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不顛倒819

    開悟為開智慧,悟道理。即開佛知見,悟佛知見。

    悟後起修,悟佛知見了,理通而事未圓,還需從事上來斷煩惱,因煩惱習氣濃厚,眼所見,觸境就生情執,觸塵就生煩惱,雖然煩惱性空,能令受業報,業果無性,但亦作苦之因,苦因苦報 ,苦痛雖虛呢,可是非常難受。所以言行若相違背,虛實便可驗。一定要知道自己根力,切不可自謾,隨時察念自己一切行宜,防非止過。

    理頓悟事漸修,此是約解悟而言,如日頓出,霜露還漸消。《華嚴經》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然後登地,次第修證。若未悟而修,非真修,盲修瞎練。

    頓悟漸修,既合佛乘,又不違背一乘圓教宗旨。行自利利他之修行,自利則假萬行燻修,利他則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總以四攝法而方便度化。

    理已明瞭,入理治惑,可煩惱習氣還未了斷,如酒瓶裝酒,酒雖然倒出,可酒氣仍有。煩惱習氣亦復如是。

  • 2 # 愚翁良知

    如果不涉及到佛教,那麼這句話本身已經把事情說清楚。覺悟和道理是可以頓悟的,做事卻需要漸修。人不可能突發奇想就造出一架飛機。做事需要長時間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有一個漸修的過程。一些覺悟和道理卻可以頓悟。可能是因為某人的一句話,或者遇到了某一件事,就覺醒了。孝道,愛國等道理就是如此。有時頓悟以後,還需要慚修,比如知道孝敬父母,還要學習如何孝敬。

    能否頓悟和人的慧根有關,也就是和人的先天因素有關。不要否定人的先天差異,但笨鳥可以先飛,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其實覺悟和道理,既可以頓悟,也可以漸修,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求索也可以達到開悟的目的。漸修派和頓悟派各有各的道理,不過漸修派更靠譜一些,也更容易做到一點。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就屬於漸修派。佛教中也有兩派,沒有深入研究,說不清楚。

  • 3 # 名門書院

    悟者,通也;開悟,即是開通;道,開通了,才能修行,若是不通,如何能行?所以,覺悟是修行的初階。人不覺不悟,若是論道,即是妄言;若是修煉,即是盲修瞎煉。

    所謂頓悟、漸悟,乃是指修行的階段不同,所悟有別。修行者,倘能揭實相無相之波若,此乃屬於頓悟;若是由“聲聞”、“緣覺”等依次修行,則屬於漸悟。

    愚以為,人之修行,難以頓悟禪機,當循階而上,由文字波若、觀照波若,再至實相波若。

  • 4 # 晨起天寒著僧袍

    《楞嚴經》中佛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於生死輪迴苦之真實理、於滅苦解脫之理、於法界實相成佛之理有所迷惑者,皆要於頓悟時了知大乘菩提之真實理,才能對三乘見道的迷惑頓時銷除,這種函蓋二乘見道的大乘見道法,都是一念相應而頓悟入理的。二乘解脫道修證之初,了知輪迴三界而受苦報,乃是於三界中之陰界入產生貪愛,錯誤執著三界中之陰界入為我即是貪愛產生之理,因此要斷除貪愛就得要斷除我見:於觀行五陰十八界虛妄、無常變異中,了知世俗法的陰界入都是虛妄的緣生緣滅之法,智慧漸漸生起而斷除我見,此是二乘修道見道所悟之理,無妨漸觀漸斷而悟入二乘菩提的見道位中,可以說是漸悟二乘菩提而斷我見。以此斷除我見之漸次觀行正理,即能銷除因誤計陰界入法之差別相為真實不變、為涅盤之諸多邪見,而漸漸銷除貪愛三界陰界入我所相應之我執煩惱習氣,也是漸斷我執思惑煩惱。

    但是大乘佛菩提道的般若禪證悟,永遠都是一念相應而頓悟的,絕對不會有漸悟之理。在修證之初,迷惑於法界實相的成佛真理,不能了知眾生都本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之實相心如來藏;後來親近真善知識,終於知道眾生雖輪迴於三界六道中,但卻同樣都有第八識如來藏心體存在不滅,又聞燻此心在凡及聖都是平等無差,十方諸佛也都是因此真心而成就佛道。大乘之修學者經由聞思修及善知識之指導,於參究中一念相應而頓悟此實相心體之所在,一念頓悟時即可當場證得第八識如來藏心體之全部,不是像十牛圖所說的先證得牛角,再證牛頭、…次第證得牛身、牛尾;而是一悟之下就證得心體的全部,了知心體在如何的運作,所以絕無分證漸悟的事。這就好像是不知芒果的人,聽人說明時總是想象芒果的樣子,如同悟前想象真心如來藏的模樣一般;但是忽然有人取來一顆芒果讓他觀看時,他當場就看見芒果的全體了,絕不是先見芒果的蒂頭,再見芒果的上半部,再見芒果的下半部,所以十牛圖的說法是誤導禪和子的說法;後世及當代許多落入離念靈知意識心的錯悟禪師,才會認同這種漸證、漸悟的說法。但是悟得第八識心體全部之後,還得要次第進修才能斷除根本無明中的修所斷惑(除了惡見以外的其餘五大煩惱),還得要進斷習氣種子隨眠,還得要修證第八識心體所含藏的一切種子的智慧,才能成就究竟佛果,但是這些修行,都是在宗門頓悟以後才能進修的,不是悟錯和未悟的人所能修行的,所以宗門禪沒有漸悟的事情,也沒有一悟即可成佛的道理,大德不懂這個道理,竟然敢說宗門頓悟之時即可滅除根本無明第八識,竟然說宗門一悟即可成就教門所說諸地的修道內容,真是無知。

    但是宗門證悟了般若理體如來藏以後,即能銷除一切誤計法界實相之邪見;雖然悟了般若理體,但是以己身微劣所知之實相智慧,仍須進修一大阿僧祇劫超過三分之二,才能進入初地心,那時才能了知佛道的次第與內容;在初地心位,以自己的智慧功德而相較於經中佛所說佛地果德,方知佛道之成就絕非容易可成、絕非一悟即可成就的。而初地菩薩所說的智慧境界,真悟的聖者聞之尚且多所未聞,往往是聞所未聞、尚不能知之勝妙法,何況未悟之大德等人,何能了知初地心之智慧境界?莫說初地心,即使是未入地的七住菩薩所悟實相智慧,大德已不能知,所以說出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話來,何況諸地菩薩之智慧功德,大德如何能知?但是初地菩薩了知:想要解脫自在而不受三界繫縛乃至成佛者,尚有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必須斷除,過恆河沙不可數之所知障上煩惱也必須斷除,這些都一定要在宗門頓悟之後才能次第進修而漸漸成就的,絕不是大德所說的宗門一悟就可成功的。

    《圓覺經》中佛亦如是說:「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圓覺經》所說之義理乃是如來藏之自性差別法,佛說為頓教大乘,何以故?大乘修道之初,首要乃是親證自心如來藏圓明心體之所在,禪宗所說之明心破初參親見本來面目是也,此乃如來藏心體之般若總相智;由於如來藏具有諸多之自性差別法,因此於破初參後再度參究之,於眼見佛性時所觸證者即是如來藏之自性差別法總相;之後又於斷煩惱習氣之過程中,再度參究此如來藏般若理體之究竟處,至末後句乃圓滿參透禪宗之祖師關;在完成祖師關的過程當中,漸次圓成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才能滿足十回向位的功德;而這三種現觀的境界,必須以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為基礎,才有可能進修成功的;若如大德一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如幻…等三種現觀,口中自稱已證,都只是臆想及妄語而已。

    乃至初地的入地心開始,於修學一切種智過程中,親證如來藏法無我之法相:猶如映象、猶如光影、猶如谷響、猶如水月、變化所成、似有非有等現觀,皆是依於如來藏般若理體與自性差別總相所證者。從最初之明心乃至證得如來藏法無我,每一次都是經由先前頓悟第八識如來藏正理以後,再經由漸次之事修去除遮障,再於機緣成熟時一念相應頓悟而作極長時間之觀行,然後始得成就。

    ……

    ——摘錄[真假禪和]

    https://mp.weixin.qq.com/s/Bz0EDxKfpSu2a-eh56tb9Q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問美洲盃歷史最佳11人是誰,大羅、巴蒂、梅西誰能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