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君臣邕穆”的“邕”字,讀作yōng。本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右邊是“川”,左邊是“邑”。②是《說文》中籀文的形體,上部為“川”,下部的兩個圓圈像積水的沼澤。水入沼澤不能流通,這就表示“壅塞”的意思。③是小篆的形體,下部的沼澤之形訛變為“邑”,但意義未變。④是楷書的形體。
《說文》:“邕,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許慎的說法正確。“邕”字的本義為“積水不流”、“堵塞”,如《漢書•王莽傳》:“邕涇水不流。”也就是說:堵塞了涇水而不流通。據黃約齋《字源》說,在“邕”字的右邊增加一“隹(水鳥)”字就成了“雝”。“雝”字的左邊訛變為“”,這就成為“雍”字了,其本義為“堵塞”,如《漢書•匈奴傳》:“隔以山谷,雍以沙幕(漠)。”也就是說:被山谷隔住,被沙漠堵塞。當“堵塞”講的“雍”字,後世均寫作“壅”,變成“從土,雍聲”的新形聲字了。
會意字。從巛,從邑。從川表示與水有關,從邑表示水流環繞都邑之義。籀文邕,從川、從呂,象形。《說文》:“邕,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引申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又假作“雍”。又有和睦之義。《晉書·桑虞傳》:“虞五世同居,閨門邕穆。”又假作“壅”,堵塞。《漢書·王莽傳中》:“長平館西岸崩,邕涇水不流。”顏師古注:“邕,讀曰壅。”(馮華)
這是“君臣邕穆”的“邕”字,讀作yōng。本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右邊是“川”,左邊是“邑”。②是《說文》中籀文的形體,上部為“川”,下部的兩個圓圈像積水的沼澤。水入沼澤不能流通,這就表示“壅塞”的意思。③是小篆的形體,下部的沼澤之形訛變為“邑”,但意義未變。④是楷書的形體。
《說文》:“邕,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許慎的說法正確。“邕”字的本義為“積水不流”、“堵塞”,如《漢書•王莽傳》:“邕涇水不流。”也就是說:堵塞了涇水而不流通。據黃約齋《字源》說,在“邕”字的右邊增加一“隹(水鳥)”字就成了“雝”。“雝”字的左邊訛變為“”,這就成為“雍”字了,其本義為“堵塞”,如《漢書•匈奴傳》:“隔以山谷,雍以沙幕(漠)。”也就是說:被山谷隔住,被沙漠堵塞。當“堵塞”講的“雍”字,後世均寫作“壅”,變成“從土,雍聲”的新形聲字了。
會意字。從巛,從邑。從川表示與水有關,從邑表示水流環繞都邑之義。籀文邕,從川、從呂,象形。《說文》:“邕,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引申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又假作“雍”。又有和睦之義。《晉書·桑虞傳》:“虞五世同居,閨門邕穆。”又假作“壅”,堵塞。《漢書·王莽傳中》:“長平館西岸崩,邕涇水不流。”顏師古注:“邕,讀曰壅。”(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