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嶺奉星
-
2 # 陳榮亮
秦滅六國之後,曾大興文字獄,梵書坑儒就是主要手段,秦朝以前的很多書籍,就在那一場大火中消失,那一段歷史也飽受爭議。然而秦始皇統一了貨幣,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結束了戰亂近百年戰國時代,使秦文化進一步得到了發展。
-
3 # 鬼谷說歷史
實際上,秦王朝並未摧毀楚文化,秦文化也並未完全被楚人所接受,包括其他六國文化,都有相當大的部分被保留遺存下來。
秦統一六國之後,為了維護統治的穩定性,實行了多方舉措以圖實現六國文化的秦化,比如焚書坑儒、以法家思想為正統思想、依靠政令廢止六國文字史書、採取嚴刑厲法廢除六國風俗等。然而文化層面的移風異俗並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1-2代人的努力,並且其文化政策要保持持續性和穩定性。
歷史上,秦朝建國於公元前221—前207,從統一六國到滅亡,只有14年國祚,也就是其秦化的文化政策只推行了14年之久,而原六國固有文化早已持續百年之久,其文化理念和思想風俗早已根深蒂固,僅憑秦王朝10多年的秦化文化政策根本無法完全摧毀六國固有文化。加之秦滅亡之後,六國勢力捲土重來,一定程度上又保證了六國固有文化的政治和民間延續。
-
4 # 煮酒辯春秋
從戰國晚期到秦代,秦人雖在政治上逐步統治了三楚之地,但並未能在文化上真正主導三楚之地。尤其是就文化的深層形態而言,楚文化在三楚之地始終在相當程度上獨立存在著、系統保持著、頑強發展著。強制推行於楚地的秦文化,不但未能以秦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取代楚文化,反而因循文化發展的規律而與楚文化雜揉甚至融合。
一、淺析楚文化與秦文化特點1、楚文化相容幷包呈多元性,浪漫主義色彩和人文氣息濃厚。
楚國的立國之地是江漢平原, 後來向湖南等地發展,戰國以後, 又吞併了越國, 佔有吳、越江南水鄉。加之楚國地處東南西北之中, 東南連線吳、越, 西南溝通西南夷, 西面與巴蜀相 比鄰, 北面直通中原, 四方無太多的地理阻隔, 可以接受各種文化的交流和溝通, 從而形成開放性的文化體系,它既融合了江漢地區土著蠻族的蠻夷文化,又廣泛吸取了中原地區的禮樂文化。
楚文化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和浪漫色彩。楚國不但產生出道家學派的大師老子和莊子以及農家學派的許相和陳行等, 而在文學創作上, 楚國是中國最早的詩歌之鄉, 產生出當時最偉大的詩人屈原以及宋玉、景差等一個詩人群體, 從而創造出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詩歌體裁“楚辭”。
2、秦文化重功利輕倫理失人道
秦國的地理環境是封閉性的, 正如賈誼在《過秦論》中所說:“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 四塞之國也”。春秋時期, 秦國向中原發展只有兩條道路: 一是向東從函谷關出發, 途徑晉國; 一是自關中出武關, 沿丹江、漢水而下, 進入楚國地界。兩條路都被兩個大國堵死, 唯一發展是戎、狄腹地, 這就斷絕了秦國學習中原文化的機會。秦本是從東方遷徙過來的遊牧民族, 與西戎族有著大致相同的遊牧文化基因。秦穆公以後, 又重用由余, 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徹底的學習西戎文化的改革運動, 這也為後來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典型功利主義色彩的法家文化、耕戰文化打下基礎。
(1)、重功利,輕倫理,失人道
秦文化的特質是“重功利、輕倫理”,不重宗法,不講道德,輕視人的自身價值,缺乏人文精神。這就必然造成秦朝統治的殘暴和戰爭頻發。秦始皇的一系列行為動搖了秦王朝的根基,像如向匈奴、南越開戰,焚書坑儒,修建長城、阿房宮和驪山陵園,濫施刑罰,頻徵賦役,因而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慘景。“天下苦秦久矣”,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龐大的秦帝國大廈頃刻間灰飛煙滅。
我們可以從兩件具體事上再次感受一下:第一件事,據《史記·秦本紀》記載,早在秦穆公時,對於戎人由余崇尚戎夷,而視詩書禮樂為亂政之源的言論,穆公欽佩至極,拜其為上卿留為己用;第二件事,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戰勝趙軍後,殘忍地把40萬降軍全部活埋,秦文化缺乏人道一覽無餘。
(2)、再續戰國秦文化
為了故楚之民徹底秦化,秦統治者在江漢地區強制實行秦的制度文化的同時,也強制推行秦的風俗文化,要求楚人放棄楚文化習俗轉而服從秦文化習俗,企圖迫使其與秦人“行同論”。不僅是風俗方面,其他方面也採取了措施,像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但是這僅僅是制度方面的策略,楚人骨子裡並沒有接受秦文化,秦文化也只能算是戰國秦文化的繼續發展。
二、淺析秦王朝對楚文化摧毀1、焚燒“先王墓夷陵”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拔郢,佔領江漢地區,對這一地區進行了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實行了嚴酷暴虐的政治壓迫.並且處心積慮而無所不用其極地毀絕楚文化。據史籍記載,白起拔郢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燒“先王墓夷陵”。楚土陵墓凝聚很多文化創造的財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大家都知道,曾侯乙只不過是依附楚國殘存的小國君主,但是其墓中就出土了豐富精美文物,令世人歎為觀止。楚國疆域廣闊,歷史悠久,先王眾多,楚土陵墓中的文化藏量和文化價值是可以想象的,但被秦付之一炬,實在可惜。
2、焚燒“章華之宮”
春秋晚期楚靈王始建的大型遊宮“章華之宮”,堪稱當時的“天下第一臺”,也是諸侯宮殿的典範。然而,這樣一座自靈工以來十餘代楚工悉心營建了250多年的大型離宮,凝聚了楚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宮殿也毀於秦火。
根據文獻記載,秦每破諸侯.即“墮名城,殺豪俊”,掠美人鐘鼓。可見秦人覆火楚國的用心之良苦,摧毀楚文化的手段之極端。後來,秦始皇又下令“焚書坑儒”,燒燬大量典籍,其中各先秦諸侯國的史料也遭到損毀,造成史料的匾乏,對楚文化造成一定重創。
3、盜取楚土陵墓
楚國都城郢,紀南城周圍數十公里內,有著墓冢連墓冢的大片楚墓群。迄今為止,在城周圍已發掘了近四千座楚墓。可是,凡是大中型楚墓.多在早年被盜.而且往往都是秦人所盜。楚人尚文,也大為念祖重孝,秦人洗掠楚人祖墳,雖能震攝楚人於一時,卻必使楚人深感奇恥大辱。楚人知恥後勇,忍辱負重,15年後,楚南公“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得到應驗。
三、秦文化不被楚人接受的原因分析1、楚文化生命力強
為了徹底滅楚並鞏固其統治,秦人在所佔楚土上以強力摧毀楚文化而推行秦文化。然而,楚文化有著悠久的傳統、豐厚的積澱和輝煌的成就,秦文化依靠武力強迫楚人奉行,無法取代傳承久遠而生命力猶強的楚文化,反而秦國地方官吏不知不覺地被楚化。
2、秦文化短命
文化習俗的改變,文化傳統的遺棄和文化心理的歸順,只能靠異質文化優越性、先進性的長期誘導和默化,秦滅楚後兩年便統一天下,又僅過15年便被楚人領導的義軍推翻其王朝。秦王朝的短命,使秦文化在楚地的推行和統治也是有限的。
參考資料
1、司馬遷《史記·楚世家》
2、司馬遷《史記·秦本紀》
3、賈誼 《新書·過秦論》
回覆列表
談判不行,武力解決。秦文化楚不接受。先是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死,秦國內部矛盾腐敗。項羽,劉邦及其它農民起義滅秦,秦亡,項劉爭霸,項羽敗。漢朝建漢修改秦制來管理!也新建了一部分改制。總得來說劉邦也是老秦人,一部分秦文化修改後也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