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科學堂

    寄生蟲之於生態鏈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它和細菌、病毒一樣,都在這個生態鏈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例如:它能加速一些抵抗力差的和一些老年的動物死亡,留出空間讓更強壯和年幼的動物生存,起到了保持動物群體活力的作用。

    對於自然界來說,某種生物的存在並不存在有沒有意義的說法,它只是適應環境的產物,寄生就是它的生存之道。這種寄生關係不只會給宿主帶來危害,它也能給宿主帶來一些生存上的優勢。

    牛、馬的胃裡生存著纖毛蟲,纖毛蟲以胃裡的植物纖維為食,它能分泌消化酶,幫助牛、馬消化食物纖維。牛、馬的胃又給它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纖毛蟲的死亡又會給宿主提供蛋白質食物。這種關係被稱為互利共生。

    圖:蛔蟲(有人用這玩意兒減肥)

    事實上,人類在長期與寄生蟲共生中也獲得了一些好處。由於人類適應了寄生蟲在體內生存,離開了寄生蟲甚至會患病。有實驗表明,在寄生蟲感染較多的地區,人類患上過敏症的比例較小。寄生蟲能分泌一些物質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而過敏就源於過度的免疫反應。這也是發達國家過敏症患者較多的原因。

    寄生關係還有其他的型別:片利共生(一方獲利,一方不受損)、競爭共生(雙方受損)、偏害共生(一方有害,其他無損)等

    圖:達便車的鮣魚 (片利共生)

    圖:生活在海葵中的小丑魚(互利共生)

  • 2 # 夢雲山人1

    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原先都是自然的,但自從有了人類之後,便開始不自然起來。

    各種生物都是糧食,你吃我而生存,他吃你而活命,你是我的糧食,他是你的糧食;你少了,我便少了,他多了,你便多了。

    我是你的生命,他是你的生命。

    互相生,互相剋,於是趨於平衡,自然的平衡。

    沒有人類需要的糧食,自然界就不會有人類;湖水中沒有魚們的食物,這湖水裡就不會有魚兒;沒有泥土就沒有蚯蚓,更沒有植物;沒有植物的屍體和蚯蚓的屍體,就沒有吃食這些屍體的微生物。

    微生物是清理地球垃圾以及各種大生物身上的垃圾的清潔夫,沒有這些清潔夫,自然界就會不自然。

    沒有了糞缸,就沒有了飛蠅;沒有了泥土,就沒有了生活在泥土中的昆蟲。於是,一些吃食這些飛蠅和泥土中的昆蟲的生物便會消失。

    生物在生存中演化,大家互相依靠,互相剋制,自然而然,自自然然,於是自然就保持著平衡狀態,生生不息。

    動物沒有死亡腐爛,就不會有吃食這些腐爛“美味”的生物。活的野豬身上決然找不到蛆蟲,死人身上絕對不會有螞蝗。

    這塊地方沒有了麻雀的糧食,這塊地方就一定沒有麻雀。

    當自然進入了不自然的時候,平衡就開始不平衡,於是消亡和毀滅便開始了!

  • 3 # 銀行就是信用

    你沒有想過吧,人類也是寄生蟲一個。不要把寄生蟲聯想成一種邪惡,每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不用工作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是你求之不得的生活,那你就是寄生蟲了。只是由於各種原因工作成了必須,但要學會尊重生命!

  • 4 # 星光之霖

    我們都看過異性形這部電影。還記得第一次看完之後給我的感覺是想一想都後怕。尤其是片中外星的生物在人體內寄生,孵化蠕動的情景。雖然也知道那是虛擬的場景,但仍然隱隱能感覺到那種疼痛和生不如死。

    寄生是一種在地球上的生物間極為平常的現象。在教科書上給出的寄生的概念是這樣的。 寄生(parasitism)即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後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這種生物的關係稱為寄生。主要的寄生物有細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動物。在動物中,寄生蠕蟲特別重要,而昆蟲是植物的主要寄生物。 專性寄生必需以宿主為營養來源,兼性寄生也能夠自由活動。 擬寄生物(parasitoids)包含一大類昆蟲大寄生物,它們在昆蟲宿主身上或體內產卵,通常導致寄主死亡。 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和我們的意識中寄生就等於寄生蟲。這樣的理解也無可厚非,至少是對了一半。

    記得小時候在幼兒園,會定期的吃一種糖丸,那是一種類似於蛋糕上的糖花一樣五顏六色的糖丸。而且這種糖丸確實效果出奇的好,吃過以後很快肚子裡的蛔蟲會被打掉。大概從那時起,突然間懂得了寄生的意義,在潛意識裡種下了寄生就等於肚子裡有了寄生蟲的模糊觀念。

    小時候,記得鄰居家的老兩口經常在天氣好的時候,拿著幾件衣服坐在太陽底下找蝨子。那個時候幾乎每一家,每個人身上都會我招惹這種不起眼的小生物。我曾經看到過奶奶在衣服的縫合處的褶皺裡找這種小蟲子。奶奶會拿個凳子坐在太陽底下,一寸一寸的在衣服上尋找的這些小東西。身邊準備一張白紙,每當捏住一個蝨子,就將用指甲蓋將其碾碎在白紙上。一件衣服找下來,一張白紙上密密麻麻的按滿了小紅點。(蝨子會吸人血碾碎後爆成一個小紅點)

    還有一種就是蟣子,是一種緊附在頭髮上的白色的蟲子,它們和蝨子一

    樣,依靠吸取人身體的營養存活。這種寄生蟲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因為有一種篦子(類似於梳頭的梳子,但是齒的間距更小,有的甚至就一根頭髮絲的縫隙),由於它們主要是附著於較長的頭髮上,因此總能看到女人們在洗完頭之後認真的用篦子去篦掉這些看起來令人頭皮發麻的小東西。但這些如今已經很少見了,這要歸功於人們的衛生保健水平的提高。

    這些摸得著,看得見的惱人的小蟲子,只是寄生所定義的範圍的很小的一部分。病毒的寄生,總都會讓人類痛不欲生。

    埃博拉(Ebola virus)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病毒,最早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埃博拉病毒是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其所導致的埃博拉出血熱(EBHF)讓我們幾乎毫無辦法致死率極高。感染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症狀。有5成至9成的人,會因為埃博拉出血熱而死亡。而且死者死狀極為悽慘,內臟及眼球都會最終化為膿水,渾身散發出惡臭。為此埃博拉病毒,被形容為二是世紀最恐怖的病毒之一。

    此外,還有被稱為世紀癌症的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HIV)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他曾在上世紀的七十,八十年代的人們談性色變,直到今天也沒有一種徹底有效的方法能夠拯救患艾滋病人的生命。HIV可分為Ⅰ型(HIV-1)和Ⅱ型(HIV -2)(按血清型別來分)。HIV主要侵犯的是T淋巴細胞,引起人細胞免疫嚴重受損,繼而發生條件致病菌感染、惡性腫瘤等,也就是說艾滋病毒會導致換,病者極度虛弱甚至一場小感冒都可以致命。

    除此之外還有曾經被稱作絕症的瘧疾。瘧疾主要是由於按蚊叮咬或接觸瘧疾患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導致的傳染病。在中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瘧原蟲共有四種: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瘧疾的症狀表現為週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病患在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但之所以瘧疾能夠被有效的控制,這與中國的藥學專家屠呦呦發明青蒿素並解決了瘧疾對青蒿素的耐藥性的問題功不可沒。

    人類因為得感冒致死的人要比得癌症致死的人還多,而感冒也是由於感冒病毒在人身體內的寄生和對機體的破壞引起的疾病。像這樣的例子可以說舉不勝舉。 生物間的寄生與被寄生,可以說與生命存在的時間一樣久。儘管有一些惡意的寄予寄生及病毒會殺死人類中的少數個體。但這種看似有害的干擾,卻是我們人類進化史上不可或缺的警示,它讓人類的每一步進化之路都小心翼翼,萬無一失。

  • 5 # 大山134397139

    寄生蟲能在宿主體內寄生,說明它有一套適應宿主體內環境並且利用宿主生理活動過程中的漏洞的本領,並且有些寄生蟲的繁殖週期需要多個宿主,這種不大的機率事件組合都能讓它抓住並且傳宗接代,得有多麼強大的適應能力!同時這也是生物多樣性的體現。對於人類來說說不定哪天也能利用上它們的某些特殊功能呢!比如酵母菌(雖然不是寄生蟲,但也能類比)就被利用來釀酒,做麵包,製藥了。

  • 6 # 傾心曉藿

    所謂的寄生蟲是指具有致病性的低等真核生物,其特徵是宿主或者寄主體內或者附著與體外,以獲取於供自身生存、發育、繁殖所需要的營養。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談到寄生蟲腦海裡總會產生一系列的畫面,感到害怕,不寒而慄,我們總會認為寄生蟲沒有的作用,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未知的隨著時間的推進,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的更加深入的瞭解,一些現在看是沒價值,用必要存在都會有新的認識;這是其作為自然界一份子地存在確定性,萬物相生相剋一環扣一環,它的存在就是它最大的價值,就像犀牛與犀牛鳥一種共生的存在一樣,犀牛脾氣暴躁但卻容忍犀牛鳥在其身上最脆弱的地方存在,

  • 7 # 哈姆雷特之父

    寄生蟲只是讓死亡的機率加大了。可能阻止了一些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增加了天敵。也可能讓生物的破壞力變小了。邏輯只說對不對。我說的不對?對就仔細看。聰明人有邏輯。什麼是邏輯?邏輯有了問題的答案就好找了。

  • 8 # 有趣的形容詞

    消滅其它生物!

    就生態系統而言,幾乎所有生物都可以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迴圈,而就算沒有寄生蟲,也會有分解者,幫助生態系統進行物質能量迴圈。

    就個人而言,我不認為他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他只會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命,然後繁殖更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一團隊出品《姜子牙》會像哪吒一樣拉風嗎,會讓投資人賺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