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笑的單眼皮吶
-
2 # 職場老魚頭
活力,指旺盛的生命力。我覺得從宏觀上來說,企業做到這三點,將永葆活力。
第一,有一個前瞻性的願景戰略正確,滿盤皆活,方向錯誤,滿盤皆輸。企業願景是旗幟,是號角,是戰鼓,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不能跟著時代革新的節奏舞蹈,企業墨守陳規,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則會失去優勢,缺乏活力,最終被市場大潮淹沒。有些企業沒有遠景目標,戰略思路不清晰,稀裡糊塗,過一天了一日,企業和員工沒有方向。有些企業有企業願景,但是犯了方向性,戰略性錯誤,企業未來與時代發展背道而馳,員工越努力,企業越糟糕。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我認為只有戰略才決定成敗。戰略錯誤,敗局已定。所以,要想保持企業活力,必須在戰略上佔據有利地位,與行業發展大勢同向,適度超前。有了這個正確的企業願景,就奠定了企業未來發展大局,企業具備了充滿活力的戰略基礎。
第二,有一個學習型的班子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是一個企業的領導班子總體還是穩定的。學習型班子理念常新,火車頭動力強勁,企業發展後勁十足,上升勢頭旺盛。班子學習力不足,自滿自傲,懶散怠惰,思維混亂,觀念陳舊,企業暮氣沉沉,哪來的活力?!相反,有一個學習型的班子,緊跟時代步伐,保持先進的管理理念,團結帶領員工瞄準既定的目標堅持走下去,企業將始終保持活力。
第三,有一個創新容錯的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之魂。一個鼓勵創新,反對保守,激勵革新,反對守舊的企業文化,必將賦予全體員工踐行求新求變精神的廣闊空間。不怕犯錯,就怕守舊;容許犯錯,不容自滿。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勇於創新,踴躍革新的火熱氛圍,激發全員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先進文化浸潤的企業心胸開闊,眼界高遠,格局宏大,持續學習,超越自我。創新文化養育的團隊,活力四射,不僅保持既有優勢,還能開闢企業生存新領域,拓展市場新空間,開拓發展新天地,成為行業奇蹟的創造者。積極創新和容錯的企業文化不斷為企業發展注入新能量,提供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
3 # 下鄉知中
哈哈,我剛剛面試回來。面試的時候對HR說。貴公司的業務範圍會越來越狹窄。天花板盡在眼前。如果不盡快轉型。我怕問題很大。哈哈。HR的臉色都青了,求職像我這樣作死的怕是真不多。但是對於中年人的我來講,比戶口更重要的,是機會成本的寶貴。不會再為一點薪水浪費時間。千萬不敢遷就就業。
所謂時代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的後果。也沒有那麼神秘。
總結下來就是這麼幾點:
1、過去行之有效的辦法不管用了。
2、面臨的敵人更多了,有的還看不見。
3、對市場的判斷不準了。
4、想做出改變卻行動緩慢。
就這麼幾點。歸結起來,就是公司的激勵機制和人才更新程度不夠
解決的辦法也就是以下幾點
1、徹底放下原有的成績和功勞。領導層重新學習。就是前幾年說的,想要不被他殺,就得先自殺。否則一定就被淘汰。以前的成績越輝煌。現在就越危險,見過很多人一張嘴就是自己多少年的成績和經驗,越驕傲,死的越快。
2、意識到人才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保持中高層團隊的年輕化。公司發展久了,肯定會有一批功勳卓著的老員工。但是多數幹勁已經沒有了,躺著功勞簿上不但不思進取。而佔著茅坑不拉屎。該分流就分流,該清退就清退。但是注意不要一刀切。該給人家的還是要給人家,否則兔死狐悲。降低了新員工的忠誠度。
3、勇於試錯,善於容錯、快速迭代。市場會給最直接的反應。要勇於把產品或者服務快速放到市場,讓市場進行檢驗。對非主觀犯錯要予以包容。失敗的經驗也很值錢。一旦知道正確答案,沒有理由的馬上殺入並時刻進行更新。
4、永遠不滿足的遠大目標。從術向道轉變,一山還有一山高。制定永遠不滿足的長遠目標。比方說向馬雲那樣。從賺錢,到101年的公司,到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回覆列表
對企業進行知識管理。
讓我們回溯到1985年的松下電器,看烤麵包神器——家用麵包機的開發過程是怎樣應用“知識管理”的?
當時,松下電器準備大舉進軍小家電市場,公司的產品開發小組想要開發一款麵包機,但他們遇到了兩個難題,一個難題是,麵包機怎麼才能把面揉好?另一個難題是,如何解決烤制之後,外皮糊了裡邊兒卻沒熟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課題組甚至分析了機器揉麵和人工揉麵時,麵糰裡的X射線是否會有明顯不同,結果是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課題組的研究方向被證實是走不通的,這時專案組裡有個叫田中鬱子的軟體工程師,決定換個方向研究。她聽說大坂國際飯店的麵包特別好吃,秘密在哪裡呢?她決定去研究一下。於是,這位軟體專家就透過關係進入了大坂國際飯店,並且拜了飯店的首席面包師為老師,專心研究老師和麵的訣竅。
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被她發現了師父的秘密,原來這位師父在揉麵的時候,採用了一種獨特的拉麵團技術,正是這種技術,使得麵包烤制時裡外的火候恰到好處,而且美味鬆軟。
經過老師的用心指導和自己的刻意練習,田中鬱子終於學會了拉麵團技術。回到松下之後,她立即帶領團隊,用了一年的時間做實驗,最終把松下麵包機的設計方案給確定了下來。
他們在麵包機裡安裝了一種肋骨狀零件,成功模仿出了大坂國際飯店首席面包師的拉麵團技術,和麵問題和外糊裡生問題,就這樣得到了完美解決。
這個故事其實體現了創新過程中,“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兩種知識之間傳播和轉化的方式。
所謂的顯性知識,是能用語言文字和肢體動作表達清楚的知識,可以透過物質載體和媒體傳播擴散。而隱性知識,是知道如何去做,但是卻很難告訴別人的知識。隱性知識往往存在於人的頭腦中,植根於人的經驗和行動中,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知識。
在松下麵包機研發的過程中,麵包機設計方案是“顯性知識”,具有規範化、系統化的特點,能夠讓企業共享。而大坂國際飯店面包師父的揉麵技巧,就屬於“隱性知識”,屬於高度個人化的知識,比較難以規範化。但是,這種“隱性知識”卻是“顯性知識”的起點。
顯性知識包括產品說明、科學公式、計算機程式等。隱形知識還包括個體的思維模式、信仰和觀點。而組織中的創新有四種基本模式:
1、從隱性到隱性。田中鬱子拜師後,透過觀察實踐,學習到了麵包師的拉麵團技術,把麵包師的隱形知識變成了自己的隱形知識,但還是不能清晰表達出來,不能被組織有效利用;
3、隱性到顯性。比如,上面例子中,田中鬱子把學到的拉麵團技術帶回專案組,並轉化成新型麵包機的設計方案,這就是從隱性到顯性的過程;
4、顯性到隱性。比如,新型麵包機被開發了出來,並形成設計精密的圖紙開始批次生產,這是顯性知識,但是在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田中鬱子換位思考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向,並立即付諸行動的作風,成為了松下其它課題小組競相效仿的方法,並逐漸在松下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求真務實的工程師文化,這就是從顯性又轉化為了隱性。
在知識創新型企業中,上述四種知識的轉換方式常常是同時存在,並不斷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叫作“知識螺旋”。
其中,知識從隱性到顯性,再到內化成隱性的,是“知識螺旋”上升的關鍵步驟。因為這樣一來,企業就會朝著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了。
——《知識管理》
尼克·米爾頓&帕特里克·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