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天是滿月喵
-
2 # 樂得清閒710408
最初沒有人比吳三桂做的更好,但其後其在雲南絞殺南明皇帝,做法就太平庸了,最後滿清撕毀對三藩裂土封王的承諾,卸磨殺驢,吳三桂被逼造反也是無奈,既已反,卻又想劃江而治,落得個被滿清滅族,這從頭到尾就決定了吳三桂只是一頭能打仗的驢而已。
-
3 # 川翔寫
完全肯定的回答是我是吳三桂的話,那一切都不會發生。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歷史人物,他的存在一定意義上對歷史程序的變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其在崇禎時期,為遼西總兵,封平西伯。可謂軍權大握,據守要塞,位列公卿,也算在朝廷上有名望的人物。而最為核心的是吳三桂手握重兵。
在朱明江山風雨飄搖的時候,手握重兵是何種的權威。崇禎帝還指望吳三桂能保住大明的半壁江山。重兵在手,據守要塞,吳三桂手中之師可算精銳,可惜他卻背叛了大明,辜負了崇禎。
如果我是吳三桂,我將誓死效忠大明,吃著大明的俸祿卻出賣了大明的江山。雖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效忠舊主也是真“俊傑”。
如果我是吳三桂 ,我就不會“衝冠一怒為紅顏”。雖說因陳圓圓吳三桂背叛了明朝有失片面,但這也是導火線,有著緊密聯絡。如果我是他,我不可能讓它發生聯絡,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加上自身也是朝廷政要,決不能因情愛之事毀了社稷,更不能因紅顏失了江山。
如果我是吳三桂,我絕對不會開啟山海關,也不會被皇太極威逼利誘。我寧願選擇和滿人決一死戰,也不願受降歸順。即使滅亡了大明我也要用我的忠魂伴隨。
吳三桂不降,可能也並能保住朱明江山,但最起碼可以推遲清兵入關。儘管未能改變歷史,但忠君愛國屬於吳三桂。
而之後的種種也就一切都不可能發生。可歷史就是歷史,假設並不能改變歷史,歷史的存在有它必然而客觀的因素,容不得假設。
-
4 # 會唱歌的畫師
題主問的太籠統,難以一言以蓋之,我就用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吳三桂的一生,以供參考。吳三桂前叛明,後反清,終稱帝,一生可謂“精彩”,用桓溫的話說,若不能名垂青史,也要遺臭萬年。吳三桂非常完美的詮釋了後半句,無論明清兩朝,無論滿漢兩族,吳三桂都是蓋棺論定的反面人物。說實話,縱觀吳三桂一生,盡顯梟雄本色,搖擺不定卻又左右逢源,每臨抉擇總會將自己利益最大化,不顧家人亦不顧天下蒼生,腥風血雨,所作所為可恨,可悲,更可憐然而又有那麼一絲無可奈何。明末清初之交,吳三桂憑藉自己的能力從一個遼東小將做到山海關總軍門,即使是現代人穿越過去,沒有相當的官場智慧是做不到的,這波操作沒有問題。公元1644年,明亡,吳三桂迎來人生一個及其重要的抉擇,大順,大清,還是殉國,這其實是個死局,無論哪個都值得詬病,選擇大順那是大逆不道(崇禎就是李自成逼死的),選擇大清那是漢奸,殉國那是愚忠(徒有虛名),實話實說,誰在那個位置都得頭疼,此時吳三桂就是背鍋俠,苦和淚都要自己嘗,最終選擇了引清兵入關,實事求是的講,選擇和清兵合作真的是最好的選擇,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為充分說明了他絕不是一個明主,長久不了,而且當時南明政府也是聯虜滅寇的聲音佔主流(要為崇禎報仇),投降李自成無論性命還是名聲都是下下之選,降清後吳三桂還收到來自南明的嘉獎,可見吳三桂也是“順應潮流”只不過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後來的事會一發而不可收,這也不是吳三桂一個人的錯,更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改變的!開始吳三桂也算竭盡全力,和清廷討價還價,想要割地求和,只是他遇到的是多爾袞,志在天下,不是吳三桂可以忽悠的,吳三桂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還是和清兵同流合汙了,算是公開叛明,但是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沒有選擇了,清兵入關後,想做什麼輪不到他發表意見,而且上了賊船想下來已經不現實,就算下來了,還會有其他人代替,此時我認為除了接受現實別無他法,吳三桂也是這麼做的。清朝問鼎中原後,吳三桂被封平西王,他以為他是“股東”,然而在清廷的眼裡吳三桂只是一個“高階打工仔”,甚至只是一枚棋子。據說洪承疇曾向吳三桂言說,不要殺永曆,要讓西南邊陲永不太平,保留自己的利用價值,否則大禍將至,然而吳三桂終究還是殺了永曆,坐實了平西王,在雲南開藩設府,盡享榮華富貴。至此可以做個小結,目前吳三桂所作所為算是“順天應人”,吳三桂所有選擇都為自己贏得了最大利益,如今自己貴為平西王,兒子亦是當朝額駙,帳下精兵猛將雲集,坐斷西南,好不威風,真可謂走向人生巔峰。然而這一切都是暴風雨的前奏,公元1669年康熙擒鰲拜,內政一統,大權在握,削藩也被提上日程,此後的四年朝廷對三藩尤其是吳三桂多有限制和刁難,洪承疇的預言似乎即將變成現實,其實無關洪承疇的憂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何況一隻猛虎,削藩勢在必行。吳三桂再一次迎來抉擇,其一同意削藩,犧牲自己,保全兒孫,其二拒絕削藩,反清自立。先說同意削藩,如果做此選擇,我以為吳三桂必死無疑,吳三桂鎮守雲貴,看似一方諸侯,實則是一個武裝割據利益集團,吳三桂只是一個領頭人,大家之所以認吳三桂這個領頭人,一方面是吳三桂有威嚴有手腕鎮的住手下,更重要的一點是,跟著“吳哥”有飯吃,能奔個好前程,而這個好前程就是割據一方,作威作福,如果削了藩,吳三桂可以去北京和兒子團聚繼續做平西王,安享晚年,那平西王的眾兵將怎麼辦?他們只會打仗殺人,拿慣了刀,突然讓他拿起鋤頭,叫他種地,在雲貴的一切特權都取消了,這些驕兵悍將萬萬不會接受。如果吳三桂同意削藩,那麼不用康熙動手,吳三桂出不了昆明就會被手下收拾,或殺或囚然後重新推舉一個人領頭,具體操作可以參考一下同為三藩的尚可喜被自己兒子囚禁致死,不過尚可喜雖死,兒孫基本都保留了,其實吳三桂如果用自己的命來換兒孫的命,也許今天關於他的評價也許不會這麼低,可是吳三桂是一代梟雄,束手就擒不是梟雄乾的事,吳三桂選擇了第二套方案,反清,當年降清時不管父親的死活,現在反清也顧不了兒子了,何況孫子已經接到身邊,一切都準備就緒,公元1673年扯旗反清。三藩初始形式大好,士氣如虹,飲馬長江,這個時候就該一鼓作氣打過江北,問鼎中原,洗刷過去的恥辱,如果成功把滿清打回關外,那歷史對吳三桂的評價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惜當了一輩子梟雄的吳三桂,老了,人老而心軟,捨不得兒子,想和康熙和談,白白浪費了大好的機會,此後昏招疊出,居然自立稱帝,最終功敗垂成,自己也被永遠的釘在恥辱柱上,兒孫也慘遭毒手。最後總結,在我看來吳三桂前半生有實力有運氣也有無奈身不由己,後半生三藩之亂本是吳三桂的翻盤,當時吳三桂要麼犧牲自己保全兒孫,要麼一反到底,進取中原,即使會輸也不至於那麼窩囊,最終身敗名裂。吳三桂為一己之私,叛明又反清,至使生靈塗炭是為可恨,引清兵入關遭世人唾罵,一心要做清忠臣,最終卻被清廷削藩被逼反叛是為可悲,中年降清而喪父,晚年反清又喪子是為可憐,明末清初風雲變幻誰也不知前方的路該如何走,而吳三桂又被推在最前面是為無可奈何。
回覆列表
大明亡於流寇,若我是吳三桂,還是得看崇禎的意思,他若還是一個明君,我會請纓去消滅李自成,畢竟滿清一時半會進不了關,而李自成才是最大的威脅,消滅了這個隱患才能幫大明續命。
但崇禎若是猜疑我,我會盡早把陳圓圓接來。畢竟李自成進京以後確實是人間煉獄。不能讓心愛的女人羊入虎口。就算李自成當了皇帝,也得依仗我在遼東的軍力。那時候我就是兩方所要拉攏的人,而且又沒人質在李自成手裡,大可以坐地起價。或打或降或勤王,甚至於自立國號都行。
以上都是個人Y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