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鐵的世界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看過英特爾CEO鮑勃.斯旺(Bob Swan)的原話,翻譯成接地氣兒的形式就是:勞資已經多年在CPU市場吃得肚兒圓,CPU這道菜的味道,勞資已經膩了,想嚐嚐其它的,我多讓你AMD一點肉渣,你儘管美儘管浪!表面上看是向AMD認慫,其實背後的算盤打得精。

    細細品味斯旺的話,會發現話裡有話:

    英特爾將不再專注於壟斷個人CPU市場,而是轉向30%的全矽(all-silicon)TAM(Total Available Market的簡稱,即總體有效市場)。

    簡單說,英特爾要轉型,不僅要做CPU,還要做GPU(XeGPU已經由印度團隊研發成功)、AI晶片等等。

    為什麼要轉型?原因主要是:

    英特爾如果僅專注(壟斷)CPU市場,未來空間就像竹筒倒豆子——一看到底,比如整個CPU市場規模是700億美元,按你佔90%的市場份額計算,收入最多隻有630億美元,沒啥增長空間;

    公司沒有增長空間的話,你再壟斷,利潤動動手指頭就能算出來,意味著股價不會大漲,而斯旺身為CEO是要對股東負責的,通俗說,股價上漲也是考核目標之一;

    公司主營業務太過專一,等於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個人電腦CPU市場)裡,萬一籃子出問提,雞蛋可能全碎,風險太大,現在個人電腦CPU市場增長增長緩慢甚至停滯,就相當於提醒英特爾應該將“雞蛋”挪到別的“籃子”裡。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深入分析英特爾為壟斷CPU市場付出的代價。

    2006年,AMD的“推土機”、“打樁機”架構處理器相繼失敗,英特爾的酷睿2則大獲成功,從那一年開始,英特爾和AMD結束平分秋色格局,AMD和英特爾走入“三七開”甚至“二八開”的新時代,並一直持續到現在。兩家公司市場份額的消長具體見下圖。

    但是,英特爾贏了市場,卻輸了股價。從2006年到現在,13年來英特爾的股價漲幅不足一倍(見下圖)。

    在這段時間裡,納斯達克的指數上漲了足足3.48倍(見下圖)。

    也就是說,英特爾跑輸大盤,而且是非常可恥地連大盤的土都沒吃到!如果英特爾哪怕稍稍跑輸大盤,市值也會達到現在的7000多億美元,這樣個人電腦CPU市場霸主的面子還能保住。

    英特爾之所以在資本市場顏面盡失,根本原因就在於個人電腦CPU主業太單一,而且這個市場未來會逐步萎縮。在一個萎縮的市場保持壟斷地位有什麼用?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沒有用錢給英特爾投票,英特爾的股價怎麼也難漲起來。

    有人會說,股價漲不漲和英特爾轉型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大很重要,因為美國上市公司推行的是“信託責任”,簡單說就是董事會代表股東聘請CEO管理公司,CEO要對股價負責(股價漲,股東才能獲利),同時CEO的薪酬透過股票期權的形式和公司股價直接掛鉤,公司股價漲得越多,CEO買入/被獎勵的股票(行權)獲利越多。這方面可以參考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的例子。

    簡單說,股東和CEO的利益被“股價”綁在了一根繩上。股東有股價上漲的要求,CEO有讓股價上漲的責任。

    既然英特爾和AMD緊咬在個人電腦CPU市場得不償失,那當然就要開闢其它領域,尋找公司成長的空間,從而給公司股價上漲的動力。

  • 2 # DIY電子愛好者

    英特爾估計是希望在其他業務領域也能有所建樹,如GPU,AI,FPGA等等。

    畢竟把雞蛋放在CPU領域一個籃子裡不是太好。

  • 3 # 繁星落石

    Intel CEO的意思是不再侷限於CPU市場,允許CPU業務和市場份額稍有下降,但是需要發展其它晶片領域,以及在研發和設計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在市場方面。

    因為Intel目前主要精力放在與AMD的市場競爭中,但是隨著AMD轉用7 nm技術,Intel的CPU市場開始出現疲軟,而自己費盡心機研究出來的10nm技術目前還無法保證足夠高的產量。

    其實現在設計和代工分工就是為了讓雙方均可以在各自的領域去鑽研和進步,而不再受到另外一者的牽制,相當於收斂了研發投入的方向。而目前來看顯然Intel並沒有這個打算,在發展CPU設計的同時兼顧CPU工藝,雖然對自家工藝的提升有目共睹,但是擠牙膏的速度也是眾所周知的,雙管齊下拖慢了Intel的節奏。

    另外Intel產品其實不只是CPU,隨著AI技術進步,Intel其實沒有必要只停留在CPU市場,可以看得更寬一些,發展更多產品線,不應該把自己作為CPU供應商,而是全矽晶片生產商,這兩者之間的市場恐怕不止十倍。

  • 4 # 網際網路亂侃秀

    一、英特爾不是認慫,不是向AMD服軟

    很多人理解,這是因為AMD將自己的訂單交給臺積電後,早早的拿出了7nm的晶片,並且在一些市場超過了英特爾,所以英特爾認慫,服軟,怕自己被打臉。

    但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的,英特爾成立的這幾十年以來,就一直是霸主,目前的地位真不是AMD能夠比的,英特爾這麼說的意義其實是告訴大家,我以後不再專注於電腦CPU,大家應該看看我的其它產業了。

    二、英特爾之前太專注於CPU了,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英特爾是電腦CPU領域的霸主,這真的沒錯。但也因為在電腦領域太強了,所以一直在自己的榮耀裡不曾走出來過。

    所以英特爾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曾經推出過手機晶片,但來得晚,又也怎麼認真,最後就放棄了,而手機基帶業務也是搞得稀爛,然後賣給了蘋果。

    可以說英特爾也是太專注於電腦CPU了,所以錯過了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英特爾接下來不想在物聯網時代再犯這個錯誤。

    三、這是英特爾轉型的訊號,不只搞CPU了

    所以上面兩點已經分析過了,intel不是服軟,同時也不想再錯過物聯網時代,所以英特爾想轉型,就表示自己不再專注於只搞電腦的CPU了。

    畢竟這玩意市場就這麼大,同時還在不斷的下滑,目前ARM架構的伺服器來了,筆記本也來了,這都是英特爾曾經的地盤,它不轉型是守不住的了。

    所以這個訊號是英特爾要轉型了,做更多的其它的東西,不只是電腦CPU。

  • 5 # 老譚搞機

    Intel已經確定沒辦法像之前那樣在技術和效能上碾壓AMD, 很快就面臨著高中低端CPU戰場的全面失守.

    只有2個選擇:

    和AMD硬懟. 這意味著要承認自身的差距, 實事求是的評估當前非常不樂觀的形勢, 必然造成公司內部震盪和股價暴跌.

    立馬降價.

    重新評估自己晶片工廠的模式, 獨立分拆, 甩掉包袱, 讓其變成第二個臺積電謀求更大的發展.

    講故事. CPU市場利潤的大頭兒企業/行業市場反應是很慢的, 這個市場的產品附加值很高, cpu硬體成本佔比很小, 很多時候對通用計算能力的需求是夠用就行, 並不是特別看重. 企業更看重穩定性和可靠性考慮, 不會很輕易做出切換的決定. 所以即使Intel什麼都不做, 市場份額也不會很快失去. 保持當前的價格不降價, 利潤也不會很快的降低.

    Intel早過了創業期, CEO也僅僅是個職業CEO, 對董事會影響很有限. 在Intel到了山窮水盡之前不可能也沒辦法做出如此重大的決策.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女文豪有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