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立志成蟲

    只說個人的經歷哈:大概是1987的時候,一個鄰居用易拉罐製作的電視天線放在樓頂,能收到臨近一個市的電視訊號,第一次在黑白電視裡看到了根據金庸小說拍的電視劇83版的《射鵰英雄傳》,小時候引起萬人空巷的港劇是《上海灘》《霍元甲》還有就是《射鵰英雄傳》。這家鄰居到了晚上把電視機搬出來放在院子裡,幾十個人圍著看跟放露天電影一樣,有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我們這些上小學的娃娃們。也是在這期間,第一次聽說有金庸這個人物,而且知道金庸寫“武打片兒”寫的很好。到今天,看過不少金庸的作品,既有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也有為國為民的擔當犧牲。現在我兒子也喜歡金庸的作品,最喜歡看《笑傲江湖》,因為他最喜歡的是陳喬恩演的東方不敗,我不跟他爭,我這個年齡的人都認為林青霞演東方不敗是不可替代的經典。真是滄海一聲笑,金庸先生去世了。回想往事,金庸至少影響了我們身邊的四代人

  • 2 #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要說金庸的影響,得看他的思想。金庸所最為心儀的,當屬佛家的大慈大悲、般若智慧。

    有人會說是郭靖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然而金庸最喜歡的頭號大英雄卻非蕭峰莫屬。他也是金書所有人物的男一號。金庸在蕭峰身上寄託了最深厚的情感。蕭峰的經歷,充分展現了人生的苦痛、歷史的悲愴、英雄的灑脫和擔當。

    蕭峰本來對宋朝忠心耿耿,後來揭露身世,因為是契丹人被冤枉追殺,並且失手打死至愛阿朱,流落契丹等少數民族地區。在此過程中改變了以前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實際是唯宋朝論的思想,直接上升到了人本主義的高度。從此,蕭峰開啟了他的反戰、維護和平、關愛百姓的新境界。

    當然,在當時蕭峰所在的江湖,在當時江湖所在的野蠻叢林時代,單憑一個英雄蕭峰註定是力不從心的,很快他就只能化為悲劇而去。一個英雄,思想可以超越時代,肉體卻不行。

    可以說,蕭峰的這種視天下眾生平等、各民族平等、堅定維護和平、為所有苦難百姓謀福利的追求,才是金庸所要表達的,佛家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

    總體來講,金庸的小說始終充斥著滄桑厚重的背景,各國家民族差不多都是多災多難,統治者高高在上、任性妄為,平民百姓受苦受難、命運悲慘。在這種以悲劇為底色的背景下,似乎每個出場的江湖人物,都好似命運的玩偶,被所處的時代玩弄於股掌,被個人的慾望執迷剝奪了幸福的感受。

    稍舉幾例。金庸書中人物執迷最多的無非家國、恩怨、武功、權位、金錢、情慾幾樣。執迷家國的境界較高,比如死守襄陽幾十年的郭靖夫婦,最後城破而壯烈殉國。執迷恩怨的數不勝數,如蕭遠山一生為報仇,可以說江湖有多少殺戮,就有多少仇恨相報。執迷武功的也很多,如武痴鳩摩智為練武而不擇手段、害人害己,後武功被破才恍然頓悟,成為一代高僧。執迷權位、金錢的,在金庸人物中屬於比較現實的俗人,如慕容博慕容復爺倆,還有惡貫滿盈段延慶等等。為情慾所困的也是數不勝數,情迷王語嫣的段譽以及他到處留情的老子段王爺,當然也包括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郭襄。塵網欲網之下,每個人都在執迷中苦苦掙扎。

    問題如此複雜,何解?金庸還是付諸於佛家智慧。金庸的小說對佛家一直是最為推崇的,學識修養最高、武功也最高的人往往是佛家高僧。而且他本人也信佛,精研佛學,必然將佛家思想作為金庸江湖的第一義:破除執迷、節制慾望、尊重生命、以和為上、知足常樂、慈悲喜捨,便可超越時代、超脫自我。

    最後,以一首小詩結束

    江湖恩怨家國殤,

    相愛相殺織塵網。

    刀劍情仇判生死,

    得失榮辱決存亡。

    因緣果報何時了,

    百姓疾苦誰掛腸?

    天地不仁生覆滅,

    春秋一夢枕黃粱。

  • 3 # 金古遺夢

    很多人說金庸小說沒有學術價值,難登大雅之堂。

    但是金庸文學的俠義精神,是真真正正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至少作為80後的我,就是被金庸文學影響最深的人(僅個人)。

    至於金庸先生的作品已經影響了幾代人,我想第一代看大公報,明報連載的人,可能已經作古或者年過耋耄了。

    其實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一代人又是多少年,而有了年限的限制,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可以得到答案。

    這個問題的真正意義在於,金庸的武俠是否能影響下一代,甚至更久遠的人。

    我想會的,因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金庸,不管是政商大客,還是販夫走卒,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武俠世界,這個世界可以是一枚種子,這枚種子會在千千萬萬的人心中發芽。

  • 4 # 書呆子蘇呆子

    大概不低於三代吧!我是95後,從小看金庸的小說長大,我如果說從未看過翻拍的電視劇,但看過原著,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訝異。

    我是一名作者,時常感到悲哀,在我寫文的平臺,很多人不認識金庸,她們知道翻拍電視劇的某某明星,卻不知道那劇出自何處,經常有人會說金庸是誰一類的問題。

    我有一個俠女夢,大概最初是源自金庸的小說吧,以前我家有很多書,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等等都有,是我爸的珍藏,那時候太小,名著看不明白,書便被家人拿去當廢紙賣了,現在想想,不免惋惜

    終歸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我活不成的樣子,終究會以另一種方式在我的筆下活著

  • 5 # 東方國學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金庸小說的創作及發表年代。眾所周知,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創作於1955年,在香港《新晚報》上連載。其後,《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鴛鴦刀》《飛狐外傳》《白馬嘯西風》《倚天屠龍記》《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越女劍》《笑傲江湖》《鹿鼎記》陸續發表,至1972年金庸封筆,時間跨度為17年。

    其次,關於“一代人”的定義,有兩種演算法。第一種,根據中國傳統的按照“代差年齡”(即父親與兒女的年齡差距)來計算代際、年齡的方式,父子相代為一世,一世為30年。以金庸小說面世的1955年為基準,從人口基數和社會發展條件來看,當時與金庸同時代的、年齡在30歲左右的讀者是主流,那麼往前推30年,即出生於1925年前後的人算第一代,那麼第二代人即是出生於1955年前後的群體,第三代人則出生於1985年,2015年出生的群體即是第四代,從這個角度看金庸的武俠小說最起碼已經影響了三代人。

    第二種演算法是根據出生的年份,以10年為一個跨度,即我們現在常說的“80後”、“90後”的劃分方式,還是從1955年、讀者年齡大概30歲左右開始算,那麼第一代讀者是20世紀的“20後”(出生於1925年前後),第二代讀者是20世紀的“30後”,以此類推,到21世紀的“00後”,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跨越了世紀,影響了整整九代人,並且還將繼續流傳下去。

  • 6 # 落花醉幾回

    每個人心中都向往著這樣一個地方:這裡,沒有世俗的羈絆與叨擾,去留無意,無拘無束;這裡,有情有義,相濡以沫的戀人以及患難與共的兄弟;這裡,充滿機遇,無論身世,每個人都有破繭成蝶的可能……

    金庸先生告訴我們,這個地方叫“江湖”。在這裡,重情重義,《天龍八部》裡的喬峰、段譽、虛竹三人義結金蘭便可為兄弟兩肋插刀;在這裡,快意恩仇,《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敢愛敢恨,一人大戰光明頂;在這裡,兒女情長,《神鵰俠侶》裡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敵得過萬千風景……

    在這裡,有我們逃過無聊的課本和作業的瀟灑與愜意,在這裡,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大俠夢”,在這裡,有我們每一個人對現實的不羈反抗,在這裡,在江湖。

    一代人又一代人,先生已逝,但江湖仍在。我們每個人渴望的瀟灑快意仍安放在那裡——江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星座男得不到心愛的女人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