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千百度

    第一,軍隊性質不同

    西方軍隊包括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已經進化為現代軍隊,靠嚴格的紀律和指揮鏈條維持作戰;

    而清朝的新軍(如淮軍、湘軍、毅軍)都是封建軍隊,戰時靠搶劫維持紀律,沒有賞賜就拒絕上陣。

    比較一下就知道,在葛底斯堡戰役戰役中,南軍的皮科特衝鋒可是直到傷亡率達到80%才告解體的,此外還有克里米亞戰爭時英華人的輕騎兵衝鋒

    再看看甲午時的平壤之戰,清軍損失不過數百人,傷亡率不足5%,就全面崩潰了,一股腦跑回國了

    有這麼一種說法,現代軍隊即使拿著棍子,也能把拿著現代武器的封建軍隊打得滿地找牙

    第二,參謀體制

    西方各國為什麼能戰,大多是建立了完善的參謀部體制。可大清呢?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還是皇帝和軍機處一起想當然地遙控指揮

    第三,軍隊制度

    當初淮軍、湘軍等是以營為主要編制單位的。內部都是宗族體制,將領提拔的都是自己人,素質低下,貪汙橫行,能有多大的戰鬥力?以淮軍為例,每4個月發一次軍餉,一次發3個月的。換句話說就是一年只發9個月的軍餉,當兵的憑什麼給你賣命?

    反觀日本人,在明治維新之後,就學習德國,建立了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一線主管和高階參謀基本都是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的畢業生

    相互的素質差的太多了

    第四,訓練和裝備狀況

    淮軍裝備最好,但各個營頭的裝備都一樣,平時訓練也不足(一週訓練3個半天左右)

    你說這怎麼和別人比?

    第五,士兵的意志

    別的國家都是宣揚民族和國家,士兵知道自己是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自然戰鬥力能發揮出來。

    這邊為了維護滿族人的統治,有意閹割了漢人的民族意識,士兵不知為何而戰,自然不肯死戰

    清朝不肯改革的關鍵也就是這一點,改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因為改革動搖滿洲貴族的利益,自然改革不徹底,不能樹立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沒有這兩點,自然無法形成現代國家

    沒有現代國家作為保障,現代軍隊自然無法建立,戰鬥力自然起不來

    另外,鎮南關大捷只是我們教科書上的說法,去看一下檔案吧,這次戰役中中方死亡人數是法華人的十幾倍(法方紀錄74人陣亡,兩百人負傷),部隊都被打殘了

    獲勝的關鍵是法國指揮官尼格里上校的盲動,先是盲目進攻,然後自己嚇自己,盲目撤退。

  • 2 # 陸劍評

    一個國家強大最重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工業化,另一個是組織力。

    工業化這個因素已經被大家普遍認知。清朝的GDP雖然很高,但是那是農業的產值。而且很多GDP,並不能被國家有效利用。因為農業產品的大部分都被農民自己消費了。

    沒有工業化,意味著打仗時,軍用物資的再補給就很困難,完全不能自己生產,是手裡有多少就用多少。這很像現在的印度,印度的GDP也很高,可是它的先進裝備中國產化很低,多數依靠進口,如果一但發生戰爭,短時間就消耗沒了,再補充可就費勁嘍。

    不過比工業化更重要的是組織力。一個政權被淘汰,最大的問題就是組織力不行。清朝在庚子戰爭是,面對澳洲的軍隊也瞬間潰散。當時清朝洋務運動後手裡的裝備是由於澳洲的部隊的,但是自然不能阻擋潰敗的局面。而1950年北韓戰爭時,我黨我軍面對裝備先進多的美帝,卻能夠打個平手。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清朝組織力太薄弱,而我黨組織力強大的原因。

    人類社會的戰爭最重比較的就是組織力和動員能力。清朝有4億人口,可是沒有一個完整的兵役制度,打仗時沒有辦法進行戰爭動員,人、財、物都不能有效組織,造成戰爭不可有效性,更不能長期性。

    清朝的組織力弱到什麼程度?庚子戰爭時,開始打仗了,武器還沒有分發到部隊手裡,造成倉庫裡的武器被敵人成批的繳獲。部隊完全沒有有效的組織,和敵人一接觸,立即潰散。相當於五個師的兵力,四個完全潰散,只有袁世凱在山東的部隊僥倖躲過。這樣的部隊,你給他什麼武器,又有什麼用呢?

  • 3 # 秦立言

    不堪一擊說的是清朝後期。清朝與西方相比,國力全面落後。在政治上君主專制,家天下的社會國家意識單薄,而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治國,提高政治積極性與科學性。經濟上小農經濟無法與工業革命後的工業化經濟抗衡。思想文化清朝八股文字獄,鉗制人民思想,四書五經無法解決實際出現問題,將科學技術作為奇技淫巧,無法對社會提出科學構想與指導實踐,西方經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思想解放,科學技術收到重視,社會有科學構想,民族國家誕生。腐朽落後的封建社會根本戰勝不了工業革命興起的資產階級國家。

  • 4 # 北洋海軍炮手

    說到底,就是經濟生產方式的原因。

    古典時代中國經濟生產方式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的特點就是經濟生產以家庭為單位,人們不需要用太多的產品去交換生產資料就可以自給自足,這就賦予了小農經濟封閉性,所以古典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是透過技術的進步帶動的,而是透過農業人口的增加來實現的。

    這不是人力能改變的,因為幾千年的古代都是如此,而小農經濟靠天吃飯的脆弱性以及其自給自足的特點,又必須要依靠一個強力的政權才能維持,這就是為什麼古典中國必須是君主專制的原因。因為這種小規模的種植業以及不依賴商品交換的特點導致古典中國很難有效應對天災,所以必須要依靠強大的政府力量來主持救災工作,這就是為什麼古典中國必須要以君主專制為政治制度的原因。

    這必然會帶來君主崇拜效應,而君主崇拜正好同儒家主張的聖人崇拜相吻合,因此君主專制制度就迅速和儒家合流,而儒家也逐漸被打造成君主專制的工具。這種玩法的後果就是,統治者為了維持其專制統治,必然會要求老百姓無條件崇拜自己。說到底,就是徹底泯滅人的獨立思想以及個性,只要會重複解讀聖君聖人的教條就可以了,簡單點說就是一個領袖,一個聖人,一個思想,全國上下每個個體完全一體化,這也是大一統的體現。

    而西方的經濟生產方式,準確點說,並不是農業,而是建立在以商品交換為主的商品經濟基礎上,你也可以理解為西方國家以商業立國。而商業本身就逐利,所以西方國家普遍都刺激國民去創利,以為政府帶來稅收,簡單點說,中國的聰明人都去當慣了,西方的聰明人都去創造利益去了。這就註定了西方人不會安於教條的束縛,而是透過質疑、思考、論證去推翻教條,這也是為什麼西方會有科學革命、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以及工業革命的原因。

    說到底,古典中國是經濟生產方式的落後導致中國在近代全方位落後於西方。這和清朝沒有關係,因為清朝就是完全按照中國古典農業文明發展的,是一條直線,不會有改變,同時清朝又點背趕上了三千年未有之變局,而以小農經濟為經濟基礎的清朝根本無法抵擋西方文明的衝擊。

    不過現在很多民族主義蛋白質,把中國落後於西方的原因歸咎於清朝,甚至歸咎於滿洲人,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盡善盡美這個自欺欺人的謊言裡無法自拔,只能說這種人真是劣等。

    人和蛋白質的區別就在於人有獨立的思想,有獨立的人格,如果只會編造謊言來麻痺自己蠱惑大眾,那就是蛋白質。

    全文完

  • 5 # 轉山轉水10

    什麼叫不堪一擊?從鴉片戰爭到清朝覆滅,一共經歷了多少打擊?國際國內加上八國聯軍打擊不下十數次。而且最後還是和平退位的。而加拿大就經過一次美國的打擊,由於地緣優勢周邊都是海洋,海盜的力量很小,鯨魚無法打擊加拿大,他與清朝有可比性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蘋果手機的呢?目前華為手機與iPhone相比,您會做什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