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獅

    王者爭霸-安哥拉之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VS中亞征服者帖木兒

    奧斯曼土耳其的祖先是位於古老東方的突厥人,6~7世紀之時,隋、唐兩個王朝開始對其討伐,並且滅突厥國。一些突厥人流亡到中亞地域,當塞爾柱帝國強大之時,數千部眾的奧斯曼不過是一個依附於身邊且微不足道的小部落,面對強大的蒙古人,他們不得不聯盟一處,直到蒙古人不再強大之時,這支小部落迅速崛起,經過連年征戰,到了14世紀中葉,使之成為一個強大帝國---名:奧斯曼土耳其。

    當奧斯曼還沒有做強做大之時,蒙古人雖然已經不如當初,但是另外一個崛起的國家隨之強大起來,這就是帖木兒建立的帖木兒帝國。這個失去了兩根手指並且瘸腿的跛子帖木兒垂涎著整個世界,他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後人,其實這不過是騙人的鬼把戲。他跟蒙古人沒有什麼關係,不過是欽察汗國所管轄的突厥化蒙古人罷了,但他堅稱自己的母系擁有蒙古乞顏部黃金家族的純正血統。

    帖木兒一直做著重建大蒙古汗國的美夢,因此不惜血腥擴張版圖,首先奪取了西欽察汗國,然後吞併了東欽察汗國,接著是花剌子模、敘利亞、金帳汗國.......甚至把刀鋒還曾一度指向了東方大帝國-大明王朝。但他知道自己的勢力不足以與大明爭鬥,因此蓄勢待發,一面假意稱臣,一面鞏固實力,征伐周邊國度。

    1399年,帖木兒入侵土耳其管轄的安納托利亞,並且將其屠城。1402年,被惹怒的土耳其蘇丹集結大軍要與帖木兒決戰於安哥拉,這便是中亞歷史上最著名的-安哥拉之役。

    土耳其蘇丹巴耶賽特一世親率7萬土耳其大軍在安哥拉東部山林地帶設防,因為這種地域不利於帖木兒強大騎兵的作戰。帖木兒見自己的騎兵不能發揮其優勢,於是改變戰略,採用迂迴戰術,改為從南面進攻其側翼。土耳其大軍面對帖木兒大軍,雙反展開廝殺,由最初的攻防戰發展為白熱化的肉搏戰。而此時帖木兒的後援陸續趕到,最終人數為15萬人。

    帖木兒大軍將安哥拉層層包圍,切斷水源和食物供給,並且使用從蒙古人那裡學會的恐嚇戰術,他們將腐爛的屍首用投石機投入城中,並且頻頻發動進攻,對土耳其守軍進行疲勞戰術。最終安哥拉城池被打破,土耳其大軍一部分為榮耀而戰時,一部分選擇繳械投降,但是帖木兒隨即下令斬殺這些投降計程車兵。土耳其蘇丹巴耶賽特一世受傷後被俘,因為帖木兒不對其救治,加之其傷心過度,沒有多久就死了。因為安哥拉守軍的抵抗使得帖木兒大為惱怒,他使出了他的慣用伎倆-屠城!

    安哥拉一戰,土耳其幾乎全軍覆滅,並且由此引發了奧斯曼帝國內部的危機,原計劃對拜占庭的作戰計劃只好作罷,讓東羅馬帝國的歷史又得以延續數十年。

    帖木兒贏得了戰爭,但是也膨脹了自己的慾望,他認為自己是無敵於世的,既然能打敗強大的土耳其,同樣能打敗大明王朝。

    攻陷安哥拉一年半後,跛子帖木兒率軍離開撒馬爾罕,開始了他的東征大明之路。不過這個狂妄的跛子最終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在半路上他因為飲酒過多而暴卒。史載他死前留下了一句“吾復生之時,世界將膽顫心驚!”。不過這句話也只是說說罷了,等他的棺槨最後一次被開啟之時,已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但傳聞他在死前曾留下詛咒,並且將其帶入棺槨之中,這就是著名的“帖木兒的詛咒”,據說應驗到了蘇軍頭上。

    也恰恰是他遠征大明的計劃,讓土耳其和歐洲都鬆了口氣,如果不是他改變了計劃,也許歐洲大陸又要被他燃起戰火。也正是他的東征計劃,讓土耳其帝國有機會重新壯大,成為最終的奧斯曼土耳其大帝國。

  • 2 # 昭楊

    謝邀,問題說的應該是1402年安哥拉戰役(這是個過時的譯法,其實在今天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附近,和非洲那個安哥拉毫無關係),是蒸蒸日上的奧斯曼蘇丹國(當時沒有土耳其的概念) 和 東方的帖木兒之間的一次對決,這次戰役奧斯曼帝國大敗,蘇丹巴耶齊德一世戰敗被俘,不久自盡,奧斯曼蘇丹國也亂作一團,並因此陷入十年的內戰中。不過,由於帖木兒很快回軍東撤,準備入侵大明,並且在出發征服中國之前去世(1405年),這導致帖木兒的這次勝利從長遠看來並沒有那麼重要,奧斯曼蘇丹國很快獲得了喘息之機,並重新崛起了。

    莫臥兒帝國所藏安卡拉之戰圖

    我們看看1402年前奧斯曼蘇丹國的態勢,這個時候,奧斯曼蘇丹國雖然不能和1617世紀直逼維也納城下,領土橫跨三洲的奧斯曼帝國相比,但此時也算是躊躇滿志,除了統一小亞細亞半島之外,征服的觸角已經深入歐洲。

    1387年奧斯曼軍隊佔領希臘重鎮塞薩洛尼卡,然後再1389年在第一次科索沃戰爭中徹底擊敗塞爾維亞,1396年尼克波利斯之戰,徹底擊敗神聖羅馬帝國西吉斯蒙德領導的中世紀最後一波多國十字軍。總之在帖木兒西征前,奧斯曼帝國已經在歐洲有穩固的地盤,目標集中在征服君士坦丁堡之上。

    而帖木兒帝國近乎同時從今天烏茲別克一帶快速崛起,先是統一了東西察合臺汗國,然後征服了阿富汗,伊朗,進一步佔領了巴格達,建立起了一個大帝國。在1390年之前,帖木兒對其東西兩大強鄰,明帝國和奧斯曼蘇丹國還是比較友好的,但隨後伴隨著帝國野心的膨脹,開始扣留兩國使節並準備發起更大規模的征服戰爭。

    帖木兒確立了先西后東的策略,先選擇了奧斯曼蘇丹國下手,於是率十萬大軍西進,準備拿下奧斯曼蘇丹國重鎮安卡拉城。奧斯曼蘇丹巴耶奇特一世當然嚴陣以待,集中優勢軍力,在安卡拉城東方的森林截擊帖木兒軍隊。殊不知帖木兒軍隊反而繞到了奧斯曼軍隊的側後方,迫使後者移動。

    其實這還是蒙古西征時的策略,充分利用遊牧騎兵的機動性迫使奧斯曼軍隊改變既定陣地佈局,讓後者在移動中不斷暴漏缺點,找到時機一舉殲滅。

    從戰役的後果看,帖木兒的勝利是十分輝煌的,不但最終佔領了安卡拉,還幾乎殲滅了奧斯曼蘇丹的十萬大軍,並俘虜了蘇丹本人(蘇丹很快自盡或者被迫害而死),讓奧斯曼陷入了十餘年的內亂之中,延緩了歐洲所受到的壓力。

    不過帖木兒並未趁機擴大戰役後果,沒有給奧斯曼帝國的國運帶來決定性影響。和蒙古西征類似,帖木兒帝國的擴張趕不上軍事勝利的腳步,同時,因為帖木兒在勝利後很快班師返回撒馬爾罕(烏茲別克),並開始籌劃遠征明帝國的行動。因此,帖木兒帝國沒有對奧斯曼殘部趕盡殺絕,讓後者在四分無裂中又逐漸統一強大起來。1405年,帖木兒在東征明朝途中去世,帖木兒帝國陷入分裂,奧斯曼又慢慢收復了土地,最終於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成為近代早期歐洲人的夢魘。

    所以,是蒙古式作戰方式讓帖木兒大敗奧斯曼蘇丹國,但帖木兒因為志在征服明朝,無心西顧,讓這場戰役只是延遲了奧斯曼的崛起,並沒有對其造成毀滅性的損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史前會不會出現過比現在更文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