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只愛可樂
-
2 # 黃淵博
這個需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從孩子方面和孩子認真的溝通與交流,讓孩子懂得從小學會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第二個方面是從妻子入手,讓媳婦明白女兒在慢慢的長大,需要自己獨立的空間,這樣的溺愛是會讓女兒沒有抵抗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想任何一個愛女兒的母親都是一個講道理的人,道理說通了,那麼問題就會解決了。
-
3 # 小小思維家
要溫柔愛孩子,但一定不能溺愛嬌慣孩子。我們不會一輩子都守護著孩子,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不溺愛不嬌慣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精彩的人生。如何才能做到不嬌慣不溺愛孩子?
孩子要自立
在家裡,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
在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苦,就讓他吃吧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捱餓。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學會堅持
其實,讓孩子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這都是必要的。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無論是與子女相處,還是教育孫輩,都要時刻記住我們不欠孩子的,孩子需要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我們也總有一天會退出孩子的生活,他們終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孩子11歲了還跟媽媽一起睡,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想改變這種情況,需要父母共同的努力
1.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夫妻相互關愛,家庭和諧融洽。
2.夫妻多抽時間陪孩子,可能更多的是媽媽的陪伴,孩子同樣需要爸爸的陪伴,一個家庭裡父母的共同的陪伴很重要。
3.作為父母,要適當的狠一點,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畢竟父母不可能陪他一輩子,該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
4.遇到問題多溝通,不光是夫妻間,親子關係也需要多溝通,11歲的孩子應該是能懂道理的。
5.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除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也不容忽視。
培養一個孩子,不是光媽媽的責任,父親也不能缺失,初為人父人母,沒有誰是完美的,教育也是一樣的,需要的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