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武河

    我一直不知道該如何理解這個事情,這關鍵在於我們是從人性的善良面,還是從人性的陰暗面去理解這個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第一,從人性得善良面來理解,人終有一死,作為一個90歲的老人,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經過一系列的治療之後,衰老得器官就像一架老機器裡那些磨損變形的零件,無論你怎樣細心擦油,耐心保養,都已經無濟於事了,你想盡辦法還可以讓它轉,讓它痛苦備受磨難的轉著,這是,已經不是機器還可以轉,只是人們不想讓它停。作為一個人,這樣的活著,生命已經沒有任何質量。這些意思,在瓊瑤給平的孩子還有自己孩子的一封信裡,已經很清楚,還由此引來了一次關於安樂死的大討論,從這個意義上說,瓊瑤是遵照了平關於病危不插管的意見,同時也是不想讓平在生命的盡頭還受這麼多罪。

    第二,從人性陰暗面看,當家裡有一個危重病人時,真是對所有人人性的考驗。一是經濟壓力;二是透支大量的體力;三是付出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真心實意的對一個危重病人做到以上三點的東西只有一樣——真情和真愛。無論安樂死說的多麼人道,如果這個人是你自己,你可能能夠做出安樂死的決定,因為你對發自你身內部,折磨的你痛苦萬分的病魔絕望了。但是真愛你的人無論你怎樣,他們對你的感情是不捨。平鑫濤的子女們說的很對,他們的爸爸還沒有到"病危”的時候,在瓊瑤決定放棄之後,他又活了3年。無論他這三年活的是否有質量,這3年證明了一個問題,作為第三者出現在他生命裡的瓊瑤只愛有生命活力的他,並不愛躺在病床上的他,他生命的“ 最後一里地”靠的還是他的前妻和孩子們,“ 久病床前無孝子”考驗的不僅是親情還有人性。這就是瓊瑤式愛情,愛的天崩地裂的,不講道德,不講人情,不講公序良俗,有愛就行,自私的愛任何時候都結不出善之果,平先生生前無論自以為有一份多麼美滿的愛情,但在他生命的盡頭,讓所有人看到這份感情中瘡疤。

    所謂情愛的真假,最經不起人性的考驗,一考驗,結果立現。

  • 2 # 菲姐手記

    1. 如果作為一個妻子的角度,我非常理解瓊瑤的訴求。人終有一死,體面、安寧地離開這個世界,對死者來說,是一種福報,也是一種善待。

    2.如果作為平先生子女,我認為平先生的兒女的處理方式也是情有可原。父親離婚再娶,對兒女的感情多年的缺失,子女想多留一些時日給老人,陪伴老人,哪怕他毫無意識,也是無可厚非。

    3.如果作為平先生本人,我想在他還有意識的時候,在死亡面前,他還是有求生慾望的。到了他完全沒有意識的時候,留著一具軀體,對他真的是一種極大的傷害與折磨。

    所以,我贊成瓊瑤的訴求。南無阿尼陀佛。

  • 3 # 曉曉vicky

    人到老年,面臨各種病痛甚至失能、失智的折磨真的是非常痛苦不堪的事。

    我是大部分贊同瓊瑤的做法,還有一小部分只是無奈,因為作為家人來說,能延長生命也是盡力延長,這雖然沒有太大意義,卻能夠理解!

    瓊瑤與她的繼子女在治療丈夫上面產生巨大分歧,原因是複雜的。以前的恩怨沒有很好解決(當然也不好解決),是造成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人都是自私的,他們會永遠記住你給他們曾經的傷害,雖然瓊瑤自己也是十分委屈和不平,但事實上的恩怨沒法化解。

    有一點我注意到,就是平鑫濤先生曾經在清醒時要求不要對他過度救治,所以瓊瑤所做的事情不應該受到平鑫濤子女的過分責難,他們只是站在受害者立場一味指責,卻置平鑫濤現在真正的意圖於不顧,這是不公平的。

    另外,瓊瑤提到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等相關法律,對大家也有普及意義。一個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命,因為只有他自己最瞭解自己的狀況(當然是在清醒狀態下)。

    能有尊嚴地選擇去死,不應該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家人必須要接受至親要離去這個事實,在他們在世時給予更多的愛與照顧,而不是在即將離去時表示毫無意義的孝心!

    人終有一死,不僅要學會怎樣生存,也要有勇氣坦然面對怎樣死亡的問題。這是誰也無法逃脫的事情,沒法否認!

  • 4 # 小A音樂頑童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多方面考慮,因為這是關乎人生死的抉擇,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對錯。

    首先,瓊瑤和平鑫濤原本都有各自的家庭,後來因為對文學共同的追求與熱愛,不顧身邊好友世俗的偏見,以壯士斷腕般的勇氣才終於走到了一起,這是何等的愛情與際遇,所以單純對於瓊瑤和平鑫濤之間的感情,那絕對就比珍珠還真,誰也無可否認的。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瓊瑤過得是不快樂的,她雖然遇到了一生的摯愛,然而卻被摯愛的至親視為仇人,儘管她對摯愛照顧得無微不至,跟摯愛一生你儂我儂,在摯愛兒女的眼中,她依然是分裂家庭的罪魁禍首,是奪取至親的仇人,這一點,可以從網路的相關報道看出,在此就不贅述了。

    於是乎,他們之間的聯絡橋樑就只剩下平鑫濤這座孤島了。在瓊瑤看來,平鑫濤是自己的一生至愛,幾十年的風雨同舟同床共眠,自己對他是相當地瞭解的,現在這個如山的男人在衰老與疾病的共同作用下倒下來了,每天只能靠著插管靠著抗生素來苟延殘喘,整天只能躺在病床上一動不動,就連發出一聲哀嚎都是那麼地奢侈和難得,她深知丈夫的痛苦,也知道丈夫的遺願,她不願意每天看到平鑫濤痛苦,她覺得讓他安樂地離開才是上天已經作出的最好安排。

    然而,這在平鑫濤兒女的眼中卻是大逆不道的,他們會覺得這個女人非常得心狠手辣,連枕邊人都不放過的那種,40多年前這個女人已經橫刀奪愛將父親從母親身邊拉走,那時大家都是小孩沒有能力阻止,如今這個女人又要故技重施,再一次出手奪走至親,這可是萬萬不能允許的,於是乎,即便是盡一切能力也要讓爸爸活下去。

    退一萬步,假如,瓊瑤是他們的媽媽,或者說這幾十年的過來,他們早已經把瓊瑤當成自己的親媽,這或許又會是另一種答案吧!

    世事沒有如果,只能說願死者安心,生者安康吧!

  • 5 # 甜甜圈37

    我理解並贊同瓊瑤的做法,也經歷過這個選擇。

    《西藏生死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所以大部分華人很忌諱談到死亡。

    2017年瓊瑤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詳細介紹了她對死亡的態度,交代身後之事,並特別發出宣告叮嚀兒子和兒媳:

    無論生什麼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不論什麼情況不能在她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幫助她沒有痛苦地死去,比千方百計讓她痛苦地活著,意義更重大。

    瓊瑤對死亡的觀念,不是對丈夫這樣,她就是這麼看待這個事情的。她對自己的死亡方式可以選擇,但是對丈夫平鑫濤,就不是她說了算。因此,平鑫濤在最後的3年,才如此痛苦地活著。她自己也在精神上,痛苦活了3年。

    我奶奶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醫生查出來是膽結石,肺氣腫。肺氣腫可以治,但是膽結石,像刀割的痛,把奶奶折磨得非常虛弱。即使這樣,醫生還是不建議手術,醫生說我奶奶88歲了,身體這麼虛弱,承受不了這個手術,讓她聽天命吧。

    我們作為奶奶的子孫,想窮盡一切辦法留住她,幫她找更好的醫生救治。奶奶不同意,她說只要止痛就可以,其他都不要做,堅持不肯住院,幾次把氧氣罩拔了,吵著要回家。

    我們經過商量,決定遵循奶奶的想法。雖然我們知道回家,她就很快會離開我們,我們心中有萬般不捨,也含著淚帶她回家。

    一個星期之後,奶奶在子子孫孫的送別下,安詳離開了。

    我經常想念奶奶,不過,沒有後悔過,讓她體面離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發現純毛衣物上較輕微的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