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並不是所有的石油出口大國都經濟發達,成為富裕國家,比如印度尼西亞、委內瑞拉、越南、安哥拉、奈及利亞等都是世界聞名的石油出口大國,但是經濟都比較落後,埃及只是其中之一。

    埃及是非洲僅次於奈及利亞與南非的第三大經濟體,人口僅次於奈及利亞。人口將近1億位居中東首位,但是人均GDP不過3300多美元。

    埃及的經濟主要依賴於石油、蘇伊士運河、僑匯與旅遊產業。埃及的工業、農業與服務業體系都相對完整,農業單產量位居非洲首位,盛產長絨棉、稻米、甘蔗、玉米與小麥。

    埃及的確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可開採已探明儲量超過50億桶,天然氣超過2萬億立方米,是非洲重要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出口國,然而與海灣國家相比,埃及的油氣出口量並不多,甚至可以說非常少,與沙特、阿聯酋、科威特等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埃及的石油天然氣並不算多,另一方面埃及的人口比沙特、阿聯酋、巴林、卡達、伊拉克等加起來還多很多,僧多粥少又如何能夠與海灣國家相比呢。

  • 2 # 小司馬說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緣範圍歸屬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帶,特別是蘇伊士運河更是連線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第二人口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優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支撐埃及經濟的主要產業有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其中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0%。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及蘇伊士運河是其四大外匯來源。

    (埃及)

    埃及自然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其中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埃及原油日產量為71.15萬桶;天然氣日產量為1.68億立方米。其中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佔天然氣總產量的70%,供出口的僅為30%。

    (埃及普通農貿市場)

    近幾年,埃及人口呈爆炸性增長,2006年埃及總人口還只有7650萬,在此後的不到6年時間內猛增18%,淨增約1450萬人。而且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5%。而埃及國土僅有100萬平方公里,且大多數是無法居住的荒漠,能夠適宜人類居住的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這樣以來,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導致貧困問題日益嚴重。根據聯合國的標準計算,埃及的貧困人口高達40%,也就是說接近有1500萬人棲身於貧民窟或棚戶區。

    (埃及首都開羅,僅開羅一帶的人口數量就佔埃及總人口數的1/4)

    綜上,由於人口的劇烈增長,消耗了大量社會財富,這也就給人造成了埃及雖處在中東盛產石油的富庶之地,石油資源也相當豐富,但其原油出口量相比周邊沙特等海灣石油國家來說並不多。其經濟自然不同其他周邊產油富國!而且自2011年初以來的政局動盪使得原本脆弱的國民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埃及在中東各國更顯的窮困潦倒!

  • 3 # 昭楊

    產油國裡面挪威做的是比較好的,設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來讓北海石油財富增值,同時建立起了高福利高稅收社會平抑國內的貧富分化。

    但反觀石油儲量世界第一的委內瑞拉,去年惡性通貨膨脹250%,今年經濟數字已經難看到政府無法公佈數字的地步,居民排隊和抽籤買麵粉,總體來說還不如埃及。

    埃及首都開羅貧民區

    埃及自然條件在中東其實是不錯的,雖然可耕地面積不算太大,但是擁有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穿境而過,並形成土壤肥沃的三角洲衝擊平原,歷史上就是羅馬帝國的糧倉,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在中東已經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了。

    綜合內外條件,埃及應該更加富裕才對。但答案恰恰相反,埃及目前人均GDP三千多美元,國內貧富分化嚴重,高失業率伴隨著高貧困率,總體而言經濟情況不佳。

    但埃及經濟不好是石油資源不足的問題嗎?顯然不是,如前所述,石油不是決定國家貧富的條件。在筆者看來,埃及的問題在於經濟管制和文化教育問題,疊加高出生率,形成了今天的困局。

    首先,埃及自從50年代革命以來,一直對經濟進行管制,在工業上的體現就是軍方背景的企業壟斷許多重要行業和部門,私營經濟和外國投資發展受限。而農業則是嚴格限制糧價同時嚴格限制大地產,後者主要是針對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地主階級,保障阿拉伯農民的利益。但埃及擅長大規模種地的恰恰是科普特地主,而不是阿拉伯農民。加上限價限定種植面積,埃及糧食產量反而在下降,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糧食,水源和土壤的優勢無法發揮。

    總之,工農業發展因為規制太多受到極大的影響,國內外投資資本不足,這導致產業發展緩慢。而此時埃及恰恰經歷了人口爆炸,從1965年至今,大約50年時間,埃及人口從3200萬增長到9500萬!人口翻了三倍的同時,產業卻因為重重壟斷和管制無法發展。

    結果就是少量精英進入體制內或前往中東海灣富國就業,大部分貧困人口沒有太多良好的就業機會,收入微薄,只好湧入大城市周邊的貧民區,依靠國家的各種補貼為生。因此我們可以理解2011年阿拉伯革命埃及的表現,因為很大程度上來自無法找到工作的青年一代的怒火。

    最後,埃及教育和文化方面出現了很大問題。

    一方面,世俗教育普及程度不足,比如青年人口的文盲率至今還有20%至30%,不僅比西方國家差距巨大,即使和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國家相比也是相當落後。

    另一方面,伊斯蘭教保守思潮在文化和教育領域影響很大,保守的教義肯定影響現代科學技術的傳播和普及,埃及革命後穆斯林兄弟會的上臺其實就是伊斯蘭教影響的政治影響

    總之,世俗教育落後,宗教文化濃厚,外加工業和農業經濟的不當壟斷和管制是的埃及看起來貧窮的根本原因,是否擁有和出口石油資源並不是問題的關鍵。

  • 4 # ruixuezhaofeng

    2016年埃及實現GDP3362億美元,貧困率25.2%,預期壽命71.3歲,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經濟的四大支柱。

    埃及日產石油約70萬桶,當蘊藏量日近枯竭時,又發現儲量豐富的天然氣並已商業化開採,出口到以色列和歐洲。旅遊業好年景創匯130億美元,運河年收入50億美元,僑匯2012年達190億美元。相對而言,傳統的長絨棉出口則只有數億美元,在全球5000億紡織品市場上微不足道。

    埃及的問題又在第三世界普遍存在,經濟發展難以惠及普通百姓,財富增長難追人口激增 ,特別是新財富並未流到多數民眾手中,40%的民眾日均生活費用仍在2美元以下。

    埃及乃至阿拉伯人的觀念經久不易:大家庭能帶來幸福和安全,多生孩子成為社會和家庭的必需。20世紀初,埃及人口剛過千萬,1952年2200萬,1981年穆巴拉克上臺時4000多萬,三十年後翻了一番多。按照當下每10個月100萬的增速,官方預計的2025年過億目標可提前3年實現。

    人口膨脹而土地依然,吃飯問題困擾埃及。20世紀50、60年代,“尼羅河糧倉”還是糧食淨出口國。2006年,該國小麥、玉米和食用油的自給率分別為60%、56%、61%,如今,穀物一半以上依賴進口,並以人均年消費小麥180公斤、年進口500—600萬噸雙雙位列世界第一。糧食嚴重依賴進口的同時,基本生活品的補貼政策“吞噬”了近40%的政府預算,數百萬家庭靠補貼的麵包、食用油和供電維持生計,政府改善其他服務的空間所剩無幾。

    擁有2000萬人的開羅就是埃及的縮影。它以喧鬧嘈雜、交通擁擠、環境汙染聞名於世,開羅人實際而不拘小節,平時喜歡爭吵,這是埃及人講話的方式之一,因為他們每天都受到噪音的騷擾,其實,埃及人從生到死都被淹沒在噪音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戀愛的基本步驟有哪些?有沒有什麼對戀愛小白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