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趣觀歷史

    在大家的既有思維中,戰國時期的趙國將領趙括以“紙上談兵”聞名於世,在決定秦趙兩國命運的“長平之戰”中,趙軍主帥趙括雖熟讀兵書,但缺少實踐經驗,不懂靈活應變,白白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兵卒,為秦國統一六國掃除了最大障礙。然而趙括真如史書所載那麼不堪一擊嗎?事實上,趙括的軍事才能極為出眾,從其對手武安君白起的一段話中便不難看出,趙括曾對秦軍造成了何等威脅。

    ▲影視作品中的趙括形象

    不妨先回顧一下“長平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262年),秦軍攻陷南韓野王地區,切斷了南韓北部上黨地區與本土的聯絡,韓恆惠王命上黨守將馮亭投降秦軍。馮亭心有不甘,便決定禍水東引,將上黨地區十八座城池主動獻於趙國,趙孝成王與朝臣商議後,決定接受馮亭獻上的這份大禮。秦國見狀,只能違背起初定下的“遠交近攻”國策,舉全國之兵與彼時強大的趙國開戰,一場決定秦趙命運的大戰就此展開。說起來,這場戰爭本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卻只因趙王貪婪,導致大戰提前二十年爆發。

    ▲戰國時期地圖

    經歷了“商鞅變法”的秦國,此時國力日漸強盛,秦國強大之後,自然產生了與天下群雄爭霸之心。反觀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變革,趙國軍事實力急速增強,不僅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還屢次北擊匈奴,禦敵於國門之外。不過從雙方國力來看,秦國擁有關中平原與四川盆地這兩個天然糧倉,從長期作戰來看,趙國必定輸於秦國。

    ▲戰國時期趙王蠟像

    好在戰爭前期,趙軍啟用名將廉頗為主帥,久歷戰陣的廉頗深知敵我力量差距,為了擋住秦軍進攻,他採取了堅壁清野、以逸待勞的戰法,使得趙國在上黨郡的統治得以穩定下來。但由於趙國糧產不足,長達兩年的戰略對峙後,趙國國力被秦軍拖垮,糧草不繼導致士氣極為低落。得知此事後,秦國不斷派遣說客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急功近利的趙孝成王決定任命名將趙奢之子趙括為帥。

    趙括並不像史書所載那樣只會誇誇其談,他的實戰經驗其實也很豐富。早在趙國攻齊之戰中,他便率軍以拋棄軍糧之法迫降麥丘城,要知道,鎮守此地的乃是以善守聞名的墨家弟子。深諳“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戰略的趙括也長於進攻,接任長平主帥一職後,他便率精銳的趙軍騎兵攻伐敵軍營地,數次大破兇悍的秦軍步卒,斬敵無數。秦軍主帥王齕面對初出茅廬的趙括,只能轉攻為守。

    ▲戰國時期戰爭場景復原

    見秦軍陷入劣勢,秦昭王將絕世名將武安君白起秘密調往前線,頂替王齕出任秦軍主帥。白起到任後,先是構築深溝高壘,示敵於弱,佈置妥當後又將年輕魯莽的趙括引向埋伏地點,渴望立功的趙括見秦軍出陣,果然率軍來攻,早有準備的白起,立馬將這四十五萬趙軍隔斷,無力衝鋒的趙軍士兵被逐一擊敗。再加上此時秦昭王為徹底擊潰趙國,不惜發動全國十五歲以上全部男子入伍,以斷趙軍糧道、支援長平戰場,傾全國之力下,趙括焉有不敗之理?

    ▲武安君白起劇照

    無糧以繼的趙軍身陷重圍整整四十六天,期間士兵甚至自相殘殺為食。為了突圍,趙括身先士卒衝擊敵陣,身中數箭仍死戰不退,仍大呼殺敵,英勇之舉配得上國士之名。白起將四十萬趙軍士卒坑殺後,“殺神”之名響徹天下。然而秦軍雖然獲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但自己也元氣大傷,過了二十餘年才恢復過來,此後,無人阻擋的秦軍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在戰後,白起曾說:“秦國舉全國之力圍攻趙括二十萬弱卒,傷亡過半下,才得以全殲,吾用兵以來從未有之。”由此不難看出,趙括此人並非只會紙上談兵的泛泛之輩,如果不是趙國國力難以為繼,恐怕贏得“長平之戰”的就是趙括。明眼人都知道,趙括不過是為趙國背鍋罷了,往昔僅憑成敗論英雄的觀點可以休矣。

    參考資料:

    《史記》《戰國策》

  • 2 # Callme不韋

    趙括死於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距今已經2279年了,由於歷史久遠,對於他的生平記載的文字很少,所以我們無法有更多的資訊支援我們去對他進行評價,不過提起趙括,我們不得不想起的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如今有很多人認為趙括是被冤枉的,他不是隻會紙上談兵,事實上趙括的確是被冤枉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紙,所以趙括不可能紙上談兵。

    笑話說完了,那麼趙括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呢?

    第一、趙括距離當世名將差的太遠;

    如果我們把戰國名將分成幾個等級的話,那麼無疑戰國四大名將是最高階的,他們分別是白起、廉頗、王翦、李牧,這些人都是兵家中大神級的人物。而趙括的對手正是戰果四大名將之首的殺神白起。

    次之當屬樂毅、田單、趙奢、王賁等人,這些人同樣是兵家之中難得的高手,他們雖然沒有封神,但是也已經是準神了,而趙括的父親正是馬服君趙奢。

    趙奢這種名將的評價,可信度是很高的,對於自己的兒子,趙奢早就評價過說過趙括不務實,把戰爭這種事情說的那麼輕鬆,如果趙國令趙括為將,趙軍必敗;趙括的母親也曾對趙孝成王說過趙括目光短淺,讓將士們怕他而不敬他,君王賞賜都裝進自己腰包還不夠,還要與民爭利。

    從這兩段評價來看,趙括在務實,親軍,長遠的戰略眼光上來講距離自己的父親這一梯隊差距還是很遠的。

    第二、趙括並不是最差的、差的的墊底的將領;

    當時趙國廉頗正帶著45w將士和秦國對峙,每日所費糧草巨大,而且這種對峙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趙國國內空虛,已經支援不下去了,求和不成的前提下,換將、改變對峙的局面是必然的選擇。

    但是偏偏換成了趙括,僅僅是因為秦國的反間計麼?當然不是,即使趙孝成王年幼無知,但是趙勝呢?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可精明的很,他也同意了換將為趙括,趙括很差麼?

    戰後戰神白起曾經對秦昭襄王說過長平一戰秦國死傷過半,國內空,也就是說秦國死傷30w以上,這也就說明趙括指揮的進攻還是很有殺傷力的,所以趙括並不是特別的差,之所以敗,是因為他的對手太強,是已經封神的白起!

    第三、司馬遷寫的也不全對;

    司馬遷寫史記是在公元前98年後的事情,是長平之戰162年後的事情了,就像我們現在談鴉片戰爭差不多,所以司馬遷寫的也不全對。

    考古事實證明,司馬遷的史記中的確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白起坑差的趙軍沒有45w,應該只有15w,而且也不全都是活著坑殺的,有很多是戰死之後埋入坑中的。

    所以司馬遷描寫的長平之戰的經過是不是全部都是真實的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換一種想法來思考:經歷了胡服騎射後的趙軍強悍的正是野戰能力,白起固然是誘敵深入,趙括又何嘗不是破釜沉舟,直抵黃龍呢?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突破,一旦拿下白起,60w秦軍必然尾大不調,到那時候趙國必勝。

    而且趙括還留了30w趙軍在外,否則一年後的邯鄲保衛戰趙國憑什麼能堅持下來?司馬遷也說邯鄲保衛戰守城的主力正是長平之戰的老兵,僅僅是白起放回的不到一百個小孩能成為主力麼?

    這一戰應該很殘酷,趙括一方猛烈的進攻,死傷無數,以至於將領趙括戰死沙場,秦國同樣也是嚴防死守,以至於死傷過半。

    可惜趙括終究不如白起,趙國終究不如秦國,在白起選定的戰場上,秦國的援軍形成了合圍,趙括敗了,趙軍敗了,趙國敗了。

    僅僅以長平一敗就斷定趙括的百無一處的確有些太過片面,之所以無論是趙奢還是趙母都否定趙括是因為他們選擇的參照物都是名留青史、彪炳千秋的人物,而趙括,比起平凡的我們是那樣的不平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好一個優秀的網路銷售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