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虞思桐說文史
-
2 # 山姆大叔教育加盟
小說和電影是兩門即相通又截然不同得表達藝術,共同之處在於都要極其受眾得共鳴式體驗,以達到情感輸出得目的。
說到不同,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感官觸發點不同小說顯然是以視覺基礎匯入得藝術模式,但是激發的不僅僅是視覺反應,同時觸及的是讀者的腦力思維,即感知反應。小說的在表達可以直接鋪陳時代,背景,交代人物關係,矛盾的來龍去脈,同時可以運用靈活的修辭手法對文字進行加工,主要動因都是激起讀者的共鳴;而且小說在行文中隨時可以加入作者的主觀議論,以便引導讀者進行辯證性思考;
電影是一種多維感官藝術形式,以視聽為基礎,以畫面,臺詞,配樂,場景設定還原藝術現實,代入感較之小說要更具優越性。電影藝術的表達從直白性上弱於小說,因為背景,時代無法直接給出,需要觀眾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而不同的知識儲備也決定了關重對於電影藝術理解的層面。
比如問題提出同樣是故事,小說在故事表述上具有絕對優勢,即文字先導法,只要讀者看得懂文字就會立刻明白圍繞在核心周邊的故事設定;電影則不然,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那麼觀眾看到的也僅止於故事本身而已。
二,故事的載體不同小說自然是以文字為載體的,以文字講故事是代之口口相傳的革命性進步。文字表述與口頭表述的區別顯而易見,口頭故事講述僅限於故事本身,而文字則能對故事進行探幽發微,輔以議論,增以修辭,加以時代意義與哲學內涵;
電影的載體是畫面,聲光和形體,是對文字故事的具象化還原。因此也就對電影藝術提出了服化道的要求,對於時代的限定往往就取決於服化道的設計;此外電影藝術需要演員進行立體化表演,包括形體,語言,表情都要具備時代特徵和相應的感情投射。
如果說一個故事講的好不好,小說完全依賴作者一個人的話,那麼電影則需要一群人,戮力同心完成一個故事的講述。
三,影響的範圍不同小說這個藝術樣式由來已久,僅以中國小說為例,從文學史的角度來觀照,小說發端於魏晉時期的神仙志怪小說,最早的小說作者多是文人,尤其是佛教徒,早期小說宣揚的也多是懲惡揚善,因果輪迴等內容,無非是勸人向善。因而小說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充當的是宗教和政治工具,也就是說,小說本身是具備社會功用性的。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小說的影響自然在文人層面,而又以說書的形式向下延申,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小說是古代為數不多的一種傳播媒體。
電影在泛娛樂化時代的影響較之小說可以說是實現了爆炸性突破,首先小說閱讀的時效性不強,短篇小說而外,中長篇小說動輒十幾萬字,幾十萬字,甚而至於幾百萬,上千萬字,閱讀週期自然也隨之加長,讀者不可能短時間內領略故事的全貌,而且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能沉下心來進行小說閱讀的人群也開始萎縮,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小說的式微之勢已經顯而易見。雖然網路小說的興起帶動了暫時性的小說閱讀繁榮,但是長遠來看,這種藝術形式的前景堪憂。
在此情況下出現的電影藝術則完全彌補了大家對於小說渴求的不足,標準電影市場是九十分鐘,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對於一個故事的領略和解讀,順應了快速文化消費的需求,因而電影的繁榮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的。可以說電影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文化消費需求,但是電影和小說雷同,進入新世紀以來,市場化的運營模式,讓電影也出現了逐利化導向,即我們所說的流量。這種導向使得電影藝術愈發單一化,並因此削弱了電影應有的影響。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講故事是其核心,同時又要承擔相應的時代意義和哲學內涵,但是形式的多樣化和藝術的高度都應是其持續追求的目標!
-
3 # 原點說事
區別大了,這麼說吧,一個是有限觀感,一個是無限遐想……好吧!簡單舉個例子,電影看男女主角接吻!!(沒辦法現在電影沒吻戲觀眾都看不下去)在電影你看到的就是親嘴兒了,沒什麼特別的,因為你看到了,就是那麼親的。而你在小說上看到的是筆者描述的怎樣親的,在這個描述下你會跟著筆者的思路會產生各種想象,你甚至可以看到男女雙方的各種姿勢!!!!!差距。因為人的想象無限大
-
4 # 筆神兒
同樣是故事,小說不言而喻,是透過文字展現出來,而電影則是透過視覺聽覺展現出來。
當然,兩者有許多共性,都是情節串連,在各式衝突中展現故事。用起承轉合敘事手法來突出表達的重點,透過主人公命運走向,來與觀眾達到情感共鳴,而且情感共鳴的程度越高,作品的影響力越高。
每個故事大體都由起因、經過、轉折、結果組成,起因是整個故事背景介紹,也給整個故事定下一個基調,是現實、魔幻、是職場還是言情,這雖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卻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故事的核心便是情節,也是成敗的關建,一個經不起推敲的情節,也就撐不起整個故事,所以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新穎獨特且又有意義的情節,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但小說與電影又有極大的不同。
小說是以文字形式展現,人物的形象、場景都自己在腦海中想象。還設及到故事視角的問題,類似上帝、或全能視角與影劇相似,但還有一些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的視角,這就有了侷限性,只能透過侷限的視角,來一點一點地展示故事內容。
比如主人公是第一人稱視角,在情節發展,根本不清楚其他人物在做什麼。
但這種視角,能使故事有連慣性,全能視角雖然都知道每個人物在想什麼,但是會使整個故事內容偏長偏散一些。
但後者用電影去表達則完全沒有這種問題,電影就是透過各個人物各個場景來推動故事發展的,單純從侷限視角拍一部電影,比較適合藝術片,給人以侷促窒息的感覺,不是高手根本駕馭不了。
故事可以改編成電影,而電影亦可寫成個好故事,但也有些故事,改成電影之後,達不到故事裡的效果,而有些電影還能把故事拍出新的高度,總之這要看創作的人如何處理。
回覆列表
雖然同樣都是講故事,但小說和影視在表達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小說是一種以文字為主要載體,透過描寫敘述抒情等手法來表現作者的思想。
無論是對於人物形象還是環境背景,小說的描寫都很細緻、很直接,且很充分的。另外,小說能夠把人類的心裡狀態,各種心理變化描寫得極其細膩或跌宕起伏。
影視是以視覺影像為載體,也就是用畫面和聲音講故事。自然與小說有很大不同。
從畫面到臺詞再到演員的表演,都是小說所不具備的。影視能夠給人以直覺的影片衝擊力。這是小說所不具備的。影視中人物的心裡活動,只能透過語言和動作體現出來。
影視和小說的敘事結構和表達順序上也有所不同。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很多地方都對原作進行了較大改動。為了突出重點,塑造更加鮮明的人物,影視往往會對原作在時間順序,以及事件本身做一些刪減或新增。
小說在用文字傳達作者的思想時,需要讀者具有一定的理解力與想象力。這是小說的侷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