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里

    這實是有一些農家子弟落伍了,像我認識的幾個老光棍男,都四十出頭的人了,應該還是青壯年,可他們用的競然是老年手機,不懂得用或是害怕用智慧手機,要交話費就找別人幫忙。至於微信聊聊天,他們只是聽說而已。要用支付寶吧,又怕別人勾了錢去,不知怎麼弄好。平時跟他人交往不多,話費少少許,有時乾脆擱手機在家中,一天難得來一次電話。

    真是落伍了!

    幹嘛不出門打工掙錢?只有鬼才知道了吧。一天兩包煙抽著,一天兩斤酒喝著!也不算醉生夢死,有什麼需要幫手的活兒,他們也去了,掙一些散打的工錢。那手機不上網,新聞不看了,網上聊天也不做那夢了,網上買東西沒必要。

    就這樣子落伍了。

  • 2 # 正午之光

    融入不到現代社會,不一定是本領落後。主要有兩個表現。

    第一,心態問題,主要存在於青壯年農民。眼高手低,自身是農民,卻瞧不起農民,不願從事農業,但又沒有其他本事。嚮往城市,但沒資源沒關係沒錢。這類人,目前很多。尤其是在青壯年農民中,佔了相當大比例。有這樣的心態,生活中迷茫徘徊,渾渾噩噩,自然融入不到現代社會尤其是現代農村中。

    第二,學習跟不上,新技術掌握不了,不能適應現代農村生產生活。主要是年齡較大農民。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移動支付,新社交媒體,不瞭解,不掌握,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與社會脫節。

  • 3 # 琴琴姑涼

    新型城鎮化是當前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略,是擴大和挖掘內需潛力的有力措施。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就是不僅是“物”的城鎮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城鎮化。農民工是改革開放程序中成長起來的新型勞動大軍,是現代產業工人的組成部分,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推進城鎮化主要任務中,第一就是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可以說,農民工市民化是解決人的城鎮化的精髓和關鍵。

    農民工市民化指農民工按照意願進城落戶,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融入城市生活和工作,逐步形成市民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生活習慣。其過程是藉助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動力量,它不僅是農民社會身份、職業的一種轉變,也不僅是農民居住空間的地域轉移,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識、思想觀念、社會權利、行為模式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這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也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當前,各級政府都在大力倡導並積極推動農民工市民化,但其程序並不理想。據四川省社情民意中心調查,有93.7%的進城務工人員習慣城市生活,但願意落戶城市的只有10.7%,另據四川省農工委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有75.8%的農民不願意“農轉非”,64.4%的農民工認為農業戶籍優於城鎮戶籍。進城務工人員作為農村落戶者和城鎮就業者,在市民化進城中面臨著雙重利益和雙重問題的選擇和權衡,目前到底有哪些因素影響了農民工轉化為市民呢?

    第一,工作不穩定。農民工在城市裡就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工作不穩定,流動性強,收入無法得到保障。省民調中心對2015年外出務工人員專項調查,工資待遇、工作穩定、工作環境成為工作優先考慮的主要因素,工作不好直接導致收入有限。儘管這兩年人工成本上升,農民工收入有所提高,但整體水平依然較低;

    第二,住房條件差。“安家立業”,華人把“家”放在了事業、工作之前,可見何等重要。沒有房哪來家呢?有一個固定、獨立的居住場地是農民工在城市立足紮根的必備前提。廉租房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大問題,商品房價格高企,農民工望塵莫及。調查顯示,有75.0%的農民工租賃私房,僅有2.1%的農民工購買了商品房。且租用房人均面積狹窄,環境較差,配套設施更少;

    第三,社會保障低。農民工與市民的差別形式上是沒有城市戶口,實質是公共福利社會保障的不平等。他們的就業、生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隨時可能落人“無工作、無收入、無保障”的“三無”境地。在問及進城務工人員時,用人單位為其購買“五險一金”的比例不到四成,農民工保障程度較低,存在很大的後顧之憂;

    第四,子女讀書難。過去農民工主要是單槍匹馬進城務工,現在更多地出現了“居家遷移”的特徵,與配偶子女在城市生活的人越來越多,這就帶來隨遷子女怎樣讀書的問題。由於沒有城市戶口,當地財政不願或承擔不了“免費”的義務教育,農民工子女要麼支付高昂的學費,要麼就只有不在當地讀書。隨遷子女教育的同城化、同質化問題依然突出,難度較大;

    第五,文化生活少。打工掙錢、吃飯睡覺是大多數農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真實寫照,文化精神生活比較單調枯燥,也有些孤獨和寂寞,去年24歲打工詩人許立志從富士康墜落自殺引來一片喟嘆唏噓。農民工始終認為是城市的過客,社會對他們的認同度也比較低,把治安穩定問題很大程度上歸咎於這個群體。

    雖然農民工習慣或者喜歡上了他們生活著的這個城市,但“住房沒有保障”、“失業找不到工作”、“養老得不到解決”等這些問題一直困惑著他們,是其不願落戶城市的主要原因,也是當下農民工市民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連結看點:農民已不屑於當市民?反思城鎮化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5年年會”上發言稱,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有三方面問題需要重視。

    首先是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問題。一方面農民土地徵收問題詬病非常多,傷害農民利益;另一方面城市土地不合理利用對農民負面影響也非常大。

    第二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是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市民化問題。如果“均等化”的問題不解決,進城農民只能被邊緣化、只能是“二等公民”。

    第三個需要關注的是城鎮化過程中鄉村怎麼辦的問題。現在各地發展很不平均,確實有相當部分農民為自己轉不成市民而苦惱,但也看到很多農民已不屑於當市民,他們覺得自己那裡的生活比城市好。

  • 4 # 廣西妹小卉

    農民工指的是離土又離鄉,從事城鎮二三產業的這部分群體。農民工融入城市主要是指農民工獲得作為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和權利的過程,但現實是他們實現非農化,到沒有實現市民化,沒有真正成為城市一員。

    當前農民工融入城市面臨的問題。

    第一,農民工融入城市受到舊的戶籍制約,以戶籍制度把城鄉分成不同的社會身份,為城鎮居民提供各種社會保障,可是農民的生老病死保障基礎卻很低。

    第二,農民工居住條件差,影響他們在城市的歸屬感。農民工背井離鄉來到城市打拼,由於文化水平偏低,他們的往往從事一些重體力勞動,收入也不高,以至於他們不得不選擇簡陋的住房,他們多數居住在工棚,集體宿舍,出租房。能夠買得起房的農民工是特別少的。

    第三,農民工子女接收教育難的問題。農民工流動性特別大,農民工子女在當地就讀費用非常高,他們工資不高,難以承受高額的費用,導致其子女受教育困難。已經就讀的農民工子女也會受到部分老師學校的歧視。

    第四,農民工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農民工多數從事勞動強度大,時間長的工作,但是常被拖欠工資,少給加班費或不給加班費,甚至有的不給工資,還有休息休假沒有保障,人身安全保險,醫療保險,意外工傷更是沒有相應的政策加以保證。

    第五,農民工融入城市過程中受到歧視和偏見。城市居民因為農民工的融入家通堵塞,房租緊缺,房價上漲,教育資源缺少,使得這種歧視偏見越來越猛烈,也導致農民工城市的歸屬感降低。

    第六,農民工自身文化水平技能都相對較低。他們的專業技能影響他們就業,總體上文化水平低,技術能力弱,法律意識淡泊,也使得他們融入城市難。

    從以上六點來看,農民工融入城市確實存在很多困難,這也是導致一些農民工融入不了城市的根本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不會為了工作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