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仁愛影視

    德華人口7千萬,日本人口1.5億。就算德華人均GDP和日本一樣。總GDP也只有日本的一半。

    下面分析原因:

      3.日本方面:

    (1)日本不是一個小國。日本面積是27萬平方公里。人口一點二億。實際上,國際上將人口超越兩千萬的國家就歸為大的經濟體。其次,日本經濟總量是世界第二,人均也處於早已處於世界前八之列(匯率因素導致以美圓記的人均收入時常變化)。

    從發展經濟學的的角度看人口和技術進步的因素是一個國家經濟上升的主要推動力量。再會過頭看日本,它的經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崛起的,而那時正是日本人口上升科學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的時代。松下索泥本田豐田等一批大企業正好是那時湧現的。另外日本經濟發展還有些外界因素,比如世界經濟一體化在二戰後開始迅猛發展,日本政府明確提出了貿易立國的戰略,政治上完全依附美國並以此獲得先進技術和穩定的內外部環境。如此以來,經過三十年左右的近10%的經濟增長,在七十年代末已經超越德國成為資本主義的第二經濟強國。

    德國方面:25年前東西德統一之後,西德因經濟落後的東德的併入而陷入苦境,但是現在德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卻比日本多出約20%,財政收支也為黑字。德國化學巨頭赫斯特(Hoechst)與法國企業合併等。這是很大的進步。

  • 2 # 三秦微訊

    英國專欄作家沃爾夫岡.明肖最近撰文指出,作為世界上製造業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日本的經濟停滯始於資產價格的崩潰,而德國的經濟停滯則是由東西德統一而引起。在這兩個國家,拙劣的經濟政策都導致糟糕的局勢雪上加霜。英國《金融時報》2日刊登了明肖的文章,題為《日本與德國,誰的前景更光明?》。 在這兩個國家中,德國目前顯然是全球投資者眼中的寵兒。從它受歡迎的絕對程度,以及相對於日本的受歡迎程度考慮,投資者的這種樂觀有道理嗎?我聽到的最有意思的分析,來自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階研究員亞當.普森。他也是為數不多在這兩個國家問題上都堪稱專家的人之一。與流行的看法相反,他認為日本經濟復甦遠比德國穩固。在一本即將出版的有關德國的新書中*,他指出,德國政經體制比日本約束更大。他認為,德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不足1.5%,而日本約為2%。他得出結論說,政治經濟學家把德國和日本混為一談是錯誤的。 他對德國心存懷疑,對日本卻較為樂觀,原因何在?他給出了四點原因。第一,德國在商業和銀行業領域存在深層結構問題。然而,到目前為止,各項改革都集中在勞動力或養老金方面,而在日本,改革主要是金融市場和企業治理方面的。第二,德國從未採取過限制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因為其增長問題主要是結構上的;在日本,20世紀90年代的衰退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政策失誤。第三,日本社會的格局是政府力量強大、民間力量薄弱,因此改革得以推行;在德國,情況卻相反。而且,與德國不同,日本的公司治理和銀行業政策有益於大公司和大銀行。普森指出,結果就是,日本取得了創新和規模經濟,而德國卻遭遇他所稱的“發展停滯”。 比較天真的一些投資者和經濟學家認為,德國的“哈爾茨四號”勞動市場改革已經收到成效,取得了更高的經濟增長。甚至有人談到,這是一個新的經濟奇蹟。 而真相是,德國正經歷週期性上升,而去年可能是目前這個週期的最高峰。儘管GDP增長率不錯,但該經濟體的內需(GDP減去淨出口)增幅較低,僅1.7%。 最令人吃驚的統計數字,是股東和工人去年分享經濟果實的情況。2006年的實際工資增長了1.3%,2005年為下降0.7%。不過,繼2005年增長6.2%之後,2006年的企業利潤更是令人難以置信地增長了6.9%。自2000年以來,出現了一種有利於企業利潤的巨大結構轉變。在20世紀90年代期間,很多年份的工資增速要快於利潤增速,也有很多年份相反。儘管利潤與工資之間的分配總是存在波動,至少在長期內,兩者之間會趨於均等。但目前這種向利潤傾斜的的變化,規模之大,不同尋常,持續時間之長,也比較罕見。 對投資者來說,這是個好訊息;對德國工人來說,則是個壞訊息。但對德國經濟是壞訊息嗎?有觀點認為,德國加入歐元體系時,其兌換匯率估值過高,而且自那以後提高了相對競爭力。如果這種看法正確,那我們將可預期,勞動力/利潤的分配將回歸均值。但我懷疑這一現象近期是否會發生。 德國經濟研究機構Ifo研究所 漢斯-韋爾納.辛恩提出了另一個更危言聳聽、更具爭議的理論。他認為,德國是個“雜貨店經濟體”,它的工業生產和生產前工作被外包出去,其中大部分到了中、東歐和亞洲地區,而德國國內工業只剩下最後的組裝工廠。他認為,德國的出口成功是虛弱而非強盛的表現。如果他的理論正確,那麼德國將適宜投資而非居住。 我也不確定這是否屬於正確的分析。至少,現在還沒有足夠的實證證據提供驗證。無論如何,德國統一後的經濟表現,可以說目前還未得到充分理解。

  • 3 # 李建秋的世界

    半斤八兩,德國稍微快一些,但是快的也有限。

    這是10年來的經濟增長率對比

    兩個國家在08金融危機都受損不輕。

    日德之間經濟比較重合,日德兩國都是製造業,且製造業種類也比較重合,日德兩國都是汽車製造大國,日本依賴美國市場,德國依賴中國市場,日德兩個在機械,化學工業,光學等等方面較為類似。

    工程機械,家電,電子,日本強於德國。

    化工德國強於日本,德國有著名的排名第一的巴斯夫,日本三菱化學只排第九

    醫療器械,德國強於日本,德國有西門子。

    製藥工業,日德差不多,日本企業更多,德國排名比較靠前。

    儀器方面,日本比較強,日本比較強,世界前25名,日本六名,德國只有3名。

    機器人,日本強,日本有發那科,安川,德國只有庫卡,且已經被美的收購

    安防,德國強,德國有博世。

    造船,日本甩了德國幾條街。歐洲造船業基本上都被幹掉了。

    電池產業,中日韓三國天下。日本強於德國。

    半導體,日本強。

    網際網路,兩個都是菜雞。

    日德兩國從純粹經濟上看,差不多,日本略強,畢竟日本人口比較多。

    但是德國政治優勢遠勝於日本,畢竟德國是歐盟盟主,政治地位高,可以拿整個歐盟來博弈,日本是單打獨鬥,非常看美華人臉色。

    德國自身對日本佔不到什麼優勢,但是德國有歐盟做後盾,這就是為什麼各個小國都喜歡結盟的緣故----抱團好生存。日本要是在歐洲,妥妥的第一大國,問題就是東亞這地方真的不好混。

    日德兩國各自都有各自的問題:

    對於德國來說,它的全部身價就在於歐盟,歐盟如果瓦解,德國立即掉一個檔次,如果歐洲都築起貿易壁壘以及利用貨幣政策的話,德國那些產品未必好賣,德國依賴於出口,德國出口佔比比中國還嚴重,而現在的歐盟情況又實在不讓人樂觀。

    德國還有一個異族問題,德華人口老化,對外找了不少移民,企圖複製當年招土耳其移民的成功,但是至少從現在的德國移民政策看,實在難說成功,內部分裂的很厲害,難民問題導致德國內部怨聲載道。

    日本情況正好和德國反著來,日本過於依賴於美國導致外交上很難說上話,日本的發展是有極限的------不和美中國產生產業衝突,否則很容易被美國打壓,歷史上就曾經有,搞的日本二十年來沒喘過氣,日本老齡化非常嚴重,不過日本有一個強項: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民族凝聚力遠強於德國,衰歸衰,但是不至於產生很大的分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哭的歷害的時候有白色的痰咳出來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