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的叛逆行為是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缺少正面積極的教育,那作為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在青春期過程中所發生的這種叛逆行?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
8
回覆列表
  • 1 # 春風化雨花草香

    父母是孩子最能無條件信任的人,而孩子卻對父母失去了信任。孩子會不會叛逆不敢肯定,但是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定不會是親密無間的。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的作為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又要說一個負面的例子了:親戚家的孩子才不到九歲,已經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母親。他的母親生性暴躁,對待孩子簡單粗暴,非打即罵,平常稍有不如意,便是摔東西亂髮脾氣。而這個不到九歲的孩子,憤怒的時候,也是亂摔東西,不計後果。這是他幼時起就看到母親用摔東西來發洩情緒,所以他看樣學樣。任何一種關係,破裂了就很難恢復如初。

    既然意識到孩子對父母失去了信任,那就坦誠一點,說出做父母的苦衷,我想孩子是會理解的。用行動去證明對孩子的在乎,用十倍百倍的努力去緩和和孩子之間緊張的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孩子最值得信賴的人,來彌補當初孩子對父母失去的那份信任。

  • 2 # 異域少女小漁

    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可能會叛逆,叛逆行為和其成長期對自己的父母是否失去信任無關!

    青春期的孩子很難教育,這個是全世界公認的。

    即使父母對孩子有過正面積極的教育,也不能保證孩子能聽話乖巧的度過青春期。

    人的成長是包括身體和精神的。身體成長包括激素水平的變化,而身體情況一定會影響精神狀態,青春期是身體快速成長的階段,各種激素水平增高,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就像女生每個人月經那幾天都會脾氣大精神緊張一樣。

    身體的變化會作用於精神。

    一般來說,女孩子大約從10-12歲月經初潮開始,而男孩子則從12-14歲開始。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從兒童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徵而逐漸成熟接近成人。比如說女生的月經初潮乳房發育,男生的喉結突出鬍鬚生長還有夢遺等身體變化,還有內心產生的對異性或者同性的那種奇妙的感覺,都可能會使青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衛生問題,甚至產生不良行為。

    青春期教育不可小覷,但也不要過度恐慌。父母老師要熟悉青春期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心理波動,做到對症下藥,以科學引導為主,嚴厲呵斥為輔。

    青春期的孩子對於“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於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特點。 他們的獨立性增強,總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認和尊重,希望擺脫父母師長的約束。他們既“多愁善感”又“喜怒無常”。 他們希望獲得跟“大人”一樣的平等尊重和對話的權利。都渴望瞭解異性,開始憧憬愛情。

    青春期孩子希望有彰顯自己個性的外在飾物衣帽鞋日用品等。孩子的視野面寬了,再不是家、學校兩點連成一線的行為方式,他們會出現在自己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會遇到從來沒有遇到的問題。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幫助。

    如何能更好的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呢?

    首先要學會與孩子溝通。別忘了任何一種人際關係的潤滑劑都是有效溝通!

    其實,溝通並不難,在於真正走心傾聽和回饋。父母應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創造一種“聽的氣氛”。

    第二,要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父母要肯定孩子的長處,也要幫助他找到原因並改正。對青春期孩子不斷的鼓勵。在孩子痛苦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在孩子挑戰自己成功的時候給他豎大拇指為他拍手叫好。要多給笑臉。家庭是溫暖有愛的港灣。

    第三,儘量換位思考。父母也是從青春期過來的,要以己度人,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對於孩子的頂撞等叛逆行為不要以暴制暴,要先冷靜下來,尋求溝通解決孩子的問題和困惑。

    第六,決不能溺愛孩子,不能縱容孩子的攀比行為和虛榮心。要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庭勞動,體會生活的責任和賺錢的不易,父母要以身作則,教給孩子正確的三觀。

    最後願每個家庭都能和諧美滿。

  • 3 # 好人有好報6858

    一、孩子之所以不信任父母了,應該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對孩子的關愛太少,或根本沒有管,或孩子有什麼委屈跟父母說遭到無視,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有很大的過錯的,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信任,那麼必須自我反思一下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跟孩子坐下來促膝長談。

    二、父母應敞開胸懷,讓孩子提出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希望父母怎麼做,要讓孩子把想法說透,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耐心去傾聽,父母不要打斷孩子,即使不對,也可以等說完再溝通談你們的看法。

    三、作為父母,應虛心接受孩子提出的意見,因為自己有不足,父母應自己把沒有做好的地方跟孩子講,該道歉也得道歉,以表誠意;當然有些必要的解釋也得跟孩子解釋,如父母在外地打工,也很不容易,為了家庭有更多的收入,讓家裡人過得更好,才忽略了孩子;有可能父母工作確實很忙,工作壓力大,也要跟孩子解釋清楚。父母未來怎麼去彌補過去的不足,可以跟孩子交流,在平等的氛圍交流讓孩子對父母慢慢產生信任感。

    四、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言行一定要做出表率,比如,孩子愛罵人或說話帶髒字,那麼有很大可能是跟家長學的,或家長平時不注意,要讓孩子改正,家長必須規範自己的言行;家長讓孩子孝順父母,那麼家長也必須孝順自己的父母,家長對自己的父母好,尊敬父母,孩子都能看在眼裡,不管孩子能否成才,但必須成人,所以家長只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時間久了孩子一定慢慢會感化。

    五、做為孩子的家長,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就得多付出和溝通,不是從經濟上滿足他,更多的是能有機會多談心,有時間可以定期帶孩子出去玩,縮短代溝距離,以增進彼此的感情。

    孩子雖然對父母有意見或不信任,但從心底他們還是希望父母對他們更多關愛,更想一家和諧,血濃於水,從骨子裡他不會多麼恨父母,他們也想得到父母的信任,所以只要用真誠的付出,孩子能被感化的,人畢竟是有感情的。

  • 4 # 壹父母

    這種情況,父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孩子重建情感聯結。通常來說,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他最需要和父母建立聯結的時候,但在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父母也需要變換自己的應對方式。

    請牢記一點,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應該從親子間的關係出發。這是有效管教的核心,也是父母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基本準則。

    究竟該怎麼做呢?可能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最難也是最需要改變的就是,無論你是否贊同孩子的言行,你都要帶著尊重去聆聽他,給予他足夠的關注,理解他的感受。

    如果你也是一個頑固派,只糾纏在孩子的行為問題上,那麼,你的管教不僅毫無效果,反而還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但有一點需要強調,尊重並接納孩子的感受,與孩子建立情感連線,並不代表著我們要放棄自己的立場,對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放任縱容。

    真正的愛,需要界限和限制。我們要在孩子真正融入社會之前,讓他懂得,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可是,如果孩子在情緒激動時,或是對你有強烈牴觸情緒時,你說的任何話,即便再有道理,他都很難聽進去。

    所謂的理性引導,是不可能在孩子心裡充滿了情緒的時候發揮作用的。

    孩子做出的那些叛逆行為,如果從純理性的角度來看,他未必意識不到這是不對的,但正是因為他心裡充滿了情緒,他和你之間的情感存在著斷裂,他想要引起你的關注又不肯向你示弱,就有可能導致他採取錯誤的行動。

    只有你更深入地孩子進行了情感連線,孩子那些情緒化的言行,才會真正從源頭上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授粉是白天還是夜間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