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玖貳零的小丸子

    隋末唐初,突厥對邊境不斷侵擾,為什麼高祖李淵對突厥一再隱忍?其實是當時實力不允許,而做出的無奈選擇。主要從突厥本身和隋末唐初中原帝國形勢來看:

    一、突厥內部

    突厥本身就有強悍的戰鬥基因

    突厥崛起於漠北,由突厥人建立的一個以遊牧為主的部落聯合的國家。馬上民族驍勇善戰,公元560年左右,也就是隋朝建立前的21年前左右,突厥控制北方大部分領土:今天的新疆、中亞河中地區、大興安鄰、遼河流域、鹹海這些都是突厥領土。這些領地都是打出來的。長期的戰爭極大增長了其戰鬥力。

    中原帝國對突厥的統治長期都是名義上的,並未對其進行徹底的改造

    不論是隋朝時期,還是往上的魏晉時期,由或者是唐初時期,中原帝國雖用計或者文武並用使其歸順統一,但都是名義上的統一。突厥首領接受中原統治者的冊封,但是突厥的體制、軍隊等國家機器並未有任何改變,這樣一來侵略成性的基因依然存在

    二、當時的形勢

    隋末突厥強大,中原不足以對抗

    煬帝時期,由於其好大喜功、殘暴征斂,導致各地農民起義爆發,內亂嚴重削弱帝國實力,而突厥在同時期,則因內部統一而轉向強大;東起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等國,紛紛投降於東突厥。東突厥控弦之士多達百餘萬。

    高祖採取和親政策

    高祖李淵起兵之時,根據當時的形勢,為減少壓力,聽從部下提議,和好突厥,親筆書信給當時的突厥可汗。唐武德二年,手下親筆書信的始畢可汗還是揮師渡過黃河支援當時的軍閥劉武周等。準備進攻太原。始畢因病而亡,其弟俟利弗即位,為處羅可汗。高祖將隋朝義成公主嫁給他,開始了和親政策。

    高祖採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羈縻政策

    唐朝初年,高祖李淵即下達詔書,確定了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羈縻政策。這一策略的中心便是不用武力或行政手段把漢民族的制度強加給少數民族,而是讓他們保留原有的生存方式。這也是上文提到的為什麼包括突厥在內的遊牧民族侵略成性的原因,當然這也是高祖李淵迫於形勢的無奈之舉

    公元629年秋,太宗皇帝命令李靖等戰將,統兵10萬,出擊突厥。李靖大敗突厥,降其部眾五萬餘。帝國軍隊一鼓作氣督兵疾進,大破突厥軍,突厥可汗西逃途中被俘。懾於帝國天威,各族尊太宗皇帝為“天可汗”(四夷君長詣闕請上(唐太宗)為天可汗)。

    所以,唐朝初年,面對突厥的屢屢侵擾,高祖皇帝並非不想對抗,而是實力不足以發動以突厥的戰爭,純屬無奈的選擇。

  • 2 # 寧小楊

    隋末唐初,經過多年戰亂,天下初定,人民主要休養生息,國內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面對強大的突厥,李淵只能暫時忍讓避其鋒芒,以待時機。

    再後來唐太宗剛繼位的時候,唐朝的實力也不是突厥的對手,唐太宗李世民也是用計謀讓突厥退兵,等到後來實力允許了才敢出兵攻打突厥。

  • 3 # 清暑殿鏟史官

    文/小女子這廂有禮了

    隋大業十三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在此之前,高祖和太宗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和部署,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便是遣使至突厥,向突厥稱臣。那麼李淵面對突厥的侵擾為何一再隱忍,甚至卑躬屈膝遣使稱臣? 且聽小編分析如下。

    一、形勢所迫

    李淵父子太原起兵之初稱臣於突厥是與當時具體形勢密切相關的。就整個中原地區局勢而言,統一強大的隋王朝統治已經崩潰,天下群雄並起,割據林立。

    與此相反,在中國北方的強鄰突厥族,卻再次崛起,興盛起來,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

    從歷史上看,每當中原動盪之時,周邊的強大的少數民族往往利用這一形勢對中原分而治之從中漁利。

    北齊北周相爭之際,突厥佗缽可汗就曾利用他們的對立,巧妙地運用分而治之的策略,使中原統治者向其稱臣納貢。北齊北周懾於突厥的威勢和不絕的騷攏,都對突厥採取竭力籠絡奉迎之策,北周與其和親,“歲給繒彩絮錦,突厥來京又待以優禮,齊人亦傾庫藏以給之。”

    隋末中原形勢與北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為突厥分而治之,從中操縱提供了更為有利條件。因此,隋末唐初北方的割據勢力,無論是狹隘地只圖生存,還是野心勃勃企圖覬覦天下,都必須首先妥善處理好與突厥關係。

    我們從史料中發現,在北方地區,起事地點和活動範圍與突厥相近的割據勢力大體上都與突厥相結,或受其官職,或對其稱臣納貢。

    據統計隋末北方割據者如:王須拔、魏刀兒、劉武周、竇建德、薛舉、李軌、高開道、梁師都、劉季貞、王世充等,無一例外地卑辭厚幣,臣事突厥。

    二、政治支援

    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在政治上以代王楊侑為帝,遙尊在江都的煬帝為太上皇做幌子,名義上行隋正朔,實質與其他割據者無異。這種客觀形勢迫使唐初統治者不能不慎重地考慮與突厥關係。

    另外,李淵起兵前曾任太原留守,“北備邊朔”,曾與突厥數次交鋒,這一經歷使他對突厥的軍事威勢有較深的瞭解,因此,他比其他人更認識到欲取天下,先必與突厥媾和的迫切與重要。

    高祖起兵前,急欲結好突厥,甚至做出將征戰中所得子女玉帛珍異寶玩無條件奉送的許諾,顯然說明唐起兵之初,對突厥是憚之甚深的。唐初統治者高祖和太宗正是從隋末唐初這種具體的歷史條件出發,做出了與突厥相結,隱忍退讓的政治決策的。

    李唐的卑躬與退縮讓突厥人很是滿意,始畢可汗曾明確表明對李唐的支援,並且建議李淵廢隋主而自立,“苟唐公為天子,我當以兵助之”,並“遣其柱國康鞘利、級失熱特勤等送馬千匹來太原交市,仍許遣兵送往西京,多少惟命。”

    可見突厥對唐起兵代隋是支援的。這就使唐發展自己的勢力,逐鹿中原,沒有了後顧之憂。

    三、軍事支援

    李唐建國之初,在軍事上力量非常薄弱,兵員和馬匹都極其匱缺,面臨的外部局勢和社會條件與其他割據者也大致相當,因此急需外援。

    如前所述,始畢可汗派遣康鞘利援唐,即以馬千匹相隨與唐互市,隋末之際,中原馬匹匱乏,而且羸弱。康鞘利以馬千匹交市,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唐軍馬匹缺乏的困難,對李唐軍隊戰鬥力增強起了促進作用。

    此後,唐與突厥牛馬互市尚有多次,於唐軍事、經濟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此外,唐稱臣突厥也得到突厥精兵之助。始畢可汗許諾“發兵送李淵入關,多少隨所欲”,並且曾“遣康鞘利領騎二千隨文靜而至。”

    這二千突厥精騎初至即“遂下韓城”破屈突通。爾後又參與唐削平群雄的統一戰爭,數年奔波“從平京師”。處羅可汗時,也曾遣其弟步利設率二千騎,配合唐軍,擊敗劉武周。

    自然,從數量上,這數千突厥之兵較之唐整個軍事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突厥由於其遊牧民族特有的善長騎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諸種優點,唐得突厥精騎之助,作戰能力實不止增長數倍。

    在唐平定割據勢力的統一戰爭中,多以騎兵衝擊扭轉戰局,從而取勝,這就說明了數量不多的突厥兵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總結

    對於唐隱忍突厥一事,封建史家從狹隘民族主義觀念出發予以譴責。如宋人範祖禹就激烈批評唐朝“臣虜以得天下”,甚至提出: “寧可不得天下,亦不可稱臣於虜。”這是落後的華夷之別的狹隘意識的體現。

    其實,如果拋開傳統的大漢族主義,把這一事實置於具體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觀察分析,唐初這一政治策略是恰當而高明的。

    它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不利因素化為有利,透過稱臣,隱忍,使突厥從潛在敵人而成為唐的外援,為唐所用。這在唐初這一特定歷史階段是極為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待遇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