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憤圖強上進貓

    《尤利西斯》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在我大學期間,無數次幫助我克服了失眠的折磨~

    玩笑開完,正經說一下個人體悟,意識流小說本身就不是讓人懂的,或者說其更多的是展現一種思維和氛圍。

    和傳統文學的表達方式相比,意識流更強調主觀的一些感受,對於邏輯和故事的要求並不是那麼多。所以對於這種小說,個人認為只要去體悟其思悟,並非和一般故事一樣非要弄個面面俱到。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2 # 墨合

    我沒看過《尤利西斯》。

    不過對於這些名著,我想說說我的看法,那就是不要想什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懂得自然懂,不懂得也不要強求,即使是世界名著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你無法理解作者的思想,就看不透作者的表達,這跟自身素質沒有關係。

    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的好書等著你去發現,不要對某一本過於執著。

  • 3 # 一老沈一

    《尤利西斯》,確實算名著。據說,很有名氣的出版公司“藍登書屋”,上世紀90年代搞票選,《尤利西斯》奪魁;1998年再次評選,此書又排在20世紀小說第一名。

    如何讀懂這本書呢?

    首先,你得需要相當的勇氣先把它讀完。

    此書中譯本100萬字出頭兒,近500頁。這不是主要的。問題在於,總共18章中,不少地方不分段落;還有一些章節沒有標點。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此書“難讀”的關鍵,在於“意識流”——內心獨白和時空情節混淆在一起。正如樓上高人說的,沒點兒耐心,很可能閱讀成為治療失眠的好辦法。

    其次,如果能夠讀完,也不必對馬上會有重大收穫抱過高期望。

    相傳,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榮格,這本書看了三年,才覺得對作者想說什麼大致明白了。國內的大作家、翻譯家蕭乾,稱這部書為“天書”,想表達的或許是根本看不懂。

    說到世界上對這部書的評價,如果只用一個詞概括,頻率最高的大概是“晦澀”;如果用兩個詞,基本會是“晦澀難懂”。或許正因為如此,《尤利西斯》,也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最有爭議的作品,好像還不是之一。 對我等“後知後覺”之輩,能夠堅持讀完。剩下的就需要慢慢“反芻”了。

    再次,開啟迷宮的“金鑰”不是“芝麻開門”,而是“意識流”。

    阿拉伯神話裡,喊一聲“芝麻開門”,就可以開啟迷宮大門。讀《尤利西斯》,開門的“金鑰”應該是“意識流”。

    據介紹,愛爾蘭作家喬伊斯,創作這本《尤利西斯》,構思了10年寫作了8年。不過於1922年在巴黎出版後,在美國等英語國家被認為有“誨淫”傾向,直到1933年才解禁。 其實,那點兒描寫,現在看來根本不算事。但不排除,這可能會被用為市場推廣的賣點。 這部小說的人物和故事都很簡單——斯蒂芬和利奧波德.布盧姆 (一個猶太廣告推銷員)及其妻子瑪莉恩在都柏林18個小時的行蹤。

    神奇的是,這麼簡單的事兒,喬伊斯竟然寫了100餘萬字。他怎麼做到的——採用了“意識流”的寫作手法。

    “意識流”原本是心理學中的一個術語,由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講的是意識如流水一般不會間斷。據認為,19世紀末的法國作家杜雅爾丹,在其小說《被砍倒的月桂樹》中,首次運用了“意識流”的敘述方法。

    國內作家也有嘗試過此種創作方法的。王蒙的《蝴蝶》、《風箏飄帶》等作品即是,剛發表時,不少人感覺“雲山霧罩”,“跟不上趟兒”。莫言的“紅高粱”也被認為採用了“意識流”的手段,可能因為不完全是這樣的筆法,讀者反而覺得讀起來很舒服。

    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倒是不用“意識流”,他用第三人稱的旁白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如《戰爭與和平》。講真,讀起來也蠻煩的。 喬伊斯不加“冒號”,不加“引號”,把主人公思想活動和外界場景混在一起敘述,讀者沒點兒“辨別力”,被搞糊塗了是很容易的。

    如果抓住了“意識流”,如果喜歡欣賞這種創作手法,或許讀《尤利西斯》這本名著,就能讀得下去,也或許有意外收穫。 從總體來說,作家們不論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以什麼手法創作,都是要把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主觀感受,轉告給讀者。他們對題材的發掘,對敘述方法的探索,是推動文學發展進步的動力。

    換個角度來看,作家們屬於文學作品“生產”的“供給側”。讀者們,屬於“需求側”。作家們對題材和手法的創新,大概可以算作“供給側的改革”。作為“需求側”的讀者,是有選擇的權利的——榴蓮被稱作“水果之王”,可有人就是接受不了,那也就彆強求。

    想說的是,不一定因為哪本書是名著,就一定去看,而且必定要喜歡,還必須從中得到多少多少啟發和教益

  • 4 # 異木棉君

    『尤利西斯』是一部著名的“䀲澀難懂”的小說,很少有人能夠堅持讀完,自然很少有人能夠讀懂。所以,筆者認為,讀懂『尤利西斯』的辦法,就是堅持不懈地讀下去,堅持讀完,其義自明。

    有人稱『尤利西斯』為“天書”,“天書”哪有這麼容易就讀懂的。在中國,被稱為“天書”的只有『易經』,可見『尤利西斯』的晦澀難懂、高深莫測。

    初讀『尤利西斯』,不求讀懂,只求讀完。就像舊時蒙學,先生只會讓蒙童“死記硬背”,並不要蒙童理解,等到蒙童經歷人生,那些經典自然就明白了。

    大概現在人們大多都太浮躁,稍微長一點的文章都沒有耐心讀完,更何況對一部晦澀難懂的著作呢?耐著性子下去,咬咬牙堅持讀完,一遍不懂再讀一遍,我想,總會讀懂吧!

    讀懂一部著作,必須瞭解它的背景。要讀懂『尤利西斯』,你不妨多做做功課,可以上網查查相關的資料,查查喬伊斯的資料,查查作品的時代背景,可以泡在圖書館,把西方文學、後現代主義的專著一本接一本地看完,可以在BBS裡和相關閒人一起研究探討讀後感,在交流中也許豁然開朗。

    『尤利西斯』的譯者是蕭乾,蕭乾也說讀『尤利西斯』要三年,我們不妨用六年。因為原著大量使用了古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梵文、阿拉伯文等文字,我們為了真正讀懂,可能想讀原著,我們就可以搬來一摞外文字典,一邊學外文,一邊享受原著的味道。

    你在耐心閱讀的過程中,也許還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正像心理學大師容格發現『尤利西斯』的後四十頁實際上是心理學的精華。容格用三年時間讀完『尤利西斯』後說:“全書最後那沒有標點的四十頁真是心理學的精華,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會把一個女人的心理琢磨得那麼透。”受到容格此話的誘惑,你也許會深入研究容格、弗洛伊德,研究女性心理。

  • 5 # 楊早講史

    【一句話答案】《尤利西斯》和《荷馬史詩》更配哦。

    配《荷馬史詩》可以說是《尤利西斯》的捷徑了,雖然說天書絕不僅僅包括對《荷馬史詩》的致敬,但用來裝一裝可以說綽綽有餘了。

    (喬伊斯與他的翻譯者)

    喬伊斯以700多頁篇幅敘述了主人公佈魯姆1904年6月16日從早晨8點至午夜2點之間在都柏林的經歷。全書共18章,每一章描述一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同時又和荷馬史詩的中的某一章節相對應。三個現代都柏林人物的意識流,又與荷馬史詩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對應。

    比如布魯姆和斯蒂芬來到馬車伕棚,遇到紅鬍子水手。此人已在外航行7年,即將回家。這裡的老闆綽號為“剝山羊皮”。而《荷馬史詩》中尤利西斯到達伊塔刻時先與豬倌相認,豬倌名為尤邁奧。尤利西斯初到他的窩棚,並未相認時,已備受款待。尤邁奧鋪上山羊皮,請尤利西斯坐。

    (尤利西斯與佩內洛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牙齒上有洞會自己恢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