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常遇春是明朝的舉世名將,為明朝的建立有不世之攻,可惜英年早逝,沒有享受到加官進爵,他的性格可以說豪爽異常,嗜殺成性,可以說是個典型的“粗人”,而朱元璋是一個以殺開國功臣文明的帝王,以朱元璋的性格會放過這個功高蓋主,性格狂妄的的人嗎?常遇春該怎麼保護好自己?
4
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在明初諸將中,功勳最高、明太祖最為信任的,莫過於徐達與常遇春,由於常遇春早逝,因此後來的誅殺勳貴宿將之風沒有波及到他,題目中假設其不死的前提下,我以為則其難逃血光之災,理由如下:

    明太祖處置群臣的出發點,是維護皇權的接續安全,任何一名權勢傍身、能力出眾的部下,都是他潛在圖謀的物件。先後掌軍的諸位統帥也幾乎無一倖免,就是對一向寵信的常遇春子嗣也沒有例外,他的長子常茂因“桀驁不馴、驕橫不法”,受到了剝奪軍權,安置偏遠的嚴厲處置,甚至其死後,因傳言詐死,朝廷還專門派人嚴查。常遇春次子常升最後更牽扯到藍玉案中,而被誅殺。

    至於說到自保之法,唯有自卸軍權,韜光養晦,甚至還必須放棄京城財產,迴歸故鄉,徹底與眾同僚斷絕來往方可。中山王徐達晚年雖一意低調、不問政事,仍難逃明太祖的猜忌。只有湯和,徹底放棄權勢,交還榮譽,告老還鄉,在地方上也閉門謝客,終於才得平安終老。

    而像暴躁嗜殺如常遇春者,是很難做到上述這些的,因此他的早逝,某種意義上是他的幸運。

  • 2 # 剪燭西窗

    怎麼說呢,歷史中的許多東西我們都沒有辦法假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直所信奉的便是君權統一,並且他也親自做出了表率,他懼怕大臣功高震主,為了是他的江山穩固,便大開殺戒,殺掉了那些為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們,所以常遇春即使不死,他也必須要像徐達那樣功成身退,所以不用親眼見證火燒慶功樓的慘狀也是一種幸運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邀請,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當然有功也有過,列位看官,今天我們就扒一扒明朝那些事兒,明朝是一個由漢民族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276年,當時明朝的經濟得到空前發展,明朝的手工業商品經濟繁榮昌盛,已經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也呈現出世俗化趨勢,據《明實錄》記載,當時人口己達7185萬人,也有學者說過億,還有學者說人口己經2億人。明朝是漢唐之後,中華民族第二個經濟發展黃金時期。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朱元璋別看沒上過學,農民出身,大老粗一個,但是他知道農民堅辛和不容易,更痛恨貪官汙吏,朱元璋的治國能力遠超漢唐宋有文化的皇帝,朱元璋平定天下,開始大封功臣,但深恐居功枉法,圖謀不軌,然而有的功臣越過禮法,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胡惟庸和藍玉案,清理權貴和不法功勳,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罪名誅殺胡惟庸,又殺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朱元璋又殺大將藍玉,以張狂跋扈之名大力誅殺,連坐被滅族的有一萬五千人,加上空印案與郭恆案合稱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透過打擊功臣,設立錦衣衛加強特務監視加強皇權,常遇春要是不死,也應謹言慎行,小心謹慎,戒驕戒燥,還要管好自己親戚下屬,最好就是辭職回家養老,皇帝的官也不好當,伴君如伴虎。

  • 4 # 我不是易中天

    朱元璋一定會殺常遇春,雖然常遇春涉及到黨爭致死的可能信很小,但是常遇春的死,一定離不開他自己的性格特徵!常遇春最典型的性格特點:自大!能打好殺,不聽話!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之前是一個武功高強的土匪,因為他覺得當土匪沒前途,除了搶劫殺人、喝酒吃肉過的很沒意義。然後他看到朱元璋這個起義軍還不錯,就決定投靠朱元璋幹出一番事業,請注意常遇春的開場白:

    朱元璋,我在你這裡當個先鋒官吧!

    一般本事大的人口氣也大,但常遇春的本事確實不是吹的,憑藉一身勇猛過人的武力很快贏得朱元璋的認可,隨後大大小小的戰爭中,一直秉承有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原則。朱元璋也一直對常遇春誇讚:

    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按道理朱元璋非常欣賞常遇春,但是我更準確的描述一下這種欣賞,朱元璋欣賞的是常遇春能打仗,出眾的個人能力,當時的朱元璋很需要一個擁有這種能力的武將,而常遇春就是最合時宜的人選。

    實際上本領高強的常遇春多次冒犯朱元璋,朱元璋其實早就心懷芥蒂

    常遇春的傲嬌,是因為自己本事過硬,朱元璋即使心裡不滿也能忍忍!畢竟事業剛剛起步缺乏人才。可是常遇春的好殺,不聽話讓朱元璋發自內心的厭惡。這種習慣可能是遺傳土匪的習氣,也可能是孃胎裡帶來的東西。尤其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摩擦中,在九華山設伏的徐達、常遇春成功俘虜了陳友諒三千左右計程車兵。

    徐達堅持上報領導,常遇春堅持自己處理

    結果常遇春私下把這些俘虜活埋,囂張的和陳友諒示威!這件事可以看出常遇春不如徐達的地方,常遇春確實太嫩,自以為是!結果替勢力弱小的朱元璋,招惹來陳友諒這頭餓狼的瘋狂報復,徹底把朱元璋帶入高危期。常遇春的這種濫殺,是那種不計後果,率性而為的。相對胸懷天下的朱元璋,常遇春就是一把傷敵傷己的雙刃劍,用不好自己先放血!

    常遇春自己也不清楚,他的行為還違背了朱元璋的初衷!

    朱元璋的初衷是什麼?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在眾多起義軍裡中也以“獨不嗜殺”而出名,所以才能獲得老百姓的支援,朱元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投誠壯大自己。而常遇春的任性好殺,完全就是和領導朱元璋唱反調。好不容易打出去的品牌,結果就被打臉!

    如果在這件事常遇春表現出的不聽話是個性,那麼在張士誠事件表現出的不聽話就是本性!

    在很艱難的收拾掉陳友諒後,朱元璋又得面對張士誠。士氣滿滿的朱元璋開始和手下人一起商量,怎麼個打法?可以穩穩的拿下張士誠。朱元璋認為“先剪羽翼,後搗腹心”的戰術是最合適的,先攻較近的主要城市湖州,然後逐步包圍張士誠的老窩江平。

    然後好大喜功的常遇春登場,他認為直搗黃龍,是最好的戰術!

    這次軍事會議表現的火藥味十足,一個桀驁不馴的手下,一個權勢十足得準皇帝。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最終在朱元璋的怒火裡,常遇春妥協。最後事實證明,朱元璋的策略是正確的。常遇春這種一直不吸取教訓,還自以為是的特點,已經讓朱元璋不滿。

    那麼為什麼又說常遇春涉及到黨爭的可能性很小?

    在朱元璋集團裡,常遇春這個人註定不會被別人喜歡。常遇春的存在感,大部分建立在戰爭時期表現出超常的天賦。除了這種情況,常遇春低下的情商很難和同事們搞好關係,即使朱元璋對常遇春的推崇,也是因為常遇春的能力強,戰爭時期存在剛需關係。一直沒有敗績的常遇春曾自稱:

    ————自言能將十萬軍橫行天下!

    猖狂的口氣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和李善長、徐達、湯和等人相比,常遇春更像個政治白痴,沒有柔韌性。這種性格的人很難融入小團伙裡,他是武林高手,高手的眼界自然就高。一般人看不上眼。

    可惜兢兢業業的常遇春突然病死,假如常遇春可以活到開國,那麼他過度消費戰功、自以為是、自作主張、不聽話的性格特點也很容易為他帶來殺身之禍。開國後,朱元璋的殺人不是隨便殺,一半涉及到黨爭擾亂皇權,另一半自己作死挑戰朱元璋。假如常遇春不死,這位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無敵將領,也註定會被殺。被殺的原因只有四個:

    ①得罪人,被陷害至死

    ②被開國後的黨派排斥,成了替罪羊

    這裡只說了三個原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朱皇帝的,為了子孫後代必須除去這幫勢大根深的元老——包括常遇春!

  • 5 # 阿湯哥842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朱標不死,朱元璋也不會大殺功臣。假設常遇春不死,以後必然會被殺,一個是功勞太大,攻入元大都後,沒有死在北伐路上,必然立下千載奇功,可能會在滅蒙古的過程中打下俄羅斯。二是能力太強,用騎兵硬懟蒙古騎兵居然是降維打擊。三是為人殘暴,屠城殺俘,朱元璋對他一直有怨,只是太有才不得不大用。但開國後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後就不好安置了。四是為人倨傲,只服只服朱元璋,讓老朱怎麼能放心留給孫子用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對大山有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