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葆嬰育兒營養顧問香香
-
2 # 兒科醫生琪樂
過敏性疾病在嬰幼兒期發病率也是很高的,那當寶寶出現過敏症狀時,寶媽媽應如何應對呢?
首先寶寶在過敏期間,要注意寶寶避免接觸過敏原。寶媽媽要注意寶寶的飲食,避免吃海產品或者辛辣等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平時多吃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多的食物,都有利於提高寶寶抵抗力,減少過敏性疾病發生的,從而也有利於寶寶過敏疾病的康復。當寶寶出現瘙癢症狀時,寶媽媽要注意寶寶避免抓傷,以免引起炎症感染,或者是留有疤痕的。再就是寶寶平時避免接觸有刺激性的物質,比如油漆、香料、殺蟲劑、粉塵、煙霧等等。寶寶穿衣服時,最好選用純棉的,最好不要給寶寶穿羊毛或者是化纖維的衣物,這些都會影響寶寶康復的,甚至有可能會加重寶寶病情的。尤其是寶寶在冬季出現過敏症狀時,要格外的護理好寶寶的面板,避免凍傷。在就是室內避免太乾燥,要保持室內溼潤,有利於病情恢復的。
寶寶過敏性疾病都容易產生哪些症狀?
首先對於過敏體質寶Bora說,最早出現的就是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結膜充血等等症狀的。隨著症狀的加重,有的寶寶會出現皮疹、哮喘、眼睛乾澀等等症狀,這時這些症狀就會影響寶寶的飲食、睡眠、情緒的,就需要及時的就醫,根據寶寶的病情程度,來選擇飲食調理,及脫敏藥物治療的。(文中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
3 # 城堡愛媽媽
寶寶過敏首先要搞清楚寶寶對什麼過敏
寶寶小的時候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有反覆的溼疹 腹瀉等情況,如果有就要考慮寶寶過敏的可能性。而這個年齡的寶寶主要就是牛乳蛋白過敏,可以採取迴避+激發的方法加以確認。就是不吃可能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看情況會不會有所改善,然後等寶寶過敏狀況穩定之後,再吃一次懷疑過敏的食物,如果症狀又再出現,則說明寶寶對這一食物過敏
如果是母乳寶寶,媽媽要忌口,不能吃魚蝦海鮮蛋白等,因為這些食物含有大分子的蛋白。
如果是奶粉寶寶,則要給寶寶吃氨基酸奶粉或者是水解奶粉。
如果寶寶開始新增輔食了,要認真做好記錄,新新增的輔食要吃三天確定不過敏之後再新增下一種,如果懷疑寶寶對某種輔食過敏,也可以採取迴避+激發的方法加以確認。
有些食物,比如獼猴桃,草莓,一些熱帶水果等容易引發過敏可以一歲之後再新增。蛋黃八個月之後新增,蛋清儘量在一歲之後再新增。
如果過敏引發的症狀比較嚴重,在生活中儘量迴避這種食物。
-
4 # 營養師周燕燕
由於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發人群,同時食物過敏往往是過敏程序中的首要經歷。因此早期干預、有效地預防食物過敏的發生對降低以後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有重要的意義。
一級預防 食物過敏的一級預防即透過各種手段預防健康或高危的嬰兒發生食物過敏,目前有以下措施:
(1)實施母乳餵養 目前國內研究一致認為,純母乳餵養是預防嬰兒食物過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這是因為首先在嬰兒腸道不成熟期,母乳餵養可以減少接觸一體蛋白質的機會;其次母乳餵養可以透過促進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的生長,透過促進免疫系統發育成熟而發揮抗過敏作用。另外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調節因子,分泌型IgA不僅能夠預防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也能清楚攝入的過敏原。因此,國內外的各種指南均建議嬰兒4-6個月以內,儘量採取純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可以滿足6個月內嬰兒的理想成長與發育,在此期間不需要補充糖水、果汁、配方奶和其他的液體,以減少汙染和變應原的攝入。對有過敏家族史(父母、同胞一級親緣關係中有哮喘、特應性皮炎、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等)的嬰兒,更應該堅持母乳餵養到嬰兒對食物過敏的自發消失期,即出生後10-12個月。
(2)妊娠期、哺乳期母親飲食限制 以前認為母親懷孕期間的飲食可能對嬰兒食物等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存在影響,曾經建議母親在妊娠後期迴避雞蛋、牛奶、堅果等主要過敏食物。但最近幾年的研究證實,母親妊娠期迴避雞蛋、牛奶冰沒不能夠降低嬰幼兒食物過敏的發生風險,反而增加了母親和胎兒營養不良的風險,目前認為,妊娠後期的母親不需要接受特殊飲食限制。
哺乳期母親攝入花生、牛奶蛋白和雞蛋白等,這些食物過敏原可以透過母乳進入嬰兒體內,有可能是嬰兒致敏,引起過敏反應。但是,目前有關於哺乳期母親迴避這些食物對嬰兒過敏性疾病的預防作用的證據不充分,因此,對哺乳期母親限制飲食的建議要謹慎,一般不推薦母親哺乳期迴避飲食作為嬰兒食物過敏的預防措施。但是對已經發生過敏的嬰兒,哺乳期母親應當限制牛奶蛋白、雞蛋、魚、花生和堅果的攝入,以減輕病情特別是溼疹的嚴重程度。
(3)使用低敏配方奶粉 低敏配方奶粉是牛乳酪蛋白或蛋清白經酶解、加熱、超濾等工藝處理後的抵抗原配方奶粉(pHF)和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eHF)。對有過敏家族史的高危嬰兒,如果母乳不足或無法採用母乳餵養,推薦使用低敏配方奶粉,用以預防或延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由於大豆也是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並且大豆配方奶粉中含有高濃度的植酸和植物雌激素(異黃酮),一般不推薦4-6個月以下嬰兒使用大豆蛋白配方奶、
(4)科學新增輔食 過早新增輔食由於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較大、腸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等因素易發生食物過敏。目前的研究發現,出生後4-6個月是生命早期建立口服耐受的關鍵。過早新增輔食易發生食物過敏,延遲新增輔食又錯過了建立耐受的關鍵時機,食物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增高。因此,4-6個月時是新增輔食、預防過敏的最佳時期,對有過過敏家族史的高危嬰兒,1歲後新增其他乳製品,2歲後進食雞蛋,3歲後進食花生、堅果、魚等。
嬰兒常見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雞蛋、花生、大豆、魚蝦類、貝類等。因此新增輔食應從易於消化而又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開始,米粉可作為首選食物,其次是蔬菜,水果,然後再試食肉、魚、蛋類。較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蛋清、花生、海產品等,應在1歲以後才提供。新增輔食時要掌握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則。每次引入的新食物,應為單一食物,少量開始,以便觀察嬰兒的耐受情況和接受能力,比如是否出現拒食、哭鬧、噁心、嘔吐、腹瀉、腹脹等。如果以上表現反覆出現,特別是有面板溼疹、蕁麻疹表現者,應該懷疑嬰兒對該食物有過敏。
(5) 微生態製劑——益生菌 早期給予益生菌干預能夠調節腸道菌群並減少過敏性疾病發病風險。臨床試驗證明,腸道菌群的建立和完善是促進嬰兒出生後免疫系統成熟和誘導免疫反應平衡的基本因素,其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腸道黏膜免疫系統。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表明,食物過敏和特應性溼疹的嬰兒腸道菌群的數量和種類均與非過敏嬰兒存在差異,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能夠降低腸道黏膜通透性,並且在誘導食物抗原的口服耐受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出生早期使用益生菌預防食物過敏是目前的一個研究熱點。國外已經有研究證實,對有過敏家族史的高危嬰兒,出生後使用益生菌藥物3-6個月能夠使特應性皮炎/溼疹的發生率降低50%,可以在臨床使用。由臺灣研究中心研發長、臺灣國立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謝佩珊博士研製的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配方,透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糾正過敏病因,降低IgE從而降低反應過度的Th2免疫反應的方法達到有效緩解過敏反應,改善過敏體質。這種微生態學調節免疫抗過敏的研究成果,大大改善了傳統抗過敏藥物治療的侷限性,更有利於減少抗過敏藥的治療週期,改善過敏性疾病的愈後。
回覆列表
過敏的食物先不吃,調理孩子的腸道,過敏跟腸道吸收有直接好關係,吃基礎營養兒多維,鋅,益生菌,我孩就是這樣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