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前小的時候吸我沒制止,覺得哪個寶寶不吸手,現在她就是一有空就吸,吸的指紋都快沒了
3
回覆列表
  • 1 # 菡菡MOM

    寶寶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寶寶吃手說明嘴巴手指和大腦的協調功能正在完善,家長不必急於糾正或禁止,保證寶寶手指乾淨衛生,勤剪指甲,減少細菌入口,如果吃手嚴重,可以透過玩遊戲,圖片,玩具,說話等轉移寶寶注意力,等寶寶的口腔敏感期過去(兩歲左右),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 2 # 米爸爸說

    吃手,也就是吮指習慣。吮指習慣是指間歇性將拇指或其他手指(甚至腳趾)伸入口中, 施加一定吸吮壓力的行為習慣。其發生率與年齡有很大關係,在1歲以內,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吮指現象。

    通常,我們把2歲內出現的吮指視為正常,這是嬰兒情感發育所需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吮指的發生率會逐漸下降,到4歲時,80%以上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停止吮指。而持續時間較長的吮指可能會導致牙齒咬合不齊或者手指周圍面板破損。

    嬰兒出生後0-18個月)的孩子是以口腔來認識世界的,這時候他們的口腔除了具有吸吮、咀嚼、吞嚥等功能外,也是他們獲得快樂情緒的地方,因而,我們常常看到當嬰兒吃飽喝足的情況下,把手指放到嘴裡津津有味的吮吸。

    0月-2歲:不需要干預

    對嬰兒來說,吮指是自我安撫、獲得安全感的方式,對穩定的情緒發展非常重要,不需要任何干預。研究資料顯示,大部分孩子在2歲前會自己戒掉吃手的習慣,因此短時間吃手不會對孩子有什麼不良影響。

    這階段的孩子,建議家長:

    1.不進行干預;

    2.給孩子的手做好清潔。

    2-4歲:適度的引導和干預

    對於2~4歲之間存在吮指情況的孩子,家長需定期觀察吮指的性質和強度,部分孩子在這一時期,透過玩具、食物等排解壓力, 如果兒童吮指習慣逐漸減弱,則對此無需干預。

    如果吮指習慣沒有減弱,甚至有所增強,或導致一些不良後果,如手指面板破損、感染,可以進行適度的引導和干預。

    這樣的情況,建議家長:

    1.不要在孩子吃手時強硬掰開手指;不要呵斥或者嘲諷孩子;

    2.孩子不知不覺吃手時,家長用其他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搖晃玩具、輕喊孩子的名字,避免孩子吃手;

    3.如果孩子習慣吃手入睡,可以透過在睡前拉著孩子的手讀書、抱玩具入睡等方法替代。

    4歲以上:充分溝通+干預措施

    如果4歲以上的兒童仍有吮指行為,且吮指強度沒有減弱甚至有所增強。

    首先,家長需要尋找孩子可能有的情緒壓力,幫助其找到原因並舒緩;

    其次,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還可以透過繪本、身邊小朋友的例子等,讓孩子主動不吃手。

    家長應及時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但也要注意,在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時,不要隨便給孩子打上不良習慣的標籤,必要時可求助於心理醫師。

    可以採取的干預措施有:

    1.厭惡療法:在手指上塗抹辣味或者苦味,幫助孩子戒掉吃手。

    2.戴上手套,讓孩子吃不到手。

    3.適當給孩子獎勵,如語言的鼓勵、適當的物質獎勵:如一天不吃手,獎勵一朵小紅花,七朵小紅花對應一個物質獎勵(比如一個愛吃的食物)。

    4.孩子6歲以後,若吮指習慣持續,且孩子確有願望戒除不良習慣,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口內矯治器。

    以上方法對於不同的孩子效果可能不同,如果家長使用一段時間後效果仍然不好,需要尋求兒童發育行為醫師和兒童心理專家的幫助。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可以使用安撫奶嘴來代替。

    吃手是小寶寶的天性,從2個月齡左右有的寶寶就開始有吃手的表現了。吃手是寶寶感知覺及智力發展的一個訊號,是嬰兒進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協調準備階段的標誌之一,是自我安慰的途徑,有益於寶寶大腦發育,吮手指是一個發育階段的生理現象,一歲內的寶寶處於口欲期,喜歡用嘴巴去探尋這個世界,如果不是特別頻繁的吃手,家長大可放手讓寶寶吃,不必因為擔心手“太髒“而制止,平時注意手部衛生的清潔。

    另外,很多家長也會發現寶寶不管看到什麼東西都想放嘴裡,速度特別快,對寶Bora說他只是想感知這個物體的味道、形狀、軟硬等。而寶寶這個行為,媽媽可以試試: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要讓寶寶專注於吃手或其他物品,可以利用玩具或者繪本、遊戲都是可以的。或者看到寶寶要把髒東西放進嘴裡時,及時換上乾淨的食物,也可以試試把水果切成長條,給寶寶抓咬。要記住,在這個口腔敏感期,父母們不要強行去阻止寶寶用口腔探索的行為。

    對過於頻繁吃手的寶寶,吃手過程有可能導致牙齦或已出牙齒變形,甚至拇指變形,這種情況家長應該用安撫奶嘴來代替。安撫奶嘴外面的圓片在寶寶吸吮時可以有效抵抗吸吮向內的力量,對牙齒和頜骨發育的影響比起頻繁吃手要小的多。有的寶寶剛開始不能接受安撫奶嘴,放嘴裡就吐出來,這時需要家長們適當誘導了,比如在安撫奶嘴上蘸些乳汁,奶嘴選擇寶寶喜歡的形狀,多嘗試幾次,大多數寶寶是會接受的。

  • 4 # 兒科醫生李樹珍

    自從寶寶學會吸大拇指後,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吸一下手指。如果你不讓他吸,他就會哇哇地哭鬧。現在的寶寶吸手指是正常的,但如果寶寶吸手指的行為越來越嚴重,那就要重視了。一起看看如何幫助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吧!

    強制的方法要不得

    要知道,寶寶吸手指的習慣已經持續了很久,而實際上,他並不覺得這是壞習慣。如果你想幫他戒掉吸手指,那就不能太著急,更加不要在他手上塗苦味的東西,得不到滿足的他會越發喜歡吸手指的呢。你只要溫和地跟寶寶說:“手指髒髒的,寶寶別吸了”,然後給他安撫奶嘴或牙膠咬咬就行了。如果他哭鬧著要吸,那你可以把他的小手清理乾淨,讓他適當得到些滿足。注意不要強行去阻止他,否則會延長他吸手指的時間。

    媽媽不要太擔心,通常1歲後寶寶就不愛吸手指了。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1、給小嘴找個依靠

    當寶寶吃手時,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塊磨牙餅乾,讓他的小嘴巴啃啃。或者你也可以拿個牙膠或磨牙棒替換一下他的小手,讓“嘴癢癢”的他有個依靠。

    2、讓他和小夥伴玩耍

    爸爸媽媽可以多帶寶寶接觸外面的“新新世界”,讓他和小夥伴一起玩耍,鼓勵他多交朋友。只要寶寶“忙起來”,自然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 5 # 我是慕慕吖

    如果您家寶寶吃手很頻繁、很用力,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或是牙齒、口面部以及手指已經出現了輕微的變形,媽媽可以藉助使用安撫奶嘴幫寶寶脫離對吃手的依賴,安撫奶嘴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奶嘴本身,另一個是垂直於奶嘴的擋板。當寶寶吮吸安撫奶嘴的時候,擋板會給寶寶一個反作用力,防止寶寶把奶嘴完全吸進嘴裡。同時,擋板的這個反作用力還能抵消掉一部分吮吸的力量。所以說,相比於吃手,讓寶寶吮吸安撫奶嘴會更安全,對他牙齒和口面部發育的影響也能稍小一些。

    如果寶寶不接受安撫奶嘴,您可以嘗試在安撫奶嘴上塗抹一些乳汁,或者多嘗試幾種不同的安撫奶嘴來提高寶寶的興趣。

    或者您可以增加寶寶白天的活動量,讓他多趴著,和他玩遊戲等等,當寶寶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可做的時候,吃手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孩子的小手是很好的探索工具,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好好利用這個工具。這樣,不僅能夠幫寶寶釋放多餘的精力、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解決吃手的問題,還能夠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增進親子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0斤左右的豬發燒41度左右,但精神挺好的是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