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小明心理團隊
-
2 # by創可貼
70、80、90、這三代人,差別是很大的。
那為什麼會有差別產生和出現呢?有外在的社會因素,因為社會風氣和環境改變了。人的意識觀念也在不斷的完善。這時社會進步帶來的好處。同樣,進步也是一把雙刃劍,即有益,又容易產生分歧。
比如,追隨的手機的出現,老一輩人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捉摸的懂這個系統。而一個小孩只要把手機捧到手中,很快就能其樂融融。這體現的,不僅僅是語音上的代溝,更是學習上的兩極話。像以前盛極一時的喇叭褲,對於現在的時尚也未免顯得不夠那麼完善。這便是進步帶來的社會觀念,並確確實實,潛移默化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因此,在這個世紀,第三千禧年,時代仍然會繼續朝著科技方面發展和完善。也是如此,而出現大家的經驗認知不夠而對工作產生誤解。70、80、這傳統一代人更是認為工作就是每天西裝革履,拿著手提箱的去上班。因此,出現90靠微商或者自媒體作一些自由職業,其都是認為這是不可靠的,這在他們的眼中也變成年輕人的消遣。當然,隨著社會風氣的推進,也更是存在更多的70、80後加入這個群體。因此,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慢慢的消失和得以化解。
但更多的是70、80後對人生存男人就是成家立業,女人還是相夫教子。但其實不然,現在也出現好多人選擇丁克一族或者單身未免顯的有些格格不入。隨著時間的推進,社會進步,這個問題也是得以解決而不存在的。
那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大部分的70、80後都有家庭,和一段奮鬥史,未免喜歡用長輩口吻教導我們要敬業,踏踏實實的工作,好好學習。但也是因為各方面的約束,一旦失去這一份來源生活就會陷入拮据,這樣的趨讓,其地位也出於弱勢。經常受到領導壓迫。而忍氣吞聲。而我們90後更多的是追求實質,不喜歡被訓。你可以繼續作你的老闆,我可以為你幹活,但你不能寫違背的資訊,讓我們考慮職業的時候產生誤會而還要加班。這是讓人難以忍受而受不了的。
然而,不管怎麼樣。社會進步都是一種好事。90後大可不必活著別人眼中的模樣,而有我們的個性和形象。70、80其實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但也有弊端,要是能做到互相學習,互相切磋,共同進步也就更好了。畢竟,社會風氣是靠每個人對每個人的影響反映出來的。當然,這種趨勢也終將趨向於完善。
-
3 # 依涵時光
70年代生活條件相對比較艱苦,所以70後出生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吃過生活的苦頭,他們懂得珍惜生活,珍惜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對於一份穩定的工作不會輕易丟掉,追求踏踏實實平平穩穩的安逸生活。等到80後出生時,生活物質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變,80後基本沒有吃過生活的苦,獨生子女多,但他們也並沒有嬌生慣養,大部分的80後還是比較獨立的,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工作對他們而言並不光是為了生活,也是為了實現人生目標和理想,生活品質與對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比較看重的。90後從小生活無憂無慮,幾乎不能感受什麼是生活的苦,往往是幾代人寵著長大的,有點溺愛現象,生活的優越感使得90後大部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工作缺乏耐心與熱情,隨心所欲,不開心就辭職,是最吃不了苦的一代人,隨心所欲,追求自由與不受束縛的工作與生活,超前透支消費是普遍現象,由於被保護的太好,所以獨立與抗壓能力相對來講,比較欠缺,也比較急功近利,我行我素。90後出生在科技技術高速發展的年代,所以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這一代的人也往往更具有創造力。
回覆列表
大腦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有人研究這個和大腦結構之間的關係,對70後、80後、90後的大腦結構做了研究,發現這每一代人的大腦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60後的大腦結構與70後的不一樣,70後的與80後的不一樣,80後的與90後的不一樣,在西方最明顯。大概是從70後往80後這裡就有了一個分界線,他們把這個分界線叫做數字一代。
數字一代的意思是大腦認知更善於處理我們這個年代的所謂的手機資訊,比如電腦資訊,比較容易處理數字資訊,大腦的分工喜歡同時處理兩三件事情。比如你們喜歡一邊看手機,一邊看書,這就是個分工。但60後、70後的大腦是不能這樣工作的,看手機還得看書,他的大腦沒法完成這樣的一種分工方法。這種分工方法就像是高中生學過的電路的基本原理,有串起來的電路,有並行的電路。
60後和70後的大腦不喜歡並行,不喜歡兩個燈泡同時亮,不喜歡大腦區域裡同時被啟用,忙不過來。喜歡的是把大腦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時候。比如我們給大腦做一個掃描,如果是60後的人,會發現他的大腦往往是在一個區域裡是被啟用的,其他區域相對安靜些,代表他們的工作狀態是種專注的工作狀態。但是在西方進入到80後之後的人就變成看會兒手機,聽會兒音樂,看會兒文字就下班了。大腦喜歡同時處理兩件甚至三件事情,這是大腦結構上的差異。一方面代表著注意力資源在分配,喜歡用一種分神的方法來學習。
現在如果讓一個80後(當然中國的80後還達不到,這與電腦和手機的使用有關係,西方是從80後開始的,中國要從90後,甚至00後開始。)大腦分工的數字,比如一會兒看電視,一會看手機,大腦一直這樣大量切換,從小這樣訓練,結果就是學習時不能專注,因為專注時他會睡著。大腦這片過度專注時反而會睡著,必須要保持大腦這樣跳著走,才能保持清醒。所以,他們這代人看書時一定要有東西在旁邊響著,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的,就是這種風格。當然,這風格的風險是另外一回事,在此不說。這就叫做認知,大腦認知就是這樣的,他們的認知模式,看待事物的方法不一樣。
大腦結構不同導致認知不同我們剛才說了認知的問題,再來想想,既然認知有這麼大的區別,那麼,你如果培養你的小孩,如果是一個00後,你要培養他的大腦是一個以後各種各樣分工的方式,還是專注的方式呢?你會選擇哪種?分工的優勢是大腦分神的,同時一邊學習一邊聽耳機音樂,但是當他在小學學習時聽音樂你同意嗎?你雖然嘴上說希望他大腦分工模式,但他上學時你就不願意了。分工的好處是同時處理幾件事,壞處是他的注意力在某件事上的加工深度不夠。
人的大腦認知講加工深度的,比如隨便拿幾本心理學書,你看一眼,加工深度很淺。但世界上所有古代的人,由於資訊很少,看到任何東西都會思考,加工深度很深,從一個現象可以想到好多好多東西。就像莊子喝了幾兩酒後醉了,夢見自己是蝴蝶在天上飛,回來後又變成莊子了。就因為這個事情,莊子在哲學史上有重大突破,就是人和自己的映象關係,這在西方哲學20世紀才建立起來。莊子做了夢就出來了。但你喝了幾兩酒後,也不不能產生認知上的突破,為什麼?因為你不會再對任何現象進行深入思考了。所以,大腦的分工如果用並行方法工作,壞處就是大腦思考深度不夠。換句話說,所有90後人的大腦加工深度淺,並不是說他們不能深度加工,而是他們習慣於淺度加工。但他們同時可以處理多種任務。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既然你能同時處理幾個,肯定每件事加工不夠。
這是為了應付未來世界對人大腦的要求,而其缺陷非常明顯,就像人們常說的腦殘一代出來了。他們說的腦殘就與我們說的認知結構意思有關,就是新一代人的大腦認知模式不一樣,這在60後看來是腦殘的。但是在他們看來會覺得你們這些人活的太刻板。60後、70後的人有什麼特點呢?他們特別容易被教育,因為他們的大腦是專注的。大腦專注的人特點是容易被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