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種日耳曼語,在5~7世紀時由盎格魯撒克森人帶到英倫島嶼。盎格魯撒克森在今天的德國西北部,丹麥西部和荷蘭等地,。
向上追溯,德語、斯堪的納維亞、古代英語都是從原始日耳曼語發展出來的,因此是同源。再往上,古日耳曼語又是印歐語的一支。
關於現代英語和德語為何差別這麼大,主要從三個方面講,發音、語法、詞彙。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但對民族歷史、歷史語言等有些興趣,可以就這些個問題大概簡單的介紹一一下。
一、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發音/語音。
在語言透過現代工具包括音標、錄音,教育工具及大規模普及教育,政治驅動及國家自上而下確定的標準化語言之前,每個地方經過幾代人發展都會形成自己的口音,然後到一定的時點,發音就已經很難或無法和多代以前的人的發音或同源的的住在其他地方的人口相互聽懂。譬如光說荷蘭,丹麥,德國很多地方的方言,相互是聽不懂的。一個山頭一個話。這是自然發展的結果。
如果是在兩個地方,人口發展出不同的歷史文化認同,那就可能成為兩種民族,進而,兩種民族說的話可能就會被各自進一步認定為兩種“語言”(而不單純是口音)。比如說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烏克蘭與和俄羅斯語。
總之,語音是最不穩定的,幾代就可以發生變化。即使到了20世紀,英語發音也在發生些微的變化。這個就不展開了。
二、然後是詞彙。
英國是一個歷史比較複雜的地方。最早是凱爾特人居住(凱爾特人是另一種從歐洲大陸過來的操另一支古印歐語人。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五世紀,英國南部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這段時期是受拉丁羅馬文化影響的時期。但這兩段時期對後來所說的English影響不大。
英語的歷史是從公元五世紀操日耳曼語的盎格魯撒克森人入侵開始的。他們帶來的歐洲西北部的日耳曼語發展演變成了古英語(Old English),這就是英語歷史的開端。
這個時候古代歐洲大陸的日耳曼部落的語言差距不大,(差距不大並不是說互相能聽懂,一個山頭一個話,幾代人就相互聽不懂了)。
之後在12世紀到15世紀是所謂的中古英語期(Middle English)。這段時期英語的詞彙受到較大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斯堪的納維亞的入侵者即維京人。這些人在英國北部沿海入侵併定居下來,直到今天還永久性地影響了英華人的基因池。這些人也是日耳曼人,只不過是 操的是另一襲分支即北日耳曼語中的古挪威語(Old Norse)。維京人給英國本土帶來了很多新的詞彙,主要是一些日常用語。
其次影響更大的是12世紀的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入侵及對英國的統治。諾曼人祖上也是維京人,來自今天的丹麥和挪威,因此也是日耳曼人。他們經海路入侵了諾曼底,居住下來,與當地人同化,結果成了說羅曼語/法語的民族。他們入侵英國後將法語帶到了英國,法語及盎格魯-諾曼語(一種在英倫發展出的以諾曼法語為基礎的融合語言)成為皇室宮廷和政府的正式語言。接上的普羅大眾下里巴人當然還是操英語。
這個諾曼人統治的時期對英語詞彙影響非常大,迄今英語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詞彙來自這個時期的諾曼法語。大部分都是上層建築詞彙(政治文化藝術法律等)
作為一個海島國家,英國繼續大量的跟歐洲汲取文化,至新教改革之前,吸納了大量拉丁文的宗教用語。莎士比亞時期早期現代英語發展出來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書寫作品大量的借鑑拉丁和希臘文化,出現了大量借用詞。這是英國與歐洲積極文化交流的結果。法語化數百年的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拉丁/諾曼文化交流起來也很容易。
拉丁詞彙佔據了英語詞彙另外很大一部分。
至今,英語書寫中,正式的政府或商務檔案裡的大詞基本基本不是法語就是拉丁語起源。
德語就沒有英語的這些國際化影響,上層建築的詞彙裡還是大量使用日耳曼本土語彙。
英語受多種語言影響,因此詞彙非常豐富,這一方面使得它更容易與歐洲大陸的拉丁諾曼文化接觸交流,另一方面是句法轉變的原因之一
三、語法
英語和德語的語法是極大不同的。
目前歐洲大陸的各種現代的日耳曼語基本還是印歐語系的綜合性語言(synthetic language)——只是都較古代的綜合性語言有了不同程度的簡化。
最原始的印歐語的名詞有三個性(陰陽中),三個數(單雙復)和八到九個格的變化,廣泛地利用詞綴和詞幹母音的變化來表達語法意義;名詞和大部分形容詞和大部分形容詞有格、性和數的變化;動詞有時態、語態和語體的變化,主語和動詞在變化中還有互相的呼應。
這就是我們學習德語、俄語、法語等各種印歐語言非常困難的原因。越接近古代的印歐語言,句法越複雜。
古英語就是這樣的語言。
而現代英語已經轉向分析語言(analytic language)..所謂的分析語言就是不是透過詞形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主要透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
英語作為從綜合語向分析語過度的語言,主要是透過語序、虛詞、上下文來表達意思,儘管我們還要學很多時態、變性,但較正統印歐語已經極為簡化。
英語和德語的比較:
Der Hund beisst den Man.
The dog bites the man.
狗咬了人。在德語裡所有的名詞冠詞都要變性。狗和人的位置可以對調,意思是不變的(這個會讓母語為分析型語言的人學起來非常驚愕)。
英語則需要把狗放在人之前表示關係。這就是分析型語言。可以看見,這個和漢語一樣。
所以有時我們覺得英語和漢語語法很像。
這個句法轉變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各種語言不但交匯得結果。
盎格魯·薩克遜各種部落的語言交匯:這個相對簡單,都是西日耳曼語。
第一次外來語言交融和和古挪威語。古挪威語是北日耳曼語,和西日耳曼語分支很多年了,兩邊的語法結構已經有很大不同,再加上詞彙量的差別使問題進一步複雜。
然後是諾曼語的進入,法語與英語的進一步交融。當時英國實際使用的盎格魯-諾曼語就是一種基於法語的混合語言。
語言大交融的結果就是會簡化,人們為了相互能夠聽懂,就會先把基本的詞彙意思搞明白,然後透過分析型的表述進行溝通。比如說,你可以指著自己的嘴巴表示吃,然後指著一條魚。就懂了:“我 吃 魚“。這個時候,就不需要再在我、吃、魚三個字上進行各種字形變化表意了。透過語彙順序和邏輯來表意。
這就是洋涇濱語或克里奧語。
雖然同出印歐語,同出日耳曼語,但發展演變出來的不同語言早就不能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結果就是產生洋涇濱語、發生語法簡化。然後,透過各種民族語言的交匯,又會使得表達內容的詞彙量極大豐富,人們更加可以透過上下文來表意。英文就從綜合型語言向分析型語言轉化。
所以英語就是一個大洋涇濱語。在各種語言相互影響下,語法不斷簡化,才有了今天。
簡化的語法也是英語通行天下的重要原因——它之所以是一個大部分人都覺得比較好學的語言,乃在於它本來就是一個很多不同的人在使用的語言。
德語的發音是獨立發展的,語彙大量使用日耳曼語語彙,拉丁影響少很多,句法介乎於英語和古印歐語之間。
這都是兩個語言歷史發展不同所致。但同時也賦予了兩種語言在傳播上的不同生命力。
英語是一種日耳曼語,在5~7世紀時由盎格魯撒克森人帶到英倫島嶼。盎格魯撒克森在今天的德國西北部,丹麥西部和荷蘭等地,。
向上追溯,德語、斯堪的納維亞、古代英語都是從原始日耳曼語發展出來的,因此是同源。再往上,古日耳曼語又是印歐語的一支。
關於現代英語和德語為何差別這麼大,主要從三個方面講,發音、語法、詞彙。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但對民族歷史、歷史語言等有些興趣,可以就這些個問題大概簡單的介紹一一下。
一、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發音/語音。
在語言透過現代工具包括音標、錄音,教育工具及大規模普及教育,政治驅動及國家自上而下確定的標準化語言之前,每個地方經過幾代人發展都會形成自己的口音,然後到一定的時點,發音就已經很難或無法和多代以前的人的發音或同源的的住在其他地方的人口相互聽懂。譬如光說荷蘭,丹麥,德國很多地方的方言,相互是聽不懂的。一個山頭一個話。這是自然發展的結果。
如果是在兩個地方,人口發展出不同的歷史文化認同,那就可能成為兩種民族,進而,兩種民族說的話可能就會被各自進一步認定為兩種“語言”(而不單純是口音)。比如說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烏克蘭與和俄羅斯語。
總之,語音是最不穩定的,幾代就可以發生變化。即使到了20世紀,英語發音也在發生些微的變化。這個就不展開了。
二、然後是詞彙。
英國是一個歷史比較複雜的地方。最早是凱爾特人居住(凱爾特人是另一種從歐洲大陸過來的操另一支古印歐語人。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五世紀,英國南部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這段時期是受拉丁羅馬文化影響的時期。但這兩段時期對後來所說的English影響不大。
英語的歷史是從公元五世紀操日耳曼語的盎格魯撒克森人入侵開始的。他們帶來的歐洲西北部的日耳曼語發展演變成了古英語(Old English),這就是英語歷史的開端。
這個時候古代歐洲大陸的日耳曼部落的語言差距不大,(差距不大並不是說互相能聽懂,一個山頭一個話,幾代人就相互聽不懂了)。
之後在12世紀到15世紀是所謂的中古英語期(Middle English)。這段時期英語的詞彙受到較大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斯堪的納維亞的入侵者即維京人。這些人在英國北部沿海入侵併定居下來,直到今天還永久性地影響了英華人的基因池。這些人也是日耳曼人,只不過是 操的是另一襲分支即北日耳曼語中的古挪威語(Old Norse)。維京人給英國本土帶來了很多新的詞彙,主要是一些日常用語。
其次影響更大的是12世紀的來自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入侵及對英國的統治。諾曼人祖上也是維京人,來自今天的丹麥和挪威,因此也是日耳曼人。他們經海路入侵了諾曼底,居住下來,與當地人同化,結果成了說羅曼語/法語的民族。他們入侵英國後將法語帶到了英國,法語及盎格魯-諾曼語(一種在英倫發展出的以諾曼法語為基礎的融合語言)成為皇室宮廷和政府的正式語言。接上的普羅大眾下里巴人當然還是操英語。
這個諾曼人統治的時期對英語詞彙影響非常大,迄今英語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詞彙來自這個時期的諾曼法語。大部分都是上層建築詞彙(政治文化藝術法律等)
作為一個海島國家,英國繼續大量的跟歐洲汲取文化,至新教改革之前,吸納了大量拉丁文的宗教用語。莎士比亞時期早期現代英語發展出來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書寫作品大量的借鑑拉丁和希臘文化,出現了大量借用詞。這是英國與歐洲積極文化交流的結果。法語化數百年的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拉丁/諾曼文化交流起來也很容易。
拉丁詞彙佔據了英語詞彙另外很大一部分。
至今,英語書寫中,正式的政府或商務檔案裡的大詞基本基本不是法語就是拉丁語起源。
德語就沒有英語的這些國際化影響,上層建築的詞彙裡還是大量使用日耳曼本土語彙。
英語受多種語言影響,因此詞彙非常豐富,這一方面使得它更容易與歐洲大陸的拉丁諾曼文化接觸交流,另一方面是句法轉變的原因之一
三、語法
英語和德語的語法是極大不同的。
目前歐洲大陸的各種現代的日耳曼語基本還是印歐語系的綜合性語言(synthetic language)——只是都較古代的綜合性語言有了不同程度的簡化。
最原始的印歐語的名詞有三個性(陰陽中),三個數(單雙復)和八到九個格的變化,廣泛地利用詞綴和詞幹母音的變化來表達語法意義;名詞和大部分形容詞和大部分形容詞有格、性和數的變化;動詞有時態、語態和語體的變化,主語和動詞在變化中還有互相的呼應。
這就是我們學習德語、俄語、法語等各種印歐語言非常困難的原因。越接近古代的印歐語言,句法越複雜。
古英語就是這樣的語言。
而現代英語已經轉向分析語言(analytic language)..所謂的分析語言就是不是透過詞形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主要透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
英語作為從綜合語向分析語過度的語言,主要是透過語序、虛詞、上下文來表達意思,儘管我們還要學很多時態、變性,但較正統印歐語已經極為簡化。
英語和德語的比較:
Der Hund beisst den Man.
The dog bites the man.
狗咬了人。在德語裡所有的名詞冠詞都要變性。狗和人的位置可以對調,意思是不變的(這個會讓母語為分析型語言的人學起來非常驚愕)。
英語則需要把狗放在人之前表示關係。這就是分析型語言。可以看見,這個和漢語一樣。
所以有時我們覺得英語和漢語語法很像。
這個句法轉變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也比較簡單,就是各種語言不但交匯得結果。
盎格魯·薩克遜各種部落的語言交匯:這個相對簡單,都是西日耳曼語。
第一次外來語言交融和和古挪威語。古挪威語是北日耳曼語,和西日耳曼語分支很多年了,兩邊的語法結構已經有很大不同,再加上詞彙量的差別使問題進一步複雜。
然後是諾曼語的進入,法語與英語的進一步交融。當時英國實際使用的盎格魯-諾曼語就是一種基於法語的混合語言。
語言大交融的結果就是會簡化,人們為了相互能夠聽懂,就會先把基本的詞彙意思搞明白,然後透過分析型的表述進行溝通。比如說,你可以指著自己的嘴巴表示吃,然後指著一條魚。就懂了:“我 吃 魚“。這個時候,就不需要再在我、吃、魚三個字上進行各種字形變化表意了。透過語彙順序和邏輯來表意。
這就是洋涇濱語或克里奧語。
雖然同出印歐語,同出日耳曼語,但發展演變出來的不同語言早就不能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的結果就是產生洋涇濱語、發生語法簡化。然後,透過各種民族語言的交匯,又會使得表達內容的詞彙量極大豐富,人們更加可以透過上下文來表意。英文就從綜合型語言向分析型語言轉化。
所以英語就是一個大洋涇濱語。在各種語言相互影響下,語法不斷簡化,才有了今天。
簡化的語法也是英語通行天下的重要原因——它之所以是一個大部分人都覺得比較好學的語言,乃在於它本來就是一個很多不同的人在使用的語言。
德語的發音是獨立發展的,語彙大量使用日耳曼語語彙,拉丁影響少很多,句法介乎於英語和古印歐語之間。
這都是兩個語言歷史發展不同所致。但同時也賦予了兩種語言在傳播上的不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