝至此控制了西域東部地區。之後,烏孫國與漢王朝結成了戰略同盟,並且進行了和親。這不僅使烏孫成為漢在西方牽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為漢王朝的力量進入西域提供了便利。

    漢武帝於太初元年(前104年)和太初三年(前102年)兩次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西征西域強國大宛,這兩次大規模的作戰使得漢王朝的力量已經被西域各國所認可。漢王朝開始在西域設立了的軍事和行政機構,至此漢王朝已經基本上控制力西域地區,而匈奴則已經不復當年的雄風,已經無力影響西域地區。

  • 3 # 史料不輯

    用“吞併”一次並不恰當。西域為綠洲農業與中原王朝在經濟和文化上具有天然的親近性,只要中原王朝在與北方遊民民族的對抗中佔據優勢,西域諸國會主動依附中原,並不需要用武力“吞併”。

    “西域”在不同歷史時期所代表的地理區域並不相同,因為不是學術研究,可以將其簡單地理解為今天的新疆。從地理環境上看,新疆被天山山脈分割成南疆和北疆兩部分。

    南疆以塔里木盆地為中心,盆地內部為沙漠戈壁,邊緣零散地分佈著若干綠洲,西域百姓基本上都分佈於此。受沙漠地形的限制,綠洲與綠洲之間交通困難,文化和經濟上的交流不多。在適宜沙漠地區發展的伊斯蘭教沒有傳入之前,西域諸國不知道如何組建一個強大的政權對抗外敵。

    伊斯蘭教十世紀時經喀什噶爾傳入新疆,到了十六世紀才佔據主導權。在此之前,統治西域上千年的是佛教。佛教傳入西域固然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了,但是佛教相比於伊斯蘭教是一種非常奢侈的宗教,喜歡追求宏大的法事場面。僧侶人數眾多不事生產、不納賦稅,而且需要信眾耗費大量財力供養。

    中國歷史上多次“滅佛”事件多是因為佛教的異常繁榮導致社會財富畸形分配。西域的沙漠綠洲農業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大量的財富和勞動力都集中在寺廟之中,使西域諸國無力發展出強大的軍隊。

    天山以北的遊牧民族在經濟上也有嚴重缺陷,粗放的畜牧業無法提供必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必須從定居民族手中獲取。北方草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崛起一個強大的遊牧政權,比如匈奴、突厥、蒙古。

    北方草原一旦統一,為了穩定地獲取必要物資,他們通常會翻越天山,將西域諸國各個擊破,然後使其成為抗衡中原王朝的後方大本營。匈奴汗國、突厥汗國、蒙古帝國以及後來的準噶爾汗國都是如此。

    漢朝能夠控制西域根本的原因是在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抗爭中佔據上風,匈奴單于遠遁,西域成了權利真空地帶。西域與中原同為定居農業,雙方的經濟和文化上有著天然的親近性,只要中原王朝能夠保障西域安全和通往中原的商道通常,他們通常會選擇主動歸化中華,所以漢軍在西域作戰規模大多是幾百人。

    唐朝的情況與漢朝一樣,唐軍迫使突厥汗國西遷,西域因此再度回到中華版圖。不過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始終無法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所以西域丟失了近千年。

    清朝乾隆年間,清軍趁準噶爾內訌之機結束了長達七十年的準噶爾之亂,西域才得以克復,因此有很多學者認為新疆就是準噶爾汗國帶給清朝的“嫁妝”。

    在歷史上西域問題基本上就是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誰能在南北對抗中取得勝利,誰就能擁有西域。

  • 4 # 亙古懷念說史

    說起漢朝與西域之間的聯絡,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漢匈之間發生的長期大規模的戰爭。當初漢武帝為了聯合西部的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帶領使團去尋找大月氏部落。誰曾想張騫意外被匈奴所俘獲,張騫這一困就是十多年!

    後來因為匈奴人疏於防範就逃出了匈奴人的領地,張騫最終找到了大月氏部落卻沒有達到聯合夾擊匈奴的目的。但是張騫的這次出使卻並不是一無所獲,最大的收穫就是與西域各國建立了聯絡,從此西域就成了漢匈雙方爭奪的目標。最初匈奴實力強大時西域各國大多依附於匈奴勢力,隨著漢武帝對匈奴的持續打擊匈奴勢力日漸衰退,漢朝在西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西域各國開始爭相開展與漢朝的貿易往來,甚至到長安去朝見漢朝的皇帝,以建立貿易關係,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漢朝始終沒有采用徹底的軍事征服的來統治西域各國,僅僅只是維持西域各國對漢朝的臣服而已。對於不臣服漢朝而倒向匈奴的西域國家才使用軍事打擊的手段,如漢朝對大宛國的征伐。漢朝對西域控制力度最強的時期,也只是建立了西域都護府而已。即便如此,漢之聲威依然能夠遠播西域各國!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恰恰體現了漢朝的強大與自信。

  • 5 # 長樂兮未央

    漢朝吞併西域,主要是農耕文明較之於遊牧文明有很大的優越性。

    西域在漢朝之前基本都在幾個大的遊牧民族的掌控之下,地理位置對遊牧文明有著決定因素。在乾旱的西北,每到夏天水草豐美,都會使得前來的遊牧民族的實力快速上升,但是一旦進入冬季遊牧民族就會進入衰退期。而農耕文明就不會嚴重依賴地理和氣候的影響,相對穩定的定居生活更利於實力的積累和快速恢復。

    1,為了征服西域,漢武帝時期派出張騫出使西域途中被遊牧民族俘虜,在遊牧部落的長期生活對遊牧生活規律和當地地理位置以及遷徙路線等有了深入全面瞭解,這為後來漢武帝對西域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先決優勢。

    2,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不是一時興起的,而是有著長期備戰的,漢朝時期推行的胡服騎射等戰術培養為贏得戰爭勝利提供了技術保障。

    3,利用遊牧生活的短板,在遊牧民族進入人困馬乏的冬季發動攻勢,失去了季節優勢的遊牧民族很難短期內恢復實力,這種戰略的高明之處,取決於漢朝當權者的英明神武。所以,漢朝之所以能吞併西域,與漢武帝的英明神武和主要軍事將領的驍勇善戰是離不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養貓,就不會有老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