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印光法師的看法,說:“智者作止觀, 即與楞嚴六根功德義相符。復聞梵僧稱其合楞嚴義, 故有拜經祈早來,
以證己說之不謬。汝何雲不能遽決六根功德優劣乎。為是自立章程, 以屈智者, 作如是說。為是不知所以, 妄聽人言,
以為如此也。”
這裡可以看出印光法師認為智者大師拜經是為了祈求楞嚴經早日傳入中國,來證明自己在止觀中對於“六根功德”的看法是正確的。
另一位大德錢謙益,持有相同的看法,站在《摩訶止觀》的立場說:
故知大師閣筆,梵僧合符,正為六根功德,不為止觀也。若言止觀,則《楞嚴經》中未嘗有止觀明文。智者大師所立止觀,原本於《瓔珞》,契悟於龍樹,取宗於《華嚴》,亦無待乎此經之證成也。
在慧思大師的《大乘止觀法門》中,對於三止三觀的思想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表述,所以上面的意思是對於止觀的基本方法,並不需要楞嚴經來加以證成,智者大師在這一點上,是沒有疑問的。
而六根的功德在《楞嚴經》和《法華經》的《法師功德品》中有述及,智者大師對六根功德有較為詳細的解釋,這和“一念三千”的基本理論是有內在的一致性的,所以透過楞嚴經可以證明大師對六根功德釋義的正確性,也可以透過這個角度來證明一念三千的正確性。
不知道還有沒有更為詳細的資料和解釋來闡明這個典故了,敬請方家指教。
根據印光法師的看法,說:“智者作止觀, 即與楞嚴六根功德義相符。復聞梵僧稱其合楞嚴義, 故有拜經祈早來,
以證己說之不謬。汝何雲不能遽決六根功德優劣乎。為是自立章程, 以屈智者, 作如是說。為是不知所以, 妄聽人言,
以為如此也。”
這裡可以看出印光法師認為智者大師拜經是為了祈求楞嚴經早日傳入中國,來證明自己在止觀中對於“六根功德”的看法是正確的。
另一位大德錢謙益,持有相同的看法,站在《摩訶止觀》的立場說:
故知大師閣筆,梵僧合符,正為六根功德,不為止觀也。若言止觀,則《楞嚴經》中未嘗有止觀明文。智者大師所立止觀,原本於《瓔珞》,契悟於龍樹,取宗於《華嚴》,亦無待乎此經之證成也。
在慧思大師的《大乘止觀法門》中,對於三止三觀的思想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表述,所以上面的意思是對於止觀的基本方法,並不需要楞嚴經來加以證成,智者大師在這一點上,是沒有疑問的。
而六根的功德在《楞嚴經》和《法華經》的《法師功德品》中有述及,智者大師對六根功德有較為詳細的解釋,這和“一念三千”的基本理論是有內在的一致性的,所以透過楞嚴經可以證明大師對六根功德釋義的正確性,也可以透過這個角度來證明一念三千的正確性。
不知道還有沒有更為詳細的資料和解釋來闡明這個典故了,敬請方家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