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了電影二鳳,整部都在說的!
3
回覆列表
  • 1 # 每日新片預告

    在法國殖民主義的統治下,越南沒有自己的電影業,電影院上映的都是外國影片1945年“八月革命”後,越南中央新聞通訊部成立了電影機構,組織了第一個電影巡迴放映隊抗法戰爭爆發,該電影機構停止活動。1948年,在南方的攝影工作者成立了電影機構,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了第一部無聲紀錄片《木化大捷》。爾後拍攝了20多部新聞紀錄片並組織了電影放映隊。1950年初,直屬越南通訊署的中央電影攝製科在越北戰區成立,該機構重新組織了一個電影巡迴放映隊,開始在宣光、太原等地活動,拍攝了一些反映抗戰的紀錄片如《高北諒戰役》等。1951年拍攝了第一部16毫米的有聲紀錄片《第一屆競賽模範,英雄大會》。

    製片廠編輯

    1953年3月15日,胡志明主席簽發了成立國營新聞和電影攝影部門的檔案;1956年,越南文化部成立電影局。1958年成立了越南電影製片廠。從1953年到1959年,越南電影主要以新聞紀錄片為主,共拍攝了16毫米和35毫米的影片近 300部。1959年,越南拍攝了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條江》,由阮鴻儀、範好民導演。影片揭露了南越吳庭豔反動集團在外國勢力慫恿下破壞日內瓦協議的陰謀,表現了越南人民要求祖國統一的意願和鬥爭。

    工作者編輯

    進入60年代,一些電影工作者開赴南方。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於1961年在南方森林裡成立了解放電影製片廠。1962年,越南人民軍建立了軍隊製片廠。在60年代,電影創作把主要力量投入到反映北方社會主義建設、為統一祖國而鬥爭的政治任務中去,除紀錄片外,拍攝了反映工農業生產建設的故事影片《柑橘園》(1960,導演範文科)、《白煙》(1963,導演阮翻利黎少)、《浮村》(1964,導演陳武、輝成)等;反映越南人民參加革命鬥爭的影片《阿甫夫婦》(1960,導演梅祿)、《思厚姐》(1963,導演範其南)、《中線炮火》(1961,導演範文科)等;反映抗美救國鬥爭的故事片《在十七度線上》(1965,導演李泰寶、一軒)、《阮文追》(1966,導演裴庭鶴、李泰寶)、《年輕的戰士》(1965,導演海寧、阮德興)、《琛姑娘的松林》(1967,導演海寧)、《前線在召喚》(1969,導演範其南)等。1966年,由輝成導演的故事片《起風》是第一部反映越南南方人民抗美鬥爭的故事片。這時期還拍攝了第一部兒童故事片《金童》(1963,導演農益達)和第一部動畫片《活該的狐狸》(1960)。初創的電影學校的首屆學員也拍攝出故事片《兩個士兵》和《小青鳥》等。進入70年代以後的影片有《回故鄉之路》(1971,導演裴庭鶴)、《17度線上的日日夜夜》(1972,導演海寧)、《出征之歌》(1973,導演陳得)、《山村女教師》(1970,導演農益達)、《阿力夫婦》(1971,導演陳武)、《返回蒲草區的人》(1973,導演白葉)等。

    電影題材編輯

    1975年,南方解放,實現了南北統一。越南除繼續拍攝戰爭題材的影片外,從1979年起,出現了一批以城市社會為背景,直接反映現代越南社會生活問題的影片,如《道路》(1979,導演農益達)、《和諧的生活節奏》(1981,導演英俊)、《遠與近》(1983,導演輝成)等。

    1979年,越南故事片電影製片廠改為擁有3個製片廠的越南故事片電影企業。每個廠都有相同的組織機構。接著又調整成立了越南動畫片電影企業、胡志明市綜合電影企業、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企業。這 4個企業由文化部直接領導。此外,越南還有各省市、各部委領導的10餘家電影製片廠,如軍隊電影製片廠、邊防部隊電影製片廠、河內電影製片廠、胡志明市阮廷昭電影製片廠等。

    80年代越南電影的主要生產單位是由文化部領導的4個電影企業。據統計,1985年這4個電影企業共拍攝故事片18部,新聞紀錄片、科教片89部,動畫片17部。其他製片廠拍攝的影片不多。

    發展編輯

    越南的電影發行放映機構在抗法勝利後得到發展。1983年全越南約有1220個國營放映單位,其中有298座電影院。

    越南電影資料館成立於1979年。越南電影學校創辦於1959年,1979年與戲劇學校、舞蹈學校合併為越南電影戲劇學院,設有編劇、導演、攝影、表演等系,學制4~5年。

    越南電影藝術工作者協會成立於1969年。全國性的電影刊物《電影》(雙月刊),創刊於1979年9月。1970年首次舉辦越南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電影節設金荷花獎、銀荷花獎。

  • 2 # 棒棒德哥說電影

    說起《二鳳》在越南算是很有影響力的一部電影了,並且《二鳳》成為了首部在美國上映的越南電影。

    有“越南章子怡”之稱的越南女明星吳青芸一直希望透過自己的影響力把越南電影帶出國門。

    這一次憑藉打女形象,依靠自己的舞蹈基礎,讓全世界都看到了越南電影的大片夢。

    在登陸美國影院後,Netflix買下了影片的國際播放權,成功將這部越南動作大片帶向了全世界 。《二鳳》很像女版的《颶風營救》,主角從特種兵父親變成了“金盆洗手”後的女大佬,任務都是營救自己被拐賣的女兒。

    但從動作型別上來看,《二鳳》又有一些南韓動作片《惡女》的影子,甚至在畫面上也使用了主觀運動鏡頭來提供眩暈感和逼真度。

    單親母親獨闖龍潭,惡鬥越南國際拐賣兒童組織,這樣的戲劇性架構考驗著女明星吳青芸的個人實力。

    具有舞蹈基礎,在模特和演員圈子裡都混得風生水起的吳青芸較為出色的完成了這個“孤膽英雄”的女性角色。一場接一場的打鬥戲是全片的重點和亮點。從第一場開放空間的菜市場搏鬥到沿河追車戲後,幾乎所有的動作戲都放到了狹窄空間的小範圍裡。

    比如一對一的修車行肉搏戰,關押兒童的室內一對三,還有高潮戲的火車追擊與車廂內決鬥。小範圍的打鬥在大量特寫鏡頭與不規則鏡頭的組合剪輯下,更容易出彩,輔以快速剪輯,使得招式顯得更加炫酷,方便導演控制機位,進行場面排程。

    所以,小範圍的動作戲,降低了場面排程的難度,但更為考驗演員的各項實力。令人驚喜的是,雖然沒有太多大場面的視覺奇觀,但這些設計精良的狹窄空間裡的打鬥戲不當推進了劇情,而且奉獻了拳拳到肉的動作激情,讓影片進入了中等偏上的成色範疇中。

    故事性上,《二鳳》就顯得乏善可陳起來。女兒被拐賣,母親層層突圍,尋找、打鬥,失敗後,繼續尋找,再次決鬥,如此反覆,凸顯人物的決心,順便渲染一下母女情深,較為套路的完成情緒渲染與情感共鳴。對於國際拐賣兒童組織的呈現也是淺嘗即止,因為越南特殊的國情以及電影審查機制,決定了越南電影不可能有南韓和美國的寬鬆氛圍。

    最後的大團圓、光明結局亦是不可避免的妥協產物,以至於影片前半部分對於女主角暗黑氣質的刻畫變得多餘又矯情,不僅對人物弧光毫無幫助,也拖累了母女之間的親情戲,讓本就又臭又長的情緒渲染更加打亂了劇情節奏。

    不可否認的是,《二鳳》讓全世界看到了一部具有世界性審美體驗的越南電影,而且劍走偏鋒的選擇了動作型別片,沒有沉迷於小而美的文藝片,凸顯了越南電影的大片情懷。這是每一個國家彰顯自己電影工業體系成熟度的必經之路。

    也許放到中國、泰國,甚至近來異軍突起的印尼電影來看,《二鳳》並沒有驚人的成色,但《二鳳》對於越南電影來說,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它體現了一位女演員的責任擔當,也讓越南電影留名於世界電影體系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大客戰建業上半場高準翼在進攻中做出攔網拍球犯規動作馬寧並無表示。你這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