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興的生活美學

    責任一:繼續努力工作,多多賺錢養家餬口。

    責任二:做好規劃。有了寶寶以後,奶粉,尿不溼,衣物,玩具,還有以後的教育費用做一個初步的預算。

    責任三:與妻子一起面對挑錢,除了喟奶,換尿不溼,抱娃,哄睡。還要找時間做家務和一些瑣碎的事情。

    責任四:照顧寶寶,與寶寶建立親密的感情,學習照顧寶寶的技巧,比如家該備哪些小孩感冒藥等。

  • 2 # 土撥鼠的小鋼牙

    由於爸爸在孕育過程中參與感相對媽媽來說較低,所以如果有條件還是希望爸爸在孕期學會一些鼓勵媽媽生產的方式方法,能在生產時給媽媽具體實用的鼓勵方法。寶寶出生以後,爸爸需要擔起很多責任,任務一點兒也不比媽媽的少:

    1.角色的轉換:初為人父,定有許多感慨,和剛剛知道妻子懷孕不同,除了喜悅更多的是責任。所以首先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準備承擔起一個父親應有的責任。

    2.各種證件:呱呱墜地的新生命,首要的證件就是出生醫學證明了。爸爸需要協調出生醫院幫寶寶報告出生證、疾病篩查、預防接種、申報戶口、醫保等各種證件。方便寶寶日後的使用!

    3.產後護理:剛生產完的媽媽身體非常虛弱。需要爸爸照顧媽媽生產完的日常起居和產後護理。幫媽媽清理身體,協助媽媽飲食如廁等等。不定時幫助媽媽按摩腿部腹部等,以利於媽媽的產後恢復。

    4.新生兒護理:建立親子連結最好的方式就是多接觸了吧!建議爸爸在媽媽孕期的時候就跟著媽媽一起學習如何護理新生兒。開始可能會手忙腳亂,多做幾次就會了!我是生產前就教爸爸學習衝奶,餵奶,拍嗝,換尿布,清洗寶寶屁屁這些基本護理。寶寶出生了,他也不會那麼慌亂了。

    5.媽媽情緒:媽媽生產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會導致媽媽情緒波動非常大,所以要儘量的體諒媽媽,有時候這個情緒是媽媽也無法控制的。千萬不要因為有寶寶而忽略媽媽,要給媽媽足夠的重視,多給予陪伴。每天都儘量給媽媽一個自己的時間,可以讓媽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緩解媽媽24小時都緊繃的狀態。

    6.調節家庭關係:如果有其他家人一起照顧媽媽和寶寶,難免會在生活方式和育兒上有意見分歧。建議爸爸做好調節工作,制定好規則,聽取家裡育兒知識最權威的人的意見和建議!

    7.規劃生活:寶寶出生的衣食住行和教育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提前做好生活規劃。和家庭成員一起商討,誰負責主要帶寶寶,誰負責主要承擔經濟負擔!

    8.迎接新生的挑戰:生命初始,會遇到許多突發情況,會打亂原本的生活節奏。調整好心態和家庭成員一起迎接新生命,給寶寶和家人一個穩定的依靠!

    爸爸作為媽媽和寶寶最親近最信賴最值得依靠的人,責任重大!育兒任務任重而道遠,希望爸爸和媽媽能攜手並進!

  • 3 # 今天學育兒

    1、寶寶出生後,寶媽短期之內要照顧孩子不能去工作,家裡的經濟負擔會有所加重,寶爸要好好工作,儘量減少工作失誤。並要學會合理分配資源,做好家庭開支預算。

    2、有了寶寶後,寶媽的大部分心思會花在寶寶身上,寶爸要學會體諒寶媽,不要因此而對寶媽有所疏遠,反而更應該在工作之餘,儘量在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幫寶寶換片、哄睡等。

    3、多陪寶媽聊聊天,這段時間寶媽的情緒會比較容易低落,如果寶爸能多陪陪寶媽的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問問寶寶今天有沒有調皮啊,吃得好不好啊之類的話都是可以的,讓寶媽覺得你是關心她們的就好。不要一回家就抱著手機玩遊戲、看影片的。

  • 4 # 馨檸媽

    孩子出生後,爸爸從一個別人的兒子轉變為別人的爸爸。

    1、首先,無論孩子是否出生,都是媽媽的丈夫,所以第一時間要擺好位置,跟媽媽做好情緒交流,照顧好媽媽,不能因為孩子忽略了媽媽哦。

    2、孩子出生了,爸爸需要學習各種的育兒知識,不能做主力隊員,也要做好替補隊員,讓媽媽可以有時間放鬆下。

    3、當然還要比之前更有上進,打好經濟基礎,積極樂觀的工作態度,同樣也可以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媽媽心中的男神。

    每位爸爸都是家裡的守護神哦!

  • 5 # 小小看資料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內心常常感到無比的喜樂,孩子帶給我的那種幸福的感覺總是難以言表。當然,她們也會有讓我們抓狂的時候,也正是因為如此,與其說寶寶出生後,爸爸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或者說爸爸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那可能更為妥當。甚至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爸爸就有不少重要的工作。有些初為人父的爸爸可能要問,媽媽有奶,我們可是沒有奶啊!況且我們對養寶寶的事情一竅不通,也沒有媽媽那種溫柔,爸爸在起初的階段有什麼重要嗎?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或者使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爸爸確實很重要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每一位爸爸,在我們準備迎接寶Bora到世界的時候,爸爸就非常重要!首先,爸爸需要多加學習,參與寶寶出生前後的若干重大決策;其次,爸爸是媽媽最重要的鼓勵者和安慰者,應當是媽媽最堅強的後盾;另外,爸爸可以參與很多具體的工作,為媽媽和寶寶服務,成為一名積極服侍的家庭領袖。

    在做決定這件事情上,夫妻共同參與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

    共同討論決定,避免一個人認識的盲點和誤區;媽媽休息不好的情況下,學習和分析能力都會顯著下降,即便有了正確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也難以應用,有了爸爸的參與就會很不一樣;爸爸通常更為理性,在資訊充足的情況下更容易分辨出錯謬和謊言;夫妻共同決策可以避免日後互相埋怨,即便決策錯誤也不影響和睦。成為媽媽堅強的後盾

    有不少新手媽媽會出現產後抑鬱的情況,除了自身的原因以外,家人對媽媽的忽視,自己或家人不斷暗示的“母乳不足”,對寶寶身體的憂慮,錯誤的餵養方式導致寶寶頻繁大哭,媽媽睡不好覺等等的原因也是非常普遍,不容忽視。餵養寶寶這件事情,做爸爸的如果不參與學習和決策,很可能把餵養寶寶的工作推向更加惡化的方向,使大人、孩子都處於痛苦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媽媽出現了產後抑鬱,爸爸的責任是不容推卸的。我家大寶出生後半個月的混亂狀況,我是負有很大的責任的。我們做為丈夫應當成為妻子堅強的後盾,如果有來自外界的壓力,我們應當主動擔當,讓妻子能夠更為輕鬆地餵養寶寶。媽媽的壓力越小,寶寶得到的母乳就越充足,成長得也越健康、快樂。

    如果寶寶養成了不良的習慣,在糾正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哭得很久,很兇,這時候就更需要爸爸的堅持。還記得給大寶改奶睡習慣的時候,她有時會哭過整個餵奶間隔,可以說是驚天動地,不屈不撓。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兩個人的共同堅持,怎麼能夠讓寶寶進入健康的作息。

    在月子裡為媽媽做飯;拍嗝、洗寶寶的尿布;給寶寶換尿不溼;給寶寶洗澡、撫觸、鋪小床;和媽媽一起記錄寶寶的吃奶、睡覺、拉尿的時間和情況;陪伴寶寶遊戲,給寶寶讀繪本……

    在整個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媽媽是非常辛苦的,我們作為丈夫和父親,應當給予媽媽充分的尊重和體諒,儘量分擔一些工作和壓力,這是我們愛妻子的具體表現。當我們這樣做了,自然會收穫一個有愛、有溫暖,也滿有喜樂的家。

    在我家寶寶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有很多讓人興奮的第一次,也有很多次的感動,很多次的迷茫。在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髮現自身的問題,並有機會不斷地在真理中歸正。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我們失去的不單單是自身成長的機會,更是錯失了用金錢也無法換取的寶貴時光。在寶寶的生命中,媽媽是無可取代的,但是有一點我們一定要認清:從零歲開始,爸爸就很重要!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大家,小孩的六齡牙壞掉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