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sir讀書
-
2 # 南山楠24
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寫愛情的,還有一說是借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來諷刺時政。我個人認為是第二種。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為此篇作品的主題,恨什麼,為什麼要恨?作者不是直接說,而是透過筆下的故事,慢慢展現給讀者,讓讀者自己去領悟,一開篇極力渲染樂之極,然而極度的樂之後是無窮的恨,聯絡到當時朝政混亂,社會黑暗,所以作者借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與結局,來諷刺朝政,抒發一下心中的鬱結。
-
3 # 姞雪心
從《長恨歌》裡看出愛情的,是人本主義。
從《長恨歌》裡看出諷喻的,是民本主義。
人本主義的愛情至上《妖貓傳》裡說,《長恨歌》中的謊言背後,有真實情感。
這是一個有趣邏輯,即,雖然帝王為了權位犧牲貴妃,但他的愛是真實的。
《長恨歌》共60聯。(2句為一聯)
1~4聯:描述楊貴妃的美貌,使人一見傾心。5~15聯:描述帝王對楊貴妃的恩寵,乃至楊氏一門由此榮耀,甚至“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6~21聯:描述長安城破,馬嵬坡譁變,貴妃死。22~25聯:描述帝王在逃亡川蜀中,對貴妃的思念。26~37聯:描述帝王回長安後,見舊景傷懷,思念貴妃。38~57聯:描述帝王為貴妃招魂,兩人在蓬萊贈物惜別。58~60聯:詩人對這個故事的感慨總結“此恨綿綿無絕期”。以上,帝王對貴妃,有一見傾心;有萬般恩寵;有念念不忘;有精誠招魂。
情不可謂不重,但是呢,就是救不了!
雪心個人以為,人本主義,其實是挺容易造成一種自我陶醉的狀態。
謊言中有真實的情感,這點沒錯,但是,為什麼需要謊言——這本身也是人本主義應該考量的。
雪心之前一題也提到過,千百年來,西方有個對愛情的最大謊言,就是認為愛情“永恆”。
雪心承認愛情的真,但絕不承認愛情“永恆”,但是有一些東西可以使得愛情“永恆”。
比如《長恨歌》裡的“失去”,失去、求不得,才讓貴妃在帝王心中成了一種“永恆”。
當然,並非只有痛苦才會讓愛情永恆,知己啦,三觀啦,很多東西都可以讓愛情“永恆”,但愛情本身絕對不“永恆”。
民本主義的弱者同情雪心認為,當代學者,對東方的民本主義認識並不深刻,太過簡單地歸納為集體主義。
集體和集體是不同的。
精英是集體,雪心這樣的普通老百姓也是集體,兩邊的利益需求肯定不同,請問,該以哪個集體的主義為主呢?
如果是東方,至少檯面上,認為最重要的是民生——也就是百姓的基礎生存最重要。
所以,與其說東方集體主義,不如說是民本主義。民本主義,會有一種同情弱者的傾向。
《長恨歌》中,顯然貴妃是弱者。
白居易的筆觸很微妙,他在寫帝王恩寵貴妃時,其實是拉盡了仇恨。
比如“三千寵愛在一身”,你讓後宮的女人怎麼想?三千寵愛在一身時,只怕三千仇恨也在一身了吧?再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你讓寒窗苦讀,或者沙場上馬革裹屍的怎麼想?靠自己努力卻得不到的,怕是把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在貴妃身上了吧?“君王從此不早朝”就更過份了,雖然君王不早朝,但臣子們還是得在凌晨三點,跑到宮門前集合。以上,貴妃被白綾絞死時,這一層又一層,名為“恩寵”的白綾,實則早已套到了貴妃的脖子上。
細細想來,這和父母溺愛孩子,長輩捧殺後輩,是一樣的,真是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更悲催的是,作為一個弱女子,貴妃並沒有權力去拒絕這份恩寵。
長孫皇后能諫李世民,那是因為青梅竹馬+長孫家可厲害著呢。
如果貴妃執意推卻恩寵,等待她的命運,恐怕就是從此冷落,甚至家門連帶遭殃。
而最後,貴妃還替李隆基背了好大一口鍋,如此恩寵,大概也只有背鍋謝恩了。
所以,如果站在中國傳統的民本角度來看,白居易極盡描寫恩寵、恩愛的背後,最發人深省的一句其實是“君王掩面救不得”。
為何君王寵得,卻救不得?
因為君王毫無剋制的愛,早已把貴妃推到了深淵邊上。
所以,大家說,這真是為了寫來追悼“曾經美好”的愛情嗎?
-
4 # 獨自憑闌2
1,借詩揭醜。<<長恨歌》之所以把李楊荒誕無度所謂愛情故事長篇大論,詳詳細細地進行描述,其中暗含了對其揭露批判之意。在當時的政治條件下不可能對其進行明目張膽的批露,所以白居易透過敘事詩的敘述讓其醜行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2,以詩諷世。李楊的所謂愛情是建立在違揹人倫道德的基礎之上的。透過描寫其實是在諷刺封建君主道貌岸然的虛偽,3,以詩警世。李楊的所謂愛情故事發生在盛唐時期,李楊為了享受所謂的愛情,以至"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造成"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警示世人,無論何時何地任何誤國誤民的行為,終將被人民所唾棄!4,借詩洩憤。詩人當時是貢元進士,官至校書郎,幾經曲折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而只因皇帝寵愛竟然"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回覆列表
關於白居易寫《長恨歌》的目的,有兩種說法,有的說是為了諷諭,有的說是為了寫愛情。
我認為,《長恨歌》在諷喻和愛情的主題裡,要側重於諷喻主題。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長恨歌》裡對於統治者的荒淫生活,是站在無情予以揭露這一角度的。
比如長詩一開始就寫“漢皇重色思傾國”,這一說法,就為下文唐玄宗因為好色而疏於政事,最終導致亡國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一個大伏筆。
隨後,作者用曖昧的語調,寫了唐玄宗在私寢是如何寵愛楊貴妃的——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美人懷中承歡的愉悅,讓一代君王留戀床幃,只嘆春宵苦短,連君王最重要的早朝,也無暇顧及了。
這樣荒淫無度的結果,就有了後來的“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悲慘一幕。之後只能落得“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下場。
可見作者白居易在《長恨歌》裡,對唐明皇執政期間因沉溺於寵幸貴妃,不理朝政,而逐漸導致唐朝由興盛轉向衰落的過程,充滿深深的痛惜。所以,作者的諷喻意味,是不言而喻的。
儘管我認為這首長詩是以諷喻為主,但是我所喜歡的詩句,還是與愛情有關的,下面摘錄幾句,讓我們共同紀念愛情的美好——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意思是,即使是天長地久,總會有終了之時,唯有這生死遺恨,卻永遠都沒有盡頭。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意思是,兩個人相愛的人,在天上願意成為一對鳥兒共同飛翔;在地上則願意成為兩根長在一起的樹枝,彼此心相繫,身相連。(完)
世界是一本書,人生是一份緣。請關注蘭闍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