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月3日訊息,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請檔案,最快6月底就能上市。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擔任聯席保薦人。 2015年,小米的經營收入達到668.11億元,而在傳說中困難的2016年,小米仍實現了684.34億元的總收入。到了2017年,小米的營收幾乎翻了一倍,達到了1146 .25億元。與此同時,小米的盈利也逐年增長:2015年小米虧損3.03億元,2016年實現淨利潤18.9億元,2017年經調整未經稽核的淨利潤達到了53.6億元。從小米正式遞交的招股書來看,小米預計估值多少?
2
回覆列表
  • 1 # 科飛貓科技公社

    五一剛過,小米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無數米粉期待的那一刻終於即將來到了——小米成為港股改革後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

    不管其他手機廠商願不願意承認,小米早已不是以前那家簡單的硬體公司了,而且還能難給小米公司一個準確的定位。現在小米到底市值幾何?版本不少,從此前可信度比較高的媒體和評估機構來看,小米目前的人估值在7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之間。

    根據小米公佈的招股書顯示,小米公司在 2017 年的營業收入高達1146.2 億元人民幣,其中經營利潤為122.15 億元,年度虧損 438.9 億元。

    一位接近小米 IPO 中介方的人士向媒體透露,根據這個勢頭,小米在上市後短期內市值極有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這樣一來,小米極有可能成為今年一來全球最大的科技新股!

  • 2 # 郝聞郝看

    對比小米一直在模仿從未超越的蘋果。蘋果在2017財年實現營收2292億美元,淨利潤達到了483.5億美元,市值目前為8972億美元。

    而小米2017年的收入僅180億美元,淨利潤不足9億美金,分別不及蘋果1/10和近1/60,但估值卻要達到蘋果的1/8左右。

    所以,雷軍必須說:“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網際網路公司”,因為只有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其市盈率才能像騰訊那樣達到40倍以上,而非蘋果的不到20倍,由此做大市值,達到1000億美元的市場認可。

    但事實上,2017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達到9141萬臺,不僅再創新高,而且,這部分收入佔比還高達70.3%,網際網路服務收入才佔8.6%,而且雷軍還總強調IDC等機構的手機銷量資料,今早還為小米進入全球第四“鼓與呼”。從這些角度說,怎麼說,小米整體還得算一個硬體公司。

    它要真正擺脫“硬體公司”的標籤,就得用巨大的硬體鋪貨量佈局,不斷堅持市場保有量,然後透過MIUI的作業系統,統合硬體、APP、遊戲的分發渠道,從而打造小米的移動互聯生態,然後向用戶、產業上下游收取增值服務費、廣告費,擴張真正的“網際網路”面的收益,壓縮硬體營收比例,這樣才算真的轉型成功。

    不過,在小郝子看來,即便一切順利,目前的小米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網際網路化”的理想,因此,在2018年,小米要用“網際網路”概念撐住1000億美元的市值,實在很困難。

    要知道,上市市值略低,像阿里那樣由低向上,更好走,而上市初始市值定得太高,很容易遭遇做空狙擊,這個坎兒,小米得用心地過。祝它好運。

  • 3 # 西格瑪的化學

    小米估值沒有網上講的那麼多,不會達到1000億美元,也就是人民幣2000億多。因為小米有很大不確定性,競爭對手太強。小米零售雖然想法很好,可是本質還是和京東阿里一樣。小米打不贏京東阿里。要再謹慎點,感覺2000億估值都是偏高的。

  • 4 # 休休傳奇

    小米在香港上市估值一千億美金。對於網上的一片叫好,我唯一的想法是,幸虧小米沒有在A股上市。否則又得坑害多少散戶啊。小米只是一個手機生產商。不管如何鼓吹,他也只是一個手機生產商,或者說難聽一點,只是一個組裝廠而已。和擁有所有核心技術的蘋果根本上沒有可比性。中國的小散們,你們應該慶幸他不是在A股上市。

  • 5 # 有態度的土豆

    5月3日,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最快將於6月份獲批上市。

    小米到底符不符合1000億美元的市值?我們在這裡需要好好聊聊。

    首先我們先類比下同型別的手機企業 蘋果公司:

    蘋果公司2017年營收大約2292億美元,利潤為483.51億美元。目前市值8951.57億美元。目前市盈率在20倍左右,相比2016年基本維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年增長率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

    而小米2017年收入不足200億美元,利潤不到9億美元。分別是蘋果的1/10和1/60。但小米的估值卻有蘋果市值的1/8強。

    而如果市值達到1000億的話,小米的市盈率將達到100倍以上。

    所以得出的結論是:小米是一家潛力十倍於蘋果的企業。

    當然有人會說,小米和蘋果雖然同是賣手機,但公司的性質不同。

    蘋果是一家“傳統”的手機廠商,靠硬體銷售支撐著公司的主要利潤。

    而小米表明是一家手機廠商,實際卻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並不是靠手機業務的利潤支撐公司發展。而是把手機當做了網際網路端流量的入口。靠流量以及服務賺錢。

    所以網際網路公司的市盈率高於“傳統”廠商,這個道理說的過去的啊。

    如此的話我們在拿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下比較:

    騰訊公司是港股的扛把子,掌握了國內十億級的使用者的社交。市值一度超過了5000億美元。而騰訊目前的市盈率大約是43倍。而小米的市盈率是騰訊的2倍。

    小米為什麼會選擇現在上市?

    2015年的兩會上,雷軍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說過“小米五年內不會考慮上市。”其時小米的業務還在強勁爬坡期。做的足夠大了再去上市。這個肯定是雷布斯當時的想法。

    那麼雷軍為什麼會出爾反爾,在這個時候選擇上市呢?

    事實上我的認為,正是這1000億美元的估值。讓雷軍覺得現在是小米上市的最好時機。

    小米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按目前全球智慧手機業的格局來看,雷軍承諾大家的“小米硬體的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實在是一個非常明智之舉。事實就是主打了“價效比”手機多年的小米手機。一旦將利潤提高到5%以上。它的市場競爭力和口碑就會大大下降。

    小米是不能靠賣手機賺錢的手機廠商

    既然不能靠硬體賺錢,那麼剩下的路就是隻能靠流量賺錢,靠服務賺錢或是靠資本賺錢。

    靠流量和服務賺錢這兩條道路,目前還充滿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小米在自己的招股書上也坦承說了:“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日後能賺去利潤”

    靠資本賺錢就是去IPO上市,就目前來講。現在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時機。

    首先小米在2017年實現了1146億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80%以上。這很大方面得益於在小米在2016年推出的小米Mix手機引領了全面屏的風潮。接下來小米是不是還能引領下一年的智慧潮流,就非常難說了。要清楚無論是國內國外,智慧手機廠商的競爭都是非常激烈的。

    另外進入2018年後,智慧手機市場的銷售進入到了一個下滑期。IDC資料顯示,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3.361億部,同比下降2.4%;而國內的市場下滑更為明顯,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在2018年第一季度放緩,同比下降8%,環比下降21%。

    小米延遲上市的時間,很可能會因為銷售資料下滑而影響估值。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現在都是小米上市的最佳時間點。

    小米是不是真的值這一千億美元的估值?大家真的要見仁見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陽荷具有什麼價值?如何讓陽荷種植戶產生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