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趙節度使

    要想在東晉五胡十六國時代生存,無非就是兩點:

    逃亡和自衛。 下面詳細講講。

    先說逃亡。

    當時西晉的主力軍隊已經被胡人全殲,所以對於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來說,要想活命,最好逃亡。

    逃亡主要有三個地區可以去,分別是江南、河西和日本。

    現在分別詳細講講。

    1. 江南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有江南。

    每當北方遊牧民族強盛時,胡馬度過陰山南下,漢人衰微無力抵抗,許多漢人紛紛南逃,稱之為“衣冠南渡”,逃到江南。

    當時的江南可謂是蠻荒之地,瘴氣又多,野獸橫行,還有山越等南蠻,十分兇險,不過相對於胡人的鐵蹄來說,這些都不是事,都可以克服。

    秦朝時期,南征百越後,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移民,這應該是是有組織的第一次開發南方;

    東漢末年,北方戰亂,許多人又逃到南方求生;

    西晉統一三國,但沒多久,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又有五胡亂華,遠離戰亂的江南成了中原人眼中的樂土,許多人再次踏上南逃的路途。

    比如祖狄家。

    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

    江南,經過北方人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浪潮,終於從一片蠻荒之地變成了中國最富裕繁華文物鼎盛之地,直到今天。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了東晉十六國時期,看見一波又一波的漢人向南方遷徙,別猶豫,跟上隊伍,到了江南就能活命。

    2. 河西

    河西意思是黃河以西,指的是現在甘肅寧夏一帶。

    現在甘肅寧夏一帶在全國來說,經濟靠後,似乎沒什麼存在感。但是在當年,這裡是絲綢之路必經之路,商旅不絕,非常繁華,簡直是流著奶和蜜的黃金之地。

    在五胡亂華之前,有一個叫張軌的官員,看到西晉君臣胡作非為,胡漢矛盾尖銳,預感到天下即將大亂,所以為了明哲保身,主動要求擔任河西的涼州刺史。

    張軌到涼州後設置僑郡縣,配土地給流民耕墾。張軌在給西晉朝廷的奏表裡寫:“請合秦雍流民移之,於姑臧西北置武興郡,統武興、大城、烏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秋、司監等縣。”

    後來張軌的後代建立了前涼政權,多次擊敗胡人政權的進攻,保一方安寧。

    前涼極盛之時,疆域包括甘肅、寧夏西部和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

    自晉惠帝永寧元年中原陷入戰亂,到晉懷帝時匈奴和羯人作亂,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人民橫遭屠殺、蹂躪。大量百姓輾轉流離,遠離戰亂的河西成了中原流民嚮往的樂土之一。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了東晉十六國時期,看見一波又一波的漢人向西北遷徙,別猶豫,跟上隊伍,到了河西就能活命。

    3. 日本

    其實華人很早就向日本移民了,比如傳說中的徐福帶領五百童男童女就到了日本。

    劉阿知,漢獻帝的玄孫。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 劉阿知見當時天下混亂之像已生,便召集舊臣商議對策。劉阿知說:"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遂決定率家族東渡日本躲避戰亂。劉阿知便率領他的兒子劉都賀、舅舅趙輿德和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鶴明、劉信子等男女共兩千零四十人,還有段氏、郭氏、李氏、多氏、皂氏、朱氏、高氏等七個家族,離開中國本土,飄洋過海,來到日本。

    劉阿知到達倭奴國後,被倭奴國國王賜號東漢使主,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

    劉阿知是今天日本人中的原田、高橋、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

    劉阿知到日本後,又奏請倭奴國國王,派遣使都前往高麗、百濟、新羅等國,將許多流落在這些地方的同鄉族人招來倭奴國國王。

    劉阿知家族的人,因為文化素質高,同時擁有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很快成為倭奴國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如阿知使主的兒子劉都賀就把中國的先進紡織技術傳入倭奴國,讓日本底層人穿上了布的衣服,被稱為都賀王。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那時,遇到劉阿知等人,死皮賴臉也要混上船去逃亡日本,這樣才能有機會生存下來。

    那時候日本還很蠻荒,社會發展很落後,尤其是紡織技術非常原始,所以布料奇缺,日本婦女“步兵”很多,你懂得!!!

    4. 邊荒傳說

    如果你是一個特種兵,穿越到了東晉十六國,那有個地方適合你,能讓你大顯身手,那就是黃易先生筆下的——邊荒!

    《邊荒傳說》中,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之際,在淮水和泗水之間,一大片縱橫數百里、佈滿廢墟荒村、仿如鬼域的荒棄土地。

    邊荒是南北的緩衝地帶,既是良民裹足之地,也是刀頭舐血之輩趨之若鶩的樂土;充滿危險,也是機會處處;可以是英雄豪傑死無葬身之所,亦為悍不畏死的人成名立萬的舞臺。更為各方政權視之為進行秘密外交的理想場所,而無地容身者則以之為避難的安樂窩。在此一刻它或許是亂世中的桃花源,下一刻會變成修羅地獄。沒有任何一處地方,比邊荒更可怕,同時又那麼可愛。

    邊荒是老天爺為有本領的人而設的,在那裡有著另一套生存的哲學和法規。

    如果你是特種兵,向在亂世中建立一番事業,那麼邊荒是你最好的舞臺!

    說完了逃亡,再說自衛。

    其實當時的中原人,除了逃亡江南和河西之外,還有一種生存之道,就是在當地修築塢堡來自衛。

    塢壁,又稱塢堡,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形成王莽之時。當時北方大飢,社會動盪,各地豪強地主們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將家族和佃戶中青壯年組織起來,成了私人自衛武裝,稱為部曲或家兵。

    東漢黃巾之亂後,北方塢堡成為人民的避風港。歷史大家陳寅恪在《桃花源記旁證》一文中認為:“西晉末年戎狄盜賊並起,當時中原避難之人民……其不能遠離本土遷至他鄉者,則大抵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避戎狄寇盜之難”

    比如許褚,憔華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千家,共堅壁以禦寇”。

    塢堡和城堡類似,四周是高墻,牆外似乎深溝。城牆四角和中央建塔臺高樓,即望樓,用於觀察敵情。內部除了民房,還有各種手工作坊,堡內之人可以製作各種工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

    大型的塢堡相當於一個村落,平均每個塢堡為1000戶,東漢汝南郡每戶平均口數為5.19,則平均每個塢堡為五千一二百人。塢堡旁側有農地田圃、池塘,形成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體系。

    塢堡既是為逃避戰亂而建,故大多設立於遠離城邑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如山林川澤地帶。

    比如洛水流經的檀山塢,“其山四絕孤峙,山上有塢聚,俗謂之檀山塢”;

    一合塢,“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險峭絕,惟筑西面即為固。”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東晉十六國,不想逃亡,那就建立塢堡或者加入一個塢堡當豪強地主的家兵,也能生存下來。

  • 2 # 使用者鯤鵬4209349302

    若真來個“時空穿梭”處在“五胡亂華”時代,我會躲在深山老林中,與大自然動植物共生共存,要麼我被猛獸吃掉,要麼我捕食禽獸,完全隔離社會塵俗關係,千方百計逃避血腥殺戮,此乃弱勢善良者苟活之法?!……要不,憑自己平生所學本領,加之人生經驗豐富,順勢而動,合潮流而上,俠肝義膽,救塵俗苦難,解眼前所見危急,扶社稷險惡致祥瑞,制約戰爭並杜絕人間悲慘再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驚奇隊長》為何會選在3月8號上映,有多少女性會為此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