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耳故事
-
2 # 達西西55028886
杜撰一些故事,比方說有個小朋友,他走著走著看到路上有顆糖,雖然她很想吃,但是她想到可能是壞人的陷阱,還是忍住了,她可真理智。又走著走著,一個阿姨給她好吃的,阿姨說認識媽媽,而且阿姨長的很漂亮,不可能是壞人,就吃了,然後。。。反正天天講,孩子自然的就被洗腦了。
-
3 # 小公主變形計
要三歲的孩子能夠完全按照家長的要求,次次都能做到拒絕陌生人給的食物,實在是有點兒為難這樣的孩子了——他們畢竟還小,拒絕誘惑這樣的事情對大人來講都有點難度,何況是他們呢?
孩子對於食物是有天然的喜愛的。要他們說不有些難。所以我建議這麼跟孩子講:
孩子,如果有陌生的叔叔阿姨給你吃的,請先拿回家,讓爸爸媽媽確認可以吃之後你再吃,好嗎?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給了孩子一個緩衝,相比於直接說不,孩子們從心理上更能接受。
第二,也對陌生人的食物留下了一點空間。陌生人的食物並不是在任何狀況下都不能吃。
比如孩子在戶外出現了意外的中暑狀況,家長又剛好沒有做任何準備,此時,有陌生人提供降暑的食品/藥品,與其教孩子直接拒絕,不如告訴孩子有確認之後再吃。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您不妨試試看。
-
4 # 鈴蘭王強
這是孩子的安全意識教育和人際交往規則。
安全意識,不能僅僅道理講述。只能是透過故事,透過事例,透過現身說法等多種手段給孩子輸入安全意識。
人際交往的規則,更是家庭家風的體現。孩子在父母家人榜樣作用的,潛移默化中獲得具體規則行為。孩子逐步知道什麼行為可以,什麼行為不可以!
-
5 # 羅院長的小院子
首先,給予滿足。對於孩子心愛喜歡的東西,有的可能確實不適宜,但是別一刀切就是——不許不行不可以吃。這樣其實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好奇心和挑戰,一旦有人給予,就會二話不說接受,把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喝陌生人給的飲料這一條最重要的安全教育放得精光。
比如糖果,巧克力,薯片,飲料等。很多寶媽嚴格遵循科學養育,認為孩子幾歲前必須一點不能沾,這樣可能會引起另外的一個害處。小朋友看到別人吃,嘴饞必然。看到別人給,又怎麼能抵擋住誘惑呢,怎麼也想要嘗一嘗味道。但如果平常也有吃過喝過,就會減少機率。
透過繪本和故事滲透教育。直接告誡孩子不可以吃陌生人東西一千遍一萬遍也可能到了真的出現狀況時毫無用處。但透過故事和繪本教導孩子,讓孩子透過“走一遍流程”知道了結果,會比直接告訴好很多,也更利於孩子去思考而自己得出結論。思考得出的總結比直接塞來的答案管用百倍,正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其實,不太推薦“實驗”。就是大人考驗孩子,這樣容易失去孩子信任。
-
6 # 伏霖巷
孩子就是孩子,教育他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的同時,也要看好他。
這是必須的,如果想教好了就可以放心些,是不行的,更要看好了,這是比較重要的。教的過程也要不斷重複強化,各種場景,各種騙人的話都給他模仿一下,再就是孩子的思維可能還沒有那麼高階,光說的話可能接受不了,可以藉助動畫、繪本等這些。
-
7 # 暖爸萌媽育兒記
對於這個教育,其實我也是很頭疼。你對他們反覆告誡吧,其實也沒有啥效果。雖然他們當時乖乖聽話點著頭,但真正到了美食當前時,早就把這些拋到九霄雲外了。沒辦法,這也是孩子的天性。畢竟,幼童的自制能力是相當有限的。
幸虧,現如今手機很先進。你給他看一個相關的影片,比千百句空洞的警告更為有效。所以,只要我在手機上看到了相關的影片,就會收藏好了,等到合適的機會,便會播放給寶寶看,並且一邊講解影片裡的內容。
這樣的做法,能夠給孩子留下比較深的印象,絕對是比理論上的說教更有效果的。
另外,對孩子的一些慾望,也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滿足。如果滿足了,那麼他們對誘惑的抵制就能夠強得多了。
比如我家寶寶,一直都對辣條心心念念,動不動就跟大人提起想吃辣條,因為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吃過了,看起來似乎還很好吃的樣子。
但是婆婆對這樣的垃圾食品是相當排斥的,所以從來都不同意他們吃,在家裡也是反覆告誡這個東西不健康。
後來有一次,我專門去買了辣條給孩子品嚐。婆婆當然對我的做法相當反感。
我很明確地表示:如果我家小孩連辣條都沒吃過,或許將來某一天,人販子用一根辣條就把他們騙走了。而現在品嚐過了,這樣的機率就低得多了。
-
8 # 小獸媽媽
我覺得孩子會不會拿陌生人吃的東西也是天性,有的孩子就是天生比較謹慎,不會相信陌生人的話。而有的孩子天生就對身邊所有的人充滿了信任感,說騙走就被騙走了。
對特別年幼的孩子來說,你反覆跟他強調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基本沒啥用,因為這些糖果什麼的對他吸引力非常大的。你沒有告訴他他拿了以後會有一些怎麼樣的後果,所以說你得告訴他的是後果是什麼。
我覺得可以讓孩子看看動畫片呀,看看繪本啊,透過不斷的強化,讓他了解到如果拿了別人東西會有怎樣的後果。但是不要去效仿,前不久新聞裡的有些人真的去實戰演練,結果把孩子真的給弄丟了。
-
9 # 茱小豬
糖果對孩子的誘惑相當於金錢對成人的誘惑。成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時尚且不行,何況孩子。
另外,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一樣,有的孩子開朗外向,跟誰都自來熟,別人給的東西都大膽高興地接受;而有的孩子謹慎小心,內向羞怯,就算內心想要別人的東西,行動上卻不敢接受。
所以,我們要看到孩子的天性,並且理解他。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共情,而不是一味地遏制和壓迫,這樣才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些你認為不好的行為。
很多時候,孩子對我們的話置若罔聞,或者當時聽了過後又忘,其實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話,也不是孩子故意跟我們對著幹,而是孩子缺乏體驗的問題。
孩子只有在實際情況中學習,他需要知道某件事為什麼不能做,做了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個為什麼與後果不是透過你來說,而是需要他透過實際情況來親自體驗,他才能真正懂得。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千叮嚀萬囑咐孩子仍然把我們的話當作耳邊風的原因。
所以,如何教育孩子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雖然這確實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但是我們在知道孩子輕易相信和拿陌生人東西的原理上,就更容易找到對付的方法和手段。
現在科技發達,繪本,動畫片都可以是教育的手段。如果孩子夠大,理解能力又好,平時可以多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讓他看看他如果拿了陌生人的東西會發生什麼事情。只要一件事情讓他有了不好的體驗,那麼他絕對不敢再做第二次。相反的,如果這個事情讓他嚐到了甜滋味,又沒有什麼後果,那麼他下次只會更期待。
家裡孩子三歲多,平時都告訴她不可以吃陌生人的東西,她也答應的很好,但是一千次一萬次的囑咐,都抵不過一次誘惑。當看到她從陌生人手裡接過辣條,並吃得津津有味,那一刻感覺世界都黑暗了,彷彿已經看到孩子被騙走了,自己找不到了一樣!我不知道有沒有寶媽跟我一樣的感受,但是,真的想問問,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教育,作為家長還能怎麼做?
回覆列表
1、儘量滿足孩子所想要的東西,不能讓孩子有想找別人要或者隨便接受別人東西的想法,孩子如果沒有擁有想要的東西會很輕易的就被誘惑。即使不給孩子買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合理的滿足或者解釋為什麼不給買的原因。
2、教孩子學會拒絕。別人給的東西無論是熟人還是勝任都不應該隨隨便便的接受,家長要自己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如何有禮貌的拒絕別人的好意。告訴孩子自己可以買的東西不要隨隨便便拿別人的。
3、可以用“善意的謊言”來拒絕別人給的食物。孩子在拒絕別人的食物時,有時候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比如我家裡面有或者我身體不太舒服不想吃,亦或是我不喜歡吃這樣的食物。雖然是撒謊,但是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好,後面可以買給孩子或者以其他方式安慰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不高興有逆反心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