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老L
-
2 # 農人阿連
答案:養殖土雞,我認為先有銷路再養為上策,養好了找銷路為下策。這是我親眼看到的事例和血的教訓。

我老家是貧困山區,村子裡貧窮戶非常多。村裡為了扶貧找到我想辦法。我有一個同學是連鎖餐飲店的負責人,需要一萬隻散養土雞,在我老家村子裡與農戶簽訂合同,8個月後不定期取貨一年,先預付投資。全村一百五十多戶,只有8戶經濟意識強,眼光看得遠的農戶簽訂下8000只雞的合同,剩下的被鄰村人簽訂了。很多人不簽訂合同的原因是,一怕上城裡人的當,二認為有貨不愁銷路。結果,沒有簽訂合同的數家農戶,拿到政府的扶貧資金跟風自養土雞。8個月後,餐飲連鎖店接連不斷地來取雞,半年後,1萬隻土雞全部取完,簽訂合同的養殖戶得到了高額回報,要求繼續簽訂合同。跟風而又不願簽訂合同的農戶,養的土雞沒有客戶,沒有地方銷售,即使有人想買幾隻,認為價格太高,另找賣家,結果沒有銷路的土雞卻成了養殖戶的心頭重病。1年後,這些不願簽訂合同的農戶,還是和餐飲店簽了合同,沒有賣的雞,賣給餐飲店了。跟風養殖土雞而又無銷路的農戶,由於零賣,每家少收1萬多元。這是血的教訓。

總之,從我親眼看到老家養殖土雞的事例認為,養豬土雞,先找好銷路再養是上策。養好了再找銷路,風險太大,若無買家,血本無歸。

-
3 # 孤影無形
相信不少養雞人都有這樣一個困惑,那就是明明市面上對於養殖土雞是一片叫好聲,不管養雞專家還是市場專家,都在說養殖土雞前景廣闊,而且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消費者對於優質土雞的需求量確實是在上升,可是土雞的銷路偏偏很難找。我們就經常接到土雞養殖戶的求助,問能不能幫他們找到銷路。
這其實就是養雞戶和市場的脫節造成的。對於一些養常規肉雞和蛋雞的養殖戶來說,他們有相對成熟的銷售體系,畢竟像白羽肉雞和雞蛋等,是市場上成熟的硬需求。但是土雞不是,土雞雖然大家都說它肉質鮮美,但是它不像雞蛋那樣是餐桌上的必需品。所以目前的情況是,土雞的銷售渠道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所以養雞戶面臨的困境是:如果自己無法開拓銷路,那土雞養好後就沒法賣出去變現。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一直在想方設法的為養雞戶提供幫助,但很可惜,我們力量單薄,難以撼動整個土雞養殖業的大勢。因為我們很清楚,土雞養殖戶想要破除銷路難題,從而真正賺到錢,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品牌化。所謂品牌化,就是包裝自己的土雞品牌,打出知名度,產生影響力,這樣才能解除好產品沒有好銷路的尷尬局面。
可能“品牌化”這三個字更像一句空話,但如果你是養雞戶,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就知道了,除此之外,好像別無他法。雖然對於一些資金實力和知識儲備都不足的養雞人來說,打造一個品牌並不現實,但現實是殘酷的,不走這條路的土雞養殖戶,恐怕耗不了多久就會關門大吉,即便勉強生存下來,也很難向上發展。
-
4 # 農村啊思
說實在話,土雞蛋其實是供不應求的,很多顧客正在為買不到正宗的土雞蛋發愁呢。自己可以到附近的市場多推廣,得到認可銷量就不成問題
-
5 # 山裡鄉親
1. 在各處的菜市場直營直銷,這樣經營比較靈活,價格在可以控制的範圍,自己一手貨源有優勢。
2. 在全城市場聯絡代理銷售點,這樣的銷售方式,參與到和其它商家的競爭了,利潤要低一些,但開始銷量比較有保障。
3. 大型超市進場銷售,最好是建立自己的牌子或者是名稱,慢慢開啟知名度,產品利潤較高,但可能要壓一部分資金。
4. 聯絡餐廳、酒樓、酒店送貨上門,隨叫隨到。
5. 自己掌握一些土雞的烹調方式,土雞蛋的儲藏方法,對銷售也有一定的幫助。
6. 甚至也可以自己開餐廳,專門製作土雞為特色的菜餚。
希望您成功,有機會請我吃土雞哦。請給顆心吧!
-
6 # 駕粵未來
大規模養土雞,一、要透過微信,經常拍一些散養的養殖過程,尤其是喂料,,讓別人看到養殖過程,讓人放心!二、聯絡中高檔小區,加小區住戶入群,拍一些大雞的散養過程,放心的綠色食品還是有市場的,剛開始可能量不大,經常有人買,口碑相傳,效果會越來越好!
-
7 # 讚我者都開上法拉利
1、大批次的批發
這種銷售模式屬於最為傳統的銷售模式。
其銷售模式是:養殖戶養雞到一定的天數(如120天),雞販子就上門一次性的1000或者2000的一次性收購,收購以後雞販子在批發給下一級經銷商,這樣販子上門收購養殖戶的利潤就相對較低,因為販子量大,那麼販子在批發給小販子,這樣一級一級的下來,最終到市場的價格就成了市場零售價了,這個問題大家都應該理解。這種銷售模式一般的利潤在10-15元/只。
2、小規模的批發
這種方式目前對於土雞養殖戶來說是運用比較多的。
也就是養殖戶聯絡一些農家樂、宰殺點或者餐館,定時的送貨或者上門取貨,這樣養殖戶相當於只是經過一次轉手,就面對了消費者,如果你的雞品質好,做一些長期客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種銷售模式一般的利潤在15—20元/只。
3、個體零售
“農民式”和“店面式”銷售
“農民式”銷售是指養殖戶將自己的雞養殖出來拿到市場自己銷售。這種銷售模式在前期是相對困難,主要是消費者接受要有一個過程,過了這個過程後,銷路一開,一般都是消費者給你打電話買雞,這樣的利潤就比較高,一般的售價都在25左右。
“店面式”也就是消費者在市場或者人流集中的小區開店,他透過固定的地點和固定的價格銷售,這樣銷售者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和消費人群,這種由於店面的租金等,那麼銷售價格又比“農民式”銷售高一些。
4、品牌式營銷
這個是很多養殖戶奮鬥的目標。因為產品營銷是需要很大的財力物力的,一般的養殖戶根本就達不到這個要求。
總之:作為養殖戶來說要想辦法如何將雞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這樣才有更高的利潤。
有一個還沒有入行的人告訴我他的想法:他準備發展200個客戶,每個客戶一個月銷售他一隻雞(3.5斤/只,25元/只),每天消費兩個雞蛋(1.3元/個),那麼每個客戶每月的消費是:3.5*25+1.3*2*30=165.5元,那麼每年一個客戶消費多少?200個客戶一年能消費多少?這個賬大家都可以算的。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想法很好,200個客戶量也不大,165元錢一個月的雞蛋、雞錢也是絕大多數家庭可以接受的,作為養殖戶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種消費模式--家庭消費式銷售。
-
8 # 使用者56829639294
養吧能養到你懷疑人生!在你資金技術都足夠的情況下先算好賬,小雞從岀殼長大要養兩年以上才好吃!這兩年每隻雞要吃多少東西?所吃東西又價值多少錢?算清楚了嚇你自己一跳!我養的是天價雞啊!而吃雞人也是最捨不得花錢的!最多也是給你兩三百元一隻!你想賺錢?吃雞人才叫賺!你的天價雞才兩三百元只賣給他們!
-
9 # 滄海一粟266901746
你養了嗎?有雞愁買不掉嗎。有地方應大力發展家禽,把發展家禽應當作一項事業來做,要下功夫,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
10 # 長山頭月山溝
我覺得慢慢來,先少養一些積累些經驗和銷路!不然到出欄時間賣不掉,你就知道雞嘴每天要從你口袋掏多少張鈔票出去
回覆列表
現在真正的土雞,走地雞己經很少了,哪怕是在農村,也比較稀少了,土雞跟養雞場出來的雞,就不是一個味,如果你有技術,有場地能養出土雞來,在農村或者城市根本不愁銷路。價格破30一斤是決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