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成靜喜
-
2 # 醉美木瀆
把嘉靖稱為權術表演家應該是受了《大明王朝1566》的影響,其中陳寶國老師飾演嘉靖皇帝,演技精湛,行神俱備,將剛愎自用,沉溺於修仙的嘉靖皇帝演活了,就像在看嘉靖皇帝進行權術表演一樣,估計很多人因此將嘉靖皇帝稱為權術表演家。
明朝是個集權的朝代,在廢除丞相制度後,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因此只要皇帝願意,朝廷的事,事無鉅細他都可以管。雖然,後來出現了內閣,並且內閣輔臣的地位逐漸提升,到了嘉靖年間,內閣首輔居百官之首,隱隱有丞相的地位,但是內閣並不是現在的責任內閣,當時的內閣從設定初衷上講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內閣首輔不過是皇帝的首席秘書,從權利執行方式上講沒有皇帝簽字確認,內閣首輔什麼事都辦不了。
所以在面對百官時皇帝處在絕對的強勢,只要皇帝強勢他就可以為所欲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明英宗寵信太監王振,王振忽悠明英宗御駕親征,差點斷送了大明朝,百官無可奈何。
明武宗不顧群臣反對,興建豹房,淫樂不止,又不顧群臣反對,自封將軍,親自擊退蒙古小王子入侵,又不顧群臣反對任用親信太監劉瑾,百官無可奈何,不是明武宗自己落水淹死,誰也阻擋不了他“不顧群臣反對”的步伐。
嘉靖帝大禮儀之爭鬧得沸沸揚揚,最後十六七歲的嘉靖帝輕輕鬆鬆戰勝四朝元老,當時的首輔楊廷和,成功認祖歸宗。雖然後來沉溺於修仙,但是不管是夏言,嚴嵩還是徐階,不論這幾位首輔如何聰明,如何機關算盡,如何精於政務,嘉靖皇帝一紙詔書說用就用說廢就廢。
所以說,嘉靖帝確實聰明,但是他的權術水平真的有可能比咱們想象的要低,但是沒辦法,人家是皇帝,大BOSS,怎麼玩怎麼精彩。
-
3 # 覓史說事
談及明朝帝王的權術,首先我們要提及明朝皇帝對皇權的收攏。
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皇權旁落,所以他設計了一套中國古代空前獨裁的君主專制體制,取消了中國有千年傳統的宰相制度,讓吏、戶、禮、兵、刑、工的六部主官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這樣一來有好處是皇權高度集中,皇帝既要坐朝,又要理政,從此政令通暢,上通下達;不過,另一方面的壞處是,造成了皇帝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明成祖時期開始設定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太祖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仁宣後內閣大學士一職多以碩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擔任,只照皇帝的意旨寫出,稱"傳旨當筆",權力及地位遠遠不及過去的宰相,只有黑市地位,而沒有法定地位。
所以,在設計一系列措施後,朱元璋跟朱棣認為,後面的統治者只要按著他們路來走,天下必能安享萬世,但是,後世子孫出生環境不同,並不是所有明朝皇帝都能向其先祖一樣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朱元璋跟朱棣是個工作狂,精力充沛,以強硬姿態,事無大小,俱悉過問。從仁宣後到成化、弘治一朝,內閣文官勢力的崛起大多也是因為皇帝精力不繼,放權給內閣的原因。
內閣的崛起,讓皇帝需要用不同的態度來對待他們,既需要打壓內閣,不讓皇權旁落,又需要提高地位幫忙處理政務,因此正德皇帝在面對“鐵三角”劉健、謝遷、李東陽的時候都是認慫,需要用他們來幫忙治理大明江山、同時又抬起劉謹對鐵三角進行制衡,不讓他們管得過寬。
及至嘉靖一朝,這是一位有想法的皇帝,有強大佔有慾跟主見的一位君王,我們都知道嘉靖皇帝是因為正德皇帝無後被援引“兄終弟及”原則而繼承皇位的。孤身一人面對正德留下的攤子,他是怎麼玩的呢?前半生他主要是在爭道德與意識形態制高點,後半生開始挑撥離間。
公元1521年,嘉靖使團在繼位的路上到達北京城外的良鄉時,與北京政治集團發生了第一輪衝突。內閣首輔安排禮部用太子的禮儀迎接嘉靖,即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但年少的嘉靖並不接受這種方案,他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說:“遺詔是讓我來當皇帝的,不是讓我來當太子的。”雙方互不妥協,最後由皇太后下令群臣上箋勸進,年少嘉靖在郊外受箋,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同樣是繼承皇位,少年嘉靖為何在繼承人身份上不妥協呢,主要是面對楊廷和為首的整個文官集團,嘉靖必須表現得剛強,以遺詔繼承,嘉靖可以宣佈皇位合法性,站在遺詔合法的制高點上可以削弱楊廷和的影響,如以太子身份繼承,楊廷和等人則有“擁立之功”,將來自己更加無法對抗。少年嘉靖初露鋒芒,在第一輪衝突中大勝。
即位不久後,嘉靖帝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武宗之上,大禮議事件至此以嘉靖的全勝最終結束。
大禮議之論爭是當時內閣集團與皇權衝突的交織,其實質是天理與人情之爭的反映,從這以後再也不是群臣分權,嘉靖帝羽翼漸豐,並且由議禮的過程體會到了如何行使皇權的無上威嚴,此後變得獨斷獨行。大禮議加強了皇權專制,促成了嘉靖帝剛愎自用的政治作風,所以嘉靖權術在前期都是佔據制高點以君權威壓。
此後,嘉靖做皇帝,做得聰明,他參透了一個本質性的問題:權力穩固與否,與是否勤政愛民根本無關,關鍵在於對皇權掌控力。掌控程度強,哪怕躲到九霄宮靜養,照樣操縱一切;掌控力差,哪怕廢寢忘食、沒日沒夜撲在工作上,該不濟還是不濟。什麼是掌控力?簡而言之,就是如何用人馭人。而在這方面,他確實是個天才。
大禮儀後,嘉靖招來已退休的先朝老臣楊一清接替首輔,把在“大禮議”中立下大功的張璁等人放到一邊。這是欲揚先抑,特意地冷一冷張璁等的心,好教他們不敢得意忘形,但是僅僅三年,楊一清在內閣首輔位上被罷歸,第二年更遭奪職,老年受辱,楊一清大恨,背部生疽瘡而死。
嘉靖六年十月,張璁首次入閣,又過一年多,嘉靖命桂萼入閣。僅隔六個月,嘉靖隨便找了個理由責令張璁歸鄉省改,命桂萼致仕。張璁離京不久馬上又接到宣召他重新入閣的旨意,而在此時桂萼也同樣被召再次入閣。就這樣反覆被折騰過好多次,最後,嘉靖十四年,嘉靖終於讓他徹底退休,不再折騰。
張璁之後,夏言成為第一紅人,備受信用,但嘉靖對其再施貓戲鼠故伎,使之“兩起兩落”,終於在嘉靖二十七年先罷官,再逮其下獄,斬首。憑藉打倒夏言,明朝第一奸臣嚴嵩開始崛起,其人老奸巨猾,小心伺媚嘉靖十幾年,烜赫一時,然而最後,嘉靖又扶持起了徐階,借徐階之手又弄死了嚴嵩父子。
除了最後一任首輔徐階,嘉靖已經行將就木,有心無力,已經來不及收拾,其餘所有人,幾乎都是他親手扶起來,然後再親手打倒,反反覆覆,走馬觀花。
嘉靖這麼做,不僅僅是因為煉丹而引起的性情之喜怒無常,而是保持對權力掌控的一種權術手法—垂青於某人,扶上臺,不久將其打倒,再重新挑選一位,不久再用人取而代之以這辦法,既防止任何權柄太久、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現,也隨時宣示著他的威權。
因此,嘉靖雖後期在宮內煉丹,常年不上朝,然其把朝政都繫於掌控之中,前期自身表演權術,後期以權術看他人表演,實為名副其實的”權術表演家“
回覆列表
明朝的幾個皇帝,其實拳術都相當厲害,想想,中國曆代皇帝不理朝政,就被權臣把持。最後威脅到皇位的比比皆是,但是,明朝從嘉靖到萬曆,卻是一個非常太平的時期。其實這幾個皇帝都沒有絲毫離開朝政,恰恰是清朝為了黑明朝而寫成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