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芽承暖光
-
2 # 金句吾在評
一、抱著喜歡的心態讀雜誌(讀書)
我看著紙質的雜誌,彷彿能在文章中立志,立一個巋然不動而看書(書與雜誌相等),持書之理而辯天下的鴻鵠之志。眼睛離不開文字,彷彿是正反磁性的相吸,即便眨眼也無法斷開我與文字的引力。閉上眼睛,文字的聲音還在腦海迴盪。
抱著喜歡的心態讀雜誌,亦或讀書,才能懂得什麼是熱愛。既有快看詩書喜欲狂的心情,也有慢看文章自悠然的格調。
沒有什麼比心情更重要,只要你喜歡,一切都是美好的。《讀者》《青年文摘》是心情讀物。
“我只喜歡有趣而且易讀的書本,它能調劑我的精神。我也喜歡那些給我帶來慰藉、教導我很好處理生死問題的書籍。”——(法)蒙田
【雜誌比書更比書更具有新鮮性,時代性。】
少年時代,捧紙而歡,沒有目的,只是一味地讀文字。天真沒有過時,給他一個生長的空間,天真定會自成境界。
中年時代,物慾橫流,貪念叢生,就真的沒有人讀雜誌了嗎?我想這是不會發生的,一切皆有生命。雜誌的壽命與讀者有關係,中年時代都是發展事業,開拓生活的時代,他們需要雜誌書籍來安慰他們疲憊的大腦,來調劑他們生活的煩惱。
老年時代,讀文字閒暇者之所好也,也容易讀罷淚沾襟。
我們的時代過去了,新一輩青少年又懷著無比憧憬的心態去看《讀者》和《青年文摘》。
“讀書就是力量,因為讀書可以幫助工作,可以增加工作的力量。”——(法)拿破崙
【讀者雜誌或者青年文摘同樣都是幫助工作的好夥伴。】
讀雜誌的人,無論是《讀者》還是《青年文摘》,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增強文學素養。即便網路囊括了雜誌,電影演繹了小說,也無法還原寫者的思想,解構讀者的情懷。這些人必須讀原汁原味的文章,才能寫出人間有味是讀書。
我想青雲計劃獲得者也有需求,他們創作不能光靠百度,手機文獻是有限的。真正有用的材料在書裡,在雜誌裡偶爾從雜誌裡探險,終獲寶藏;從紙質文獻裡覓得芳蹤。
如果你想從閱讀中獲得值得你永遠銘記在心的知識,你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研讀那些無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們的作品,不斷從他們那裡取得養料。——(古羅馬)塞涅卡
【雜誌是一群人的心態,也是現代化的養料基地。】
我想在世界末日時,在孤島生存時,讀書都是奢侈品,收藏品。那個時候讀書讀雜誌,別有一番風味,各種感嘆交織互融。在地球資源用盡時,科技沒落時,雜誌不再出版,文字成為一種古老而永恆的回憶。
憶往昔,疫情歲月如歌。那個在病房讀書的“讀書哥”,雖然不是雜誌,但那也是文字,也說明了越是艱難,越是顯出紙質文字的重要性。
《讀者》(《讀者文摘》)是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一份綜合類文摘雜誌,被譽為“中國期刊第一品牌”。 雜誌欄目豐富,有文苑、社會之窗、人物、雜談隨感、青年一代等。雜誌主要刊登其他報刊、書籍已發表的精彩文章,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文學、藝術、評論、故事,聯絡生活的科普小品、心理諮詢。雜誌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雜誌的版本很多,維文,藏文,盲文,校園,鄉土,精華,海外,繁體,能適應不同的群體。
讀雜誌,可以實事求是。讀雜誌可以樂在其中。讀雜誌,讓生活充滿趣味。
《讀者》是很多人生命線裡有著最長最深痕跡的雜誌,很多讀者群眾看漫畫幽默以圖娛樂;看散文摘抄金句,以滋書味;看詩歌小說,讓人生變厚。
多少人挑燈夜讀,為了學習進步,為了一個喧囂生活的安靜,付出眼睛的燦爛,最後獻出妙手箴言。如果書是經歷豐富的老人,那麼雜誌就是豪情滿懷的青年。那裡的文字是鼓舞鬥志的號角,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地方,是讓孤獨可以宣洩的家園。
-
3 # 水吉子
十幾年前,《讀者》曾陪伴我整個高中和大學時期,在那些求學的孤獨時光裡,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那些美文,那些選發的一篇篇精品,常常滋潤和慰藉著我的心靈,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
不得不承認,像《讀者》和《青年文摘》這樣的雜誌,幾十年來是辦得非常用心和良心的。只是現在受網路的影響,給了紙媒太多的衝擊,也給了中國人閱讀更多多元化的選擇。因為這樣分流閱讀的變革,讓許多曾經是翹楚的紙媒都遭受了“滅頂之災”,能適應的會馬上改變策略和方針,調整自己的發行方式,馬上跟上時代步伐。不能適應或革新不成功的,就永遠退出歷史舞臺了。
不過,雖然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精品就是精品,無論歲月怎麼淘洗,它依然有它的光芒,在這場多元文化的變革中,那些深入人心的精品雜誌,可能會有一些粉絲的損失,但愛它的人無論它變成怎樣多元會依然愛它。因為,無論現在的網上閱讀多麼方便,內容多麼豐富,總感覺少了點書香的韻味,少了點墨香的氛圍。
感恩精品,致敬所有曾薰陶過自己的精品!
-
4 # 青絲絕四年桔梗開又
記得高中時,《讀者》和《青年文摘》是課餘時間不多的可看書籍,每次都會認認真真看幾遍裡面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遠,每當同學看完後悔再傳給另一個同學看,這是青春年少時的回憶,也是一種習慣,堅持看這些期刊也是追求一份舊情懷。
-
5 # 李奇越
這兩本雜誌是年輕時最愛看的雜誌。因為內容涉及面廣泛,一個人的知識面不可能涉獵範圍很廣,通過看文摘知曉很多東西,而且文摘基本都是精華語句或短篇小說。現在如果去文化中心閱覽室,還是會找來看看。
-
6 # 書蠹泡酒
如果從多年前就開始看《讀者》這類期刊到現在還在訂閱和閱讀的人,那應該讀的是情懷了。
從小時候就看家裡的《讀者》,看的很認真的那種,後來就自己定的全年,從大學時候開始在看就做不到每一篇文字都讀了,在後來就先看中間兩頁的笑話,文章有的都看不全就翻頁,然後就好多年也沒訂過了,偶爾去郵局取快遞看到架子上的《讀者》《青年文摘》,看看封皮,沒有了翻閱的慾望。
隨著年齡和閱讀面的增長,覺著能用《讀者》當啟蒙讀物也算一件幸運的事。
前些天整理書,發現有一本讀者編輯部出的文章合訂本圖書《感動》,翻了翻目錄,包上書皮裝箱子裡了,留個念想,也是手裡唯一的一本《讀者》。
-
7 # 郭愛良
積極,懷舊。《讀者》《青年文摘》作為國內知名兩大期刊,
有著四十年的發行歷史,影響頗大,深入人心,讀者遍佈各個階層因其質量上乘,內容高雅而受到青睞和追捧。
-
8 # 董江波
現在還看《讀者》《青年文摘》《故事會》《知音》,包括《特別關注》在內這些雜誌的,其實說心態談不上,但簡單來講,就是一種養成的習慣,這個,我們從這些雜誌的徵訂戶,也能看得出來。
第一類,就是訂了十幾,甚至二三十年的使用者了。這些人,大多數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有部分70後,因為,看了這麼多年,習慣了,習慣了這些個雜誌和雜誌的內容,這些雜誌,就是他們的心靈和精神慰籍,所以,就繼續訂著,看著了。
第二類,就是集團大使用者徵訂。有很多大型企業、單位,每年會給公司訂大量的雜誌,而且,往往一訂,基本上每個部門,都會有五六份,整個公司上千份,也不奇怪。
然後,在此企業和單位工作的員工,就是這些雜誌的讀者。
這樣的單位,往往是公務員、國企和事業單位,以及一些較大型的民營集團或上市公司,算是為員工提供的精神福利。
除此之外,購買和看《讀者》《青年文摘》《故事會》《知音》,包括《特別關注》在內這些雜誌的的人,不能說沒有,但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計了。這些雜誌,確實非常優秀,但沒辦法,閱讀習慣改變了。
近來,看到這些雜誌,也開始作數字端,發行數字版,或許,能開拓出一條新路,但紙刊,越來越歸於收藏了。
-
9 # 魯呦萍
還是說一下看《讀者》和《青年文摘》的感受吧。
《讀者》《青年文摘》不僅是廣大讀者的和青年人的朋友,它們更是一座精神的橋樑。
書香致遠。閒暇時,靜下心來,翻開書,讀著那些乾淨,無邪,磊落,端正的文字,閱讀一篇篇短小精悍的美文,在閱讀中找到一扇屬於自己的心靈視窗,走進一個平靜安定,別具風雅的心靈家園。
在某一個瞬間,我與某位作者的一篇文章相遇,被文章中的人和事所感動,心情會很激動,很喜悅,那是一種醍醐灌頂般的喜悅,心情會豁然開朗。
例如《青年文摘》人世間欄目,《什麼都抵不過一顆善良的心》,這篇文章發表在2007年8月上.半月刊《青年文摘》上,作者是王建蘭。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人心換人心,黃土變成金”的道理。通過閱讀,認識和了解了一些國內外許多優秀的作家,更加喜歡他們的作品。
只為邂逅那一縷書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書香致遠,堅守初心,我依然愉快的看著《讀者》《青年文摘》......
-
10 # 蓮子愛音樂
我是60年代的人。我很老公曾經最喜歡的雜誌,也就是《讀者》。至今我們家還珍藏著很多《讀者》。
喜歡讀這本雜誌,是因為它上面有很多哲理性的文章,也有很多生動的故事,還有一些待人處事的哲學。可以說那時候這本雜誌就是我們老師。 也給我們的閒暇時光帶來很多快樂。它容易給人一種向上的力量,很能夠讓人引起共鳴。
我記得我們每個月最期盼的就是,當讀者新到的時候,我和老公都想有先睹為快的感覺。當然,多數時候都是我先搶著看。至今還能回憶起剛拿到書時那種墨香的味兒。
如今年紀比較大啦,看書的時候也少啦。偶爾翻翻《讀者》,感覺內容好像也沒有以前那麼吸引人了。我想這可能是現在網路時代,資訊量大的緣故吧。
-
11 # 周大琴
我到現在一直在看《讀者》《青年文摘》,《意林》......我認為每本書中,都有至少有三篇好文章值的拜讀,反覆學習,總能深入靈魂,值的學習,哲理文章更值深思。
-
12 # hushouchang
看這些書的人都是理智而有品味的人。有道是"跟明智人同行,就有智慧;跟愚昧人作伴,必受連累"。《讀者》等雜誌書刊就是非常智慧而聰明的"人"。人的美德,休養,善良,真誠……不是天生的,是經過不斷地學習實踐逐步積累沉澱而形成的。這其中,讀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而讀什麼樣的書,選什麼樣的書來讀是很重要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讀者》等書刊,內容涉獵廣泛,尋章摘句精闢入髓,發人深省,蕩魂懾魄,讓人受益良多。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入讀,皆有耐人尋味,沁人心脾的膾炙人口之感。總而言之,讀《讀者》等書刊,讓一些人博學多識,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瘋瘋癲癲。最後奉送一句老話: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要堅信:知識就是力量!
-
13 # 大大平常心
喜愛《讀者》和《青年文摘》的朋友,現在基本上已經都是知天命的年紀了,如此喜歡,是因為他們還有一顆不老的心,喜歡文章的短平快,喜歡文章的真實性,更喜歡文章的正能量。
-
14 # 你好蘭州
我記得我看《讀者》的時候,還在初中、高中吧,那時候真是每期必買,上語文課最愜意的時間,就是偷偷拿出這種文學雜誌翻翻。這都好多年了,再沒見過,尤其是自媒體越來越普遍,還挺懷念那時候翻書的感覺。現在還看的,要不就是十分懷舊的,要不就是上了年紀,已經養成這種閱讀習慣了;
-
15 # 心語詩詞
我看的雜誌比較少,《青年文摘》和《讀者》是我比較喜歡的兩本雜誌,文章質量高,讀之有味且給人以啟發。從學生時代到現在,談不上什麼心態,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愛好、一種習慣,硬要說心態那就平和與懷念。
-
16 # 生活望遠鏡
在紙媒嚴重沒落的時代,還有多少人在讀雜誌真是不得而知。《讀者》《青年文摘》這類的雜誌存在不僅是給讀者多一些閱讀的選擇,更大的價值是給文學爰好者創造了發表作品的機會。而且很多純文學雜誌上的文章水平還是非常高的,而《青年文摘》《讀者》介於純文學與八卦之間,又不至於過分低俗。
《青年文藝》與《讀者》雜誌一樣,都以青年為主要的讀者物件,但二者又有著本質的差別。《讀者》雜誌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影響,《青年文摘》對當代青年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讀者》在內容上的保守與傳承,《青年文摘》的激進與創新,均體現了二者的各有千秋。…… 現在還看這兩本雜誌的人一種是懷舊感覺,因為曾經伴隨了他們的成長,一種是喜歡書香的味道,喜歡翻閱書本那種感覺,再就是書裡確實有值得閱讀的內容!
-
17 # 文化縱覽
我是還在看《讀者》,也給我家孩子訂購了校園版的《讀者》,這是高中時每月買一本看,養成的習慣。一直都喜歡裡面各種型別的文章,學到的知識也不少,受益匪淺。總的來說是懷舊吧,能時時想起學生時代美好的時光。
回覆列表
現在還看《讀者》《青年文摘》的人有什麼不好嗎?
正所謂開卷有益,現在還看《讀者》《青年文摘》的,難道不比天天刷抖音、看劇的好些嗎?
《讀者》《青年文摘》很難過時,原因有三:
1、《讀者》《青年文摘》是面向中小學生的讀物,內容比較容易懂,而且包含了不少知識,可以開闊眼界,價格也比較便宜,基本每個學生都買得起。
2、《讀者》《青年文摘》可以進入學校。很多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來學校,但卻不會禁止學生帶《讀者》《青年文摘》,甚至鼓勵學生多看《讀者》《青年文摘》。
3、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學生是一特殊的群體,裡面每個人都要從無知走向有知,在這期間需要非常多的“營養”,《讀者》《青年文摘》剛好能提供穩定、優質的“營養”。很多人以前喜歡看《讀者》《青年文摘》,一段時間後就不喜歡看了,覺得這些讀物太顯淺、沒意思。然後把原因歸咎在《讀者》《青年文摘》質量變差上。這就跟我們小時候喜歡玩玩具,長大後不喜歡玩的道理一樣。這個世界有人已經長大,有人才剛剛會走路,而玩具會一直陪著需要長大卻還沒長大的人。所以《讀者》《青年文摘》會一直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