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職寶媽小包

    愛孩子就要教好他。這是實話,愛他就請教育好他,愛不是說給他好的物質而且給他好的教育,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怎樣教?每個人的觀念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有人花錢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我的選擇是教會孩子感恩,只要孩子懂得了感恩,就是我給他最好的愛。

    教導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父母做什麼孩子也會跟著做什麼。比如每天吃飯的時候我會跟孩子一起說:“謝謝爸爸,爸爸辛苦了”我會跟孩子說因為有爸爸每天辛苦的工作你才有飯吃,才能去上學。因為寶爸做的工作因素,我會叫孩子去觀察爸爸每天回家後的衣服鞋子是髒的,這就是工作的痕跡。孩子就養成了這個習慣,不單是觀察爸爸的衣著,孩子有時候還會發現爸爸身上的一些磕碰到的小傷口,幫爸爸吹傷口,叫我找藥幫爸爸塗上。再有出去玩的時候孩子有次孩子丟垃圾在地上我跟他說“不能丟地上,你看環衛阿姨很辛苦的,她們每天都幫我們打掃乾淨地面,我們不能搞髒了”然後他就把垃圾撿起來。後面每次出去玩的時候他都會幫撿垃圾還告訴別的小朋友不要亂丟垃圾,環衛阿姨很辛苦的。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看孩子能接受什麼樣的方式就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教育,只要孩子能接受就行了。我個人認為只有給孩子好的教育才是愛孩子的。

    我是全職寶媽包包,讓我們一起學習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

  • 2 # 芯媽心語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是本能,但是父母應當如何“愛”孩子,這是個大問題。

    “子不教,父之過”。從古至今,對孩子怎麼“教”,從未停止過探討。

    怎麼教好一個孩子?

    孩子出生以後,即已具備超強的感知能力,後天長成什麼樣,完全由環境決定。

    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大腦。

    嬰兒出生後的大腦是成年人腦重的25%;兩歲時這個數值達到了75%。

    嬰兒的大腦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神經細胞對環境的影響非常敏感。

    那些未能接受適當刺激的神經元,將會消亡。

    孩子0-2歲接受到什麼樣的外界刺激,決定了孩子未來更擅長於哪些。

    這個理論現在更多的被用到了孩子早期的學習教育,比如更豐富的語言刺激會有效的刺激到孩子的語言中樞發育。

    孩子的成長需要安全有愛的環境,但不意味著孩子只能長在溫室之中。害怕孩子吃苦、不願孩子吃虧、不能讓孩子受委屈,就是家長送給孩子的“有害”環境。這樣的“保護”,不是愛,是害。

    從最近一段時間爆料出來的“熊孩子”事件中,都可以看出來,家長的“愛”其實毀了這些孩子。

    湖南一個女老師對於遲到的幾個學生給予了罰站的懲戒。

    這是一個學校裡面很常見到的一種懲戒措施,很多遲到的孩子都領受過——大多數學生自此牢牢的記住了上學不能遲到。

    然而,這個女老師卻因此“捅了婁子”——被罰站的一個學生家長是一個警察,某派出所副所長;孩子被罰站,父親是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和“教”的?

    他開了警車長驅直入挺進校園,直接將老師帶走,關入審訊室7個小時。

    你不是會罰站嗎?我讓你嘗一嘗被“拘留”的味道。

    站講臺n年的女老師第一次見識這樣的場面:7個小時,全程被監控,沒水沒飯。

    這個孩子會從父親的“關愛”中學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父親的“保護”給了孩子最大的誤解:老師罰站是錯的,規則是可以逾越的,我,是不受約束的。

    這樣的家長,既不知“愛”為何物,更不懂“教”子育人。

    他不知道,其實他在毀掉自己的孩子。

    鍛造一個於社會有益、與人為善、自尊自信的少年,從父母的育兒觀念更新開始。

    孩子生出來的時候非常弱小,他們需要家長的愛護和撫育;然而很多家長忘記了孩子在長大,一味的像對待小嬰兒那樣事無鉅細的極度呵護——孩子只好一直弱小下去,即便身體長大了,卻還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嬰孩。

    父母的理性在於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會給孩子未來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家長知道自己大機率會比孩子提前離開世界的時候,還會把一個長大了的孩子培養的這麼需要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嗎?

    在希臘神話故事中,海洋女神忒提絲(Thetis)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阿喀琉斯變得無懈可擊,她將他投入冥河之中。

    看起來很殘忍,但是卻成就了她的孩子。

    當然,他們是神,我們是人。

    可是道理是相通的。

    父母不鬆手,孩子永遠是孩子,不管他長到8歲還是58歲。

    我的一個閨蜜,她就是這樣照顧她的孩子的。

    我親眼看著她早晨給這個10歲的小學生穿衣服:那個娃像個殘廢一樣橫躺在床上,似醒未醒,她從孩子的小內衣開始,從裡到外,連抱帶翻,那個10週歲的大男孩啊,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任由母親擺佈。像個大大的布娃娃。

    一頓衣服換好,他的媽媽已經汗流浹背——那是一個早春的季節,還要穿很多衣服保暖的時節。

    我無法理解這樣的愛,這個男孩,跟著媽媽睡,讓媽媽如此服侍,縱然智力超群,

    又有啥用?!

    ————————————————————————————————————

  • 3 # 芝麻辰小七

    愛一個人就希望她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可以快樂幸福。而擁有這一切,則需要具備各種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生來就自帶的,需要學習引導。

    所以說愛孩子就要教育她。

    怎麼教呢?

    我的理念是先成人再成才。

    首先你得把孩子教育成為具有一個真正的意義上的人。真正意義上的人要有正確的三觀,還有責任感和道德修養。

    只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人,才能有可能成人才。否則,具有知識的人變壞了則會壞的更可怕。

    其次才是各種知識的學習。包括學科教育和能力教育。

    這個能力是指生存能力,包括生存技能、溝通能力、賞美能力、情商、財商等。

    最後,祝各位都能親子關係和諧,家庭幸福!

  • 4 # 每日育兒訪談

    因愛及緣分使彼此成為了親人,是不是應持有一顆相互尊重、平等,理解、包容以及共同前進的心與孩子一起成長呢。

    自父母心中能夠持住這些內在信念後,就不會因家長愛孩子而要教好孩子的想法迷失了愛的方向,甚至不會因愛得而心累或無奈。這些信念是父母經歷了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後慢慢領悟磨練成為自身修養智慧而散發出的力量。

    當父母能夠持著這份力量陪伴孩子身邊,孩子會自然而然以同樣的自信告訴父母,他們是可以的!並且發自內在的心聲,堅決不做自己不喜歡的那類人,而努力去追求自己成為心中渴望的那個人。

    可想教育不是表面上之語,教育方法及策略多得數不清,而且成功人教育方案多得應對不過來。但究竟怎樣才算教育,才算教得好?這一直是沒有標準答案,自古以來都是一道探索問答題,只是有大概的客觀的相對的判決。

    不過欣慰的是,人們能夠真誠認真對待教育,把它搞活了。如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生長”、“經驗改造”。以探究的、實在的、靈活的、發展的等方式進行實施教育。

    因此根據孩子的個性特徵、年齡特點、實在的生活環境經驗及各方面的能力特點綜合進行引導孩子,這樣父母就有信心聽到孩子更多的心聲,陪伴他們一起成長,做到知行合一。滋養孩子的心靈後,孩子這棵苗子會自然快樂堅強有力度紮根往上長,相信有一天他們就會成為他們心中渴望的那棵“蒼天大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便前屁股連著腰處脹下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