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大大大朵er

    就我自己來說的話 我是女性 自從結婚生寶寶以後加上工作的性質 就已經是隻有家人沒有朋友了 我今年27 有時候想出去逛逛街買點東西 想來想去都沒有可以約到一起的朋友 算了吧 叫上妹妹或者媽媽一起出去 有一些以前的朋友也僅限於微信聊聊天而已 所以我很認同這句話 當然人各有不同 有些人一直身邊都是朋友不斷的 我說的也只是我個人的感受 謝謝

  • 2 # 宅日常強

    不認同!

    一個人,一定要有知己體己的朋友,這與年紀無關!

    誠然,在中年的時候,我們的確會因為生活、經濟等各種壓力所迫,整日忙於生活,根本沒有時間去管朋友之類的交際。

    但這種需要靠交際來維護關係的朋友,其實,算不得是真正的朋友,充其量也就是酒肉朋友(說的難聽點)

    其實,真正的朋友,並不是需要平時太過親密的接觸,只要在有需要的時候,一通電話,讓他知道,他就會出現的!

    真正的朋友,是會給予你真正需要的幫助,當然,如果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你也會盡力去幫的人。

    一個人,一輩子,其實朋友真的不在多,交心的,一兩個足以。

    家人,固然重要,可朋友,同樣是很重要的角色,我們的生活絕對離不開朋友的陪伴!

  • 3 # 你好我是劉先生

    小孩子講道理,叫懂事。成年人明是非,叫通情達理。通情達理,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而是承認生活是有遊戲準則的,懂得並且願意遵守——有所堅持,有所畏懼。

    後來接觸到越多的人,經歷越多的事,就越能深刻的感知通情達理的重量。容易相處的人,從來都是知道適可而止,懂得禮貌和尊重,而不是任何時候都像小孩子一樣,不高興就哭鬧,不合心意就發脾氣。

    一直覺得,人和人之間相處,是有一定準則的。帶著最起碼的尊重和理解,就算意見不合吵起來,也不會影響感情的。最怕不講道理,對人性沒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成人的模樣,小孩子的脾氣,肆無忌憚。

    《甄嬛傳》裡有一句臺詞:“人情世故這種事,不能周全大家,便周全自己,任何時候自己的原則底線不應該去觸碰。”

    確實如此,無原則的遷就,不懂得拒絕,會給別人得寸進尺的機會,無底線的心軟,就是對別人的善良,對自己殘忍。

    真正的成熟,是做一個不好相處的人。想要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受到尊重,首先得學會不那麼合群。

    王小波說:“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這個世上,真正值得你費心的,只有親人和三兩知己。不必那麼費力強迫自己去合群,懂你的人,自然會與你成為一個群體,不懂的你的人,始終與你不是一類人。

    獨處,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自我成長,減少不必要的迎合與委屈,能讓人在沉默中積累自己,沉澱自己,更容易讓人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其次別太好說話。或大或小的請求,一心軟你就答應,讓你感到為難的事,一妥協你就接受,原諒別人的錯誤,留給自己傷害。

    可是,很多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習慣了你的大度,便忘記了收斂,得寸進尺地向你索取更多,你的好說話,會成為他們不在乎你、不尊重你的憑藉。人心換人心,真誠換真誠,請把你的愚善收起來,別那麼好說話,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曾以為高山流水遇知音,萍水聚逢的人會因相見恨晚而惺惺相惜;曾以為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到了對的人,從此便心有所依牽念一生。可為什麼春花秋實歲月流轉,那份義結金蘭的篤定和心有靈犀的美好都敗給了時間?卻原來,相識容易相處難!

    人,永遠都是相互的,正如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說:“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別人愛我們。”所以不管朋友之間,還是情侶之間,人與人相處,貴在換位思考。

    能換位思考的人,會待人以善。孟子有言:“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與人為善”,是“君子”品行修養的最大標識;崇尚“與人為善”,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與人為善”告訴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要將心比心,待人以善,廣結善緣。而能做到換位思考的人,必然是葆有一顆善良的心,因為他總能毫不猶豫地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濟困扶危、雪中送炭。

    善良的他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些陷於窘迫之境的人,如果換成是“我”會怎樣,又或者換成是“我”的親人會怎樣。善良,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愛與悲憫:他會時時告誡自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所以他會一次次地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內心的善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本善良,自會待你良善!

    能換位思考的人,會待人以誠。很認同這樣一句話: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誠的日積月累;而信任的崩潰,一句謊言就夠。行走塵世,許多人信奉的是“你真我也真”:只要你對我真誠,我就對你真誠。細忖一下,“你真我也真”的處世之道,雖也在冠冕堂皇地標榜“真誠”,但脫不開“自我”、“利我”的底色,多少帶有被動的意味。

    而能換位思考的人,更在意他人的感受,所以會用積極的態度主動向對方表情達意。因為他相信只有自己先袒露真實的心意,待人以誠,才能換得對方的真心誠意。即使換不來對方同等的迴應,哪怕是沒有迴應,他也會在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中獲得一份灑脫與超然。

    學會在現實而依然有規則可循的成人世界裡,用跟年齡相匹配的通情達理,架構自己的生活圈,和自己的豐盈人生。

    最後,希望有一天,如果我們成長了,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不是因為曾經傷得深,而是因為我們在簡單的日子裡,用自己的洞察力,自覺告別了懵懂無知的狀態,懂得了生活的有章可循

  • 4 # 餓了就吃飯

    人到中年,家人確實重要,但朋友不可或缺。

    人到中年看過了太多的人生百態,經歷了無數的悲歡離合,對人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會像年輕人一樣那麼的血氣方剛,做事不考慮後果。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精力和閱歷各個方面達到頂峰。

    也負有更大的家庭和社會責任,父母已經老去,孩子還未成年,都是依靠你的人,而你已經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逐漸增加,而有一些壓力不可能和家人說,憋在心裡又不舒服,這時有一倆好友,可以無話不談,坐在一起,幾瓶啤酒,幾支香菸,可以無限的放鬆,釋放你的壓力。

    人到中年其實很容易崩潰,因為承擔了更多的壓力,平時如果不注意釋放壓力很容易突然爆發。

    在新聞上看到很多大家認為不大的小事,當事人及其反常的行為卻讓大家不解。其實這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壓抑了太久而不懂得釋放,遇到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讓你隨時崩潰。

    朋友是良師,是益友,互相比較瞭解,你的煩惱,困惑,壓力,或許也是他曾經有過的。會從不一樣的角度開導你,會傾聽你的訴說,分擔你的煩惱。

    朋友在我們一生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他們不是親人,但有時勝似親人,能互相傾訴,互相幫助,也可以吵得不可開交,但事情過了還是朋友。

    人的一生中有過無數的朋友,其中有些你可能付出了極大的熱情,但最後確把你傷的遍體鱗傷,也曾經懷疑過,迷惘過,是不是真有像影視劇裡那種生死之交。但是友情來了還會百分百的付出,真的不期待回報的那種。一生中能有一個無話不談,可以以命相交的朋友就是你的幸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選出好的LED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