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仙掌娃娃

    在消化程度方面,大米和麵食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容易消化的食品。但是如果按重量來說呢,米飯含水量比饅頭、烙餅等麵食高,因而單位重量的熱能比較低。這可能就是有人埋怨“吃麵食容易發胖”的原因吧。在蛋白質方面,雖然面的蛋白質數量比米中高些,但是其中蛋白質的質量卻比米低。面中含有40%的“醇溶蛋白”,其中嚴重缺乏賴氨酸;米中“醇溶蛋白”含量低於20%,米蛋白的生物價值在常見穀類中較高。也就是說,在蛋白質利用率方面米和麵又扯平了。在維生素方面,以前生活水平低、副食很少,吃米確實容易患營養缺乏症。可如今各種雞、魚、肉、蛋換著吃,維生素B1不再成為主要問題,麵食的優勢也就難以體現

  • 2 # 老頭哥兒

    說兩句外行話,關它米飯還是麵條的,做好吃飽就是營養,肚子餓的時候,還講營養?有飯吃著就香。

    現在女人們都愛美,為了漂亮而瘦身,不想補營養,營養過大,容易長胖,自己覺得不美呀。

    男人們也不想進過多的營養,營養一大,什麼東瓜肚,啤酒肚就出來了,也不美觀,多少人在健身呀。

    真正想補營養的人,如病人,生孩子餵奶者,身體瘦弱欠佳者,老來缺營養者,可以用正確的飲食方法補補。

    我個人覺得麵條和米飯人吃下去,營養都差不多,無論米飯還是麵條煮熟的太爛,營養會流失點,煮熟的正好營養自然跑不掉,進了肚全是營養。

  • 3 # 根2的平方

    都有營養。總的來說,兩者略有差別,但差別不大。

    米飯和麵條都屬於主食。咱華人,由於地理環境的緣故,造成了南方人喜歡大米飯,北方人更愛麵食。更多的是個人喜好和飲食習慣及口味的差異,其他的差異不大。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什麼是營養。

    你所說的營養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攝入生物體的食物成分。

    營養素分為: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無機鹽)、水、纖維素7大類。

    具體來說:

    碳水化合物:兩者含糖量差不多,單位食物所能提供的熱量沒有多大區別。

    蛋白質:在蛋白質方面,麵粉含量比大米高,但質量比大米低。簡單來說,綜合考慮必需氨基酸比重、蛋白質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等,大米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因此,如果同時考慮蛋白質的數量和利用率兩個因素,大米和麵粉基本上不相上下。

    膳食纖維和維生素:《中國食物成分表》中的資料顯示,跟同等重量的大米(稻米)相比,麵粉(標準粉)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鈣、鉀、鎂、鐵、硒等大多數的營養素含量要高一些,其中,膳食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E和鈣的含量是大米的兩倍多。

    鋅:在鋅含量上,大米略高一點。

    但是注意哦,大米和麵粉都是經過精細加工的主食,它們提供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總量很少,這方面含量的些許差別其實影響微不足道。要想從主食中獲得更多營養,還是應該粗細搭配,用綠豆、燕麥等粗糧代替一部分精米白麵。

    總之,兩者差別不大。自己喜歡吃那個就吃哪個好啦。

  • 4 # 農村剛娃

    米和麵都是華人的主食,只是區別在於南方人更傾向於吃米飯,北方人傾向於吃麵食。兩者主要的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同時還含有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下面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食物成分表》(2015版)資料顯示,100g米飯和水煮麵條的成分對比:

    米飯:熱量為117大卡,碳水化合物為26克,脂肪為0.3克,蛋白質為2.6克;

    麵條:熱量為109大卡,碳水化合物為24.2克,脂肪為0.2克,蛋白質為2.7克。

    從以上資料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兩者所含的蛋白質、膳食纖維、鈣、鎂、鐵、鋅等多種身體所需礦物質含量都十分接近,兩者的營養成分差距實際並不大。因此也沒有哪個更營養的說法了。

    米和麵哪個更營養?

    米和麵哪種更適合做主食?

    從上文中我們瞭解到,米和麵的營養價值相差並不大,但有些人一定得吃麵條才會覺得胃裡舒服,另一些人則反之。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只是個人長期的飲食習慣而已,同時還與米和麵的品種、產地、加工的精度、烹調的方法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不能簡單地說米和麵哪種更好,而是要選適合自己的主食。

    不同人群適合吃什麼?

    1、健康人群:光吃米、面,其實都不算是最好的主食選擇,儘量少吃精白大米和精白麵粉,多加點雜糧雜豆和薯類,並和菜餚合理搭配,才能獲取更全面的營養。

    2、過敏人群:少數人可能對小麥中的某種蛋白質過敏,不易消化,不適合吃麵食。   

    3、減肥人群:由於同等質量下,水煮麵條比米飯飽腹感更高,更適合減肥人群。(不過只要控制米和麵的食用量在一餐150g以內,都不易發胖)

    4、胃食管反流及消化性潰瘍癒合期患者:喝麵湯或粥反都不利於恢復,這時適合吃水分較少的米飯。   

    米和麵哪種更適合食用?

    米飯烹煮小技巧

    1、洗米一定不要超過3次。如果超過3次後,米里的營養就會大量流失,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也會減少。

    2、先把米在冷水裡浸泡1個小時。這樣可以讓米粒充分的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米飯會粒粒飽滿。

    3、蒸米飯時,米和水的比例應該是1:1.2。量,用食指放入米水裡,只要水超出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

    4、如果您家裡的米已經是陳米,沒關係,陳米也可以蒸出新米的味道。在鍋里加入少量的精鹽或花生油,記住花生油是必須燒熟的,而且是晾涼的。只要在鍋里加入少許就可以。

    麵條怎樣煮好吃

    1、煮掛麵和幹切面的時候,鍋內的水不要太開,等麵條下鍋開鍋後用中火煮,因為幹切面和掛麵本身很乾,用大火煮,水溫很高,使表面形成一層黏膜,熱量無法向裡傳遞。形成硬心和麵湯糊化。中火煮時,邊開邊點些涼水,使麵條均勻受熱。

    2、煮掛麵鍋中的水剛冒氣時就放掛麵,攪動幾下後蓋上鍋蓋,水開時放點涼水進鍋,稍煮即可。這樣煮掛麵,熟的很快而且不粘湯,好吃。

    3、煮麵條的時候在鍋中加少許食鹽,這樣煮出來的麵條不糊爛,也可以加一湯匙菜油,麵條不但不會粘連,且能防止麵湯起泡沫,溢位鍋。

    4、煮切面在下面時適量加點醋進去,這樣可除麵條的鹼味,煮熟後蓋著鍋蓋悶5分鐘,這樣的麵條比較滑,而且湯汁比較稠。

  • 5 # 在靚仔中醉生夢死

    在中國的飲食習慣中,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麵食與大米相比,到底誰的營養價值高呢?我們知道,人體最需要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這五大類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它是構成人體組織不可缺少的成分。那麼,我們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質是從哪裡來的呢?就目前來說,大約有一半是從糧食中獲得的,而麵粉所含的蛋白質要比大米高。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平均約為7.3%,而小麥麵粉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1%(小麥品種決定了蛋白質含量,一般在9-13%,我們取均值)。我們按定量,如果每人每天消耗750克糧食,那麼吃大米每天可獲得蛋白質約54.8克,而吃麵粉每天可獲得蛋白質82.5克。所以就營養價值來說還是面高一點,不是有句話說吃麵養胃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一個很大方的人交朋友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