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鄉小曾
-
2 # 家山賢
加強棚膜揭蓋管理,培育壯苗在做好防凍的前提下,平 時天氣溫和時要揭開棚頭塑膠膜通風。 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時更要注意 加強通風煉苗。如天氣晴好,當棚內溫度超過28度時應及時揭邊膜 和棚頭塑膠膜通風換氣,以避免茭苗徒長及高溫灼苗。(4)科學施肥疏苗茭田要多施基肥,多施有機肥。 追肥要氮、 磷、鉀配施,不可偏施氮肥。
-
3 # 果果朵
夏季菱是已形成產業化的蔬菜作物,近幾年由於暖冬氣候,怪茭突出,夏季門孕茭株葉齡小的只有4葉1心,比正常孕茭提早近3個葉齡,葉片同化面積少,又細又短商品差,成為怪茭,影響產量產值,防止如下:1.引暖冬控制20度左右,2.春季長時間悶棚,忽視通風,3.茭白受凍受灼,4.茭白越冬地上部留茬過高,5.螟蟲侵蛀。6.多年連作,7.割株膜過早。
-
4 # 末代農民
茭白對於北方地區的人們是陌生的,即使在市場上看見,也不認識,當然品嚐到的機率也就更少了,現在我們瞭解一下。
茭白又名高瓜,菰筍,茭筍,高筍,是一種常見的菰屬禾本科水生植物。原產於中國,東南亞一帶。日本,俄羅斯,歐洲也有分佈,可進行一季種植或兩季種植。
茭白質地鮮嫩,口感甘甜,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是很好的菜餚佳品。
茭白內含有豆醇,可防黑色素,長期食用可使面板細膩美白,是女性朋友的最愛。另外對黃疸性肝病患者十分有益。同時它也是廣大酒友的福音,因為它具有解酒的作用。
茭白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出現怪茭,尤其夏季棚室種植的夏茭,那該怎樣預防呢?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出現怪菱的原因:
1,茭白適宜孕茭的溫度是20℃左右,冬季尤是 2月份溫度偏高,棚室栽培,溫度極易達到這個數值,所以孕茭也就隨之提前。孕茭適宜的天數越長,怪茭產生的機率越大。
2,冬,春季節為了提高棚室溫度,放風次數減少,使茭白長勢纖細,形成徒長,從而出現怪茭。
3,茭白在,凍害,受灼,肥害,脫肥等情況下均可出現怪茭。
4,越冬的茭墩地上部分留茬過高,高節位發出的苗,入土淺,根系吸收能力弱,也易形成怪茭。
5,蟲害啃食茭墩,主要為螟蟲,使萌發的苗稀疏,不整齊,而且細弱,這樣就孕育出怪茭。
6,由於連坐,不僅影響產量,而且還產生怪茭。
7,在地上部分還沒完全枯萎時,就割株。由於過早的割株,植株裡的養了沒有完全被根系吸收儲存,翌年茭苗生長前期養分供應不足,加上覆膜過早,氣溫過高,導致茭白萌發早,所以形成怪茭也就不足為奇了。
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1,合理控制溫度,適當降低棚室溫度,延遲茭白萌發。
2,合理放風,培育壯苗。
3,割株不要過早,在上部完全枯萎後再還行割株。
4,防治蟲害,主要是螟蟲,用阿維菌素,甲維鹽,毒死蜱防治滅殺。
5,越冬茭墩留茬不宜過高以貼近地面割株為好。
6,合理施肥,嚴格管控溫度,並適時增加保溫設施,以免植株受到傷害。
7,合理輪作,避免重茬。
-
5 # 香村阿秀
一、什麼是“怪茭”
所謂怪茭,就是所形成的茭看起來,既看上去很細,同時看起來很短。外觀特別的難看,而且品質差,嚴重影響茭白的產量和質量,所以我們都稱為“怪茭”。怪茭嚴重影響農民伯伯的得收益,給農民伯伯帶來損失。
二、形成怪茭的原因是什麼1、茭有有嚴格的天數和溫度要求。一定也做好天數和溫度要求,一般溫度可以控制在20度左右即可。如果適溫的天數和時數越多。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值,形成怪茭的機率就越大。
2、受冷空氣影響。如果茭白苗兒受到低溫受凍的情況下。葉子間的綠色就會變輕,到最後轉轉黃,形成怪茭。
3、茭屬於水生蔬菜,所以我們要做好保溫工作,有利於茭白的生長,如果長期遇到陰雨或陰天的天氣,果園通風不暢的話就會造成怪茭。
4施肥有講究,倘若施肥的話濃度太高這樣的話。茭白苗兒就會受到化肥的侵蝕。就會傷苗兒,這樣的話也會增加怪茭的出現。
5、茭種植的時候入土比較淺,所以對於水源和化肥的吸收能力比較弱。所以就形成怪茭的出現。
6、茭地裡不能中二茬。也就是說不能連續多年連作。
7、蓋膜時間沒有把握好,如果蓋膜的時間比較早,這樣的話生長的比較快,就會形成弱苗怪茭的現象。
三、怎麼防止怪茭的出現1、做好溫度適溫調節,保溫很重要。
2、施肥需注意,不能過量施肥,以免造成燒根。
3、從茭的幼苗開始進行防治,尤其是六月份到九月份是害蟲的高峰期,必須做好病蟲害的管理工作。
4、做好病蟲害的清除,防止有一些病蟲害越冬。
5、做好通風和換氣,,防止高溫燒苗。
6、做到合理施肥。施肥很重要,後期的話可以補施有機肥。但是不要過多的施氮肥。
7、做好樹苗工作,不能讓苗子太過稠密。做好茭間距的處理。
回覆列表
雙季茭採用大棚栽培,因孕茭株葉齡小的只有4葉1心,比正常 孕茭提早近3個葉齡,葉片同化面積小,其形成的茭又細又短,商品 性差,成為“怪茭”,嚴重影響茭白的產量和產值。產生“怪茭”的 原因如下:(1)暖冬天氣溫度是影響植株孕茭遲早的主要因素。低溫 型品種孕茭適溫在20°C左右,如遇暖冬天氣,特別是2月份氣溫偏 高,已達一定葉齡(4葉1心)的植株在棚內適宜的環境溫度下易 孕茭。 大棚內達到孕茭適溫的天數和時數越多,形成的“怪茭”就 越多。(2)冬春季長時間悶棚茭白是水生蔬菜,人們往往認為冬春 季多閉棚保溫,有利於茭白生長。特別是冬春如遇到連續陰雨天氣,因氣溫低,農膜揭蓋管理不便,容易忽視通風,結果造成茭白苗因通 風煉苗不足,植株生長細弱,葉色變淡,成為徒長嫩弱苗。 這樣的苗 一遇到適宜溫度就易孕茭,形成“怪茭”。(3)茭白苗受凍、受灼、肥害或脫肥後均易形成“怪茭” 棚栽茭白蓋膜時間早(一般在12月下旬),生長前期處於全年最冷季 節,冷空氣頻繁,茭白苗易受凍,受凍後葉尖褪綠,葉色變淡,莖色 轉黃,生長明顯受挫,易形成“怪茭”。 另外,苗期因高溫悶棚受灼 後的植株及施肥不當造成脫肥或肥害的植株,因生長受挫,或根系不 展,或葉面變狹,株勢轉弱,均易形成“怪茭”。(4)越冬茭墩地上部留茬過高地上部高節位萌芽抽發的苗, 因其根系細弱,入土淺,肥水吸收能力弱,多屬弱勢苗,同低節位萌 發的強勢苗相比,易形成“怪茭”。 (5)茭墩已遭螟蟲侵姓老茭墩萌芽抽發的植株前期不具有獨 立的根系,一般具有4葉齡以上的植株才能髮根形成獨立根系,植株 前期養分主要來源於越冬茭墩,如茭墩粗大,其萌發的茭苗就粗壯。 而遭螟蟲侵蛀過的茭墩,其抽發的茭苗一般稀稀拉拉,不齊整,而且 茭株細弱,多形成“怪茭”。 (6)多年連作多年連作不僅對茭肉品質及產量有一定影響, 而且“怪茭”也增多。(7)留種過早同一茭墩中的茭株孕茭時間有早有遲,相差較 大。選用孕茭早的茭株留種,翌年夏茭孕茭也早,但選留種過早,翌 年“怪茭”形成比例也高。(8)割株蓋膜過早如在冬季植株地上部未完全枯黃的情況下 就割株蓋膜,因地上部養分尚未完全輸送到地下莖儲存,易使翌年茭 苗生長前期養分供應不足,再加上蓋膜早,前期氣溫還較高,植株生 長較快,易成嫩弱苗,翌年“怪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