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哪些疾病與愛生氣關係密切?
10
回覆列表
  • 1 # 39健康網

    如果經常生氣動怒,容易傷肝腎,還有可能引起內分泌失調,出現面板疾病。大家要了解常見的生氣的壞處,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這樣有利於調整內分泌,遠離生氣對人體的傷害。

    1、長色斑

    生氣時引起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能力大大降低,出現毒素排不出體外的現象,積累在面板中可引起色斑。而且大量血液進入頭部,血液的氧氣減少,毒素的積累增加,可導致毛囊的炎症,也會引發色斑問題。

    2、膽固醇失衡

    身體的皮質醇容易因為在外界的壓力刺激或者是生氣時分泌增加,引起膽固醇失衡的狀態。大家平時要調整好自己的生活狀態,不要過度動怒,避免對人體內的膽固醇平衡造成傷害。

    3、傷肝

    在生氣時,人體會分泌出兒茶酚胺,這種物質可刺激中樞神經,導致人體的血糖升高,血液和肝細胞的毒素越來越多,不能夠排出體外。而這些症狀容易使人氣血不暢、肝氣失調、肝臟疼痛,影響人們的排毒功能,引起惡性迴圈。為了保護人體的肝臟,大家都要避免動怒或情緒失常。

    4、腎臟功能缺失

    如果經常處於焦慮不安、緊張憤怒的情緒,可引起交感神經過於興奮,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引發心跳加快、血糖升高等表現。

    5、內分泌紊亂

    如果出現了生氣動怒的情況,內分泌容易失調,引發激素分泌異常,令內環境紊亂,導致甲狀腺分泌失調,增加甲亢的風險。而女性如果經常生氣,可影響月經週期,出現生理週期紊亂、月經提前或推遲等症狀。

    6、傷肺

    如果經常生氣,呼吸速度會加快,肺部擴張過度而壓力增大,危害肺臟的健康。為了避免肺部的傷害,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讓肺泡得到休息。

    7、胃潰瘍

    生氣時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身體的各個部分過於興奮。如果刺激在心臟和血管上,可引起腸胃的血流量變少,食慾下降,引發胃潰瘍。

    8、心肌缺氧

    生氣時容易引起血液迴圈失調,大量血液進入大腦,容易形成心臟缺血或者是心肌缺氧等等異常表現。

    以上介紹的就是生氣的壞處,大家平常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度動怒,避免對身體細胞和腸胃等多個部位造成傷害。

  • 2 # 家庭醫生雜誌

    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它可分為兩大類:積極和消極情緒。積極、良好的情緒,能促進機體功能活動良性迴圈,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

    而如果我們帶有憤怒、抑鬱、焦慮等消極情緒時,身體就會有負面的影響。這時候身體就會進行調節,緩解人體的不良情緒,避免情緒的波動而致病,但要在身體調節的可控程度範圍內。

    但是,如果長時間的情緒失控,比如暴怒、極度悲傷等,讓自己長時間處在消極的情緒之中,身體就會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導致心跳速度加快,引起心肌收縮力增強,與此同時還會引起血管收縮,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臟的負擔。

    另外,暴怒等消極情緒,還會導致血脂的水平升高,啟用血小板,加快斑塊破裂的速度,引起血栓形成,從而導致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疾病的發生。

    除此之外,還會引起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從而導致竇性心動過速、早搏、心房顫動和室速室顫等室性心律失,而做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引起人猝死。

    可以這麼說,憤怒就是一劑毒藥!所以日常生活中,切莫因小事生氣、暴怒,真的很傷身。

  • 3 # 心潮APP

    心理學:為什麼有人愛生氣?他們從憤怒中能獲得什麼?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其程度可以從輕微到強烈。但對於憤怒管理,卻會有一種極端的情況,即個體一味地透過憤怒表達自己不滿、委屈的情緒。

    這恰好也說明他們絕大多數人可能處於焦慮與抗拒的狀態,他們內心深處憤懣不平,卻不知如何表達。

    在憤怒中他們能獲得什麼?

    憤怒可能源於個人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童年時情感、身體遭到虐待或忽視。也可能是由於人際關係、個人健康、經濟狀態、工作及地位等方面出現的威脅或損失。

    雖然他們有意識自己受到了傷害,但卻沒意識到自己持續性的生氣傾向以及敵意與這些經歷有關。因為憤怒,在他們生活的“指令碼”中可以獲得尊重,恢復尊嚴。

    1.成為保護自我的盔甲

    憤怒可以幫人們避免某些焦慮,尤其是形成身份所需的自我反省的焦慮,如“我的目的是什麼?”、“什麼賦予我意義?”、“我長期最佳利益是什麼?”

    如果上述問題讓你感到十分困惑,你可能會受限於自己在生活中制定的“指令碼”。而憤怒可以幫你分散注意力,緩解自我反思引起的焦慮,讓你暫時忘記建立自我的痛苦。

    2.逃避生活中的責任

    對於憤怒的個體來說,將問題歸咎於他人身上,比自己尋求解決方法更省事。在這種情況下,似乎越憤怒的人,內心的痛苦越大,這種將情緒放大的行為,恰好也讓他們免於承擔某些責任。但長此以往,憤怒影響他們對事物的判斷,卻不自知。

    3.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憤怒會讓個體保持一種高度警惕的狀態,以避免自己受到威脅、傷害。當這種狀態一直持續時,個體的心裡會抑制更高層次的情感投資,即會認為“他人是不可信的”、“他人是會傷害自己的”。

    這種狀態不但會讓個體與周圍的人保持安全距離,甚至會讓他們變得狹隘,尤其是對於過往的傷害,難以釋懷。

    如何進行憤怒管理?

    不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不僅會破壞彼此的關係,還會影響自己當前的思維、行為模式等。若長期以往,還會影響健康問題,如高血壓、心臟病、頭痛、面板病和消化問題。

    精神分析學家Rollo May在《愛和意志》一書中提到,所有的改變,前提都要加強自我意志。不論是內心的信念,還是對未來回報的設想,都需要付諸行動。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憤怒管理。

    1.說話之前想清楚

    當我們憤怒時,很容易說一些讓自己後悔的話,或者做一些無法挽回的事。不妨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下來,以非對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挫敗感、顧慮、需求,而不是試圖傷害、控制自己,以及他人。

    2.做一些運動

    如果憤怒升級,可以到室外散步或跑步,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我們緩解憤怒的情緒。此外,羽毛球、登山、跆拳道等運動可以幫我們放鬆高度緊張的神經,宣洩負面能量。

    3.換一種表達方式

    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容易以一種評判、指責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委屈或不滿,但這卻會讓對方誤會自己的意圖。所以在表達時,不妨把“我”當作主語來描述問題。

    如“你從來不做家務”變成“我不高興,是因為你沒幫我一起做家務。”

    改變後的表達,不僅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生氣的原因,還能降低彼此的衝突,這才是有效的溝通。

    4.確定可執行的方案

    憤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可能還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所以不妨把焦點集中在解決問題的方案上,而不是鑽進憤怒“盔甲”裡。

    生活中遇到困難,是在所難免的。對於憤怒,正常表達就好,既不用害怕,也不要“濫用”,正確做法是與它和平共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倫納德輪休的比賽中,喬治帶隊5勝1負打得更兇猛,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