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知常容
我鄙視你,提問者。關羽從來沒有包裝,關羽的忠和義是一點都沒有誇張。至於他為什麼能夠成為武聖,不是他自已的包裝,是後代的推崇。因為後世需要忠義,所以就宣揚他的事蹟,最後使他成為武聖,取代了岳飛,也取代了姜子牙。
清朝入關之前高層熟讀三國演義,他們對關羽非常崇拜,每一次出戰的時候都要拜關羽保佑自己作戰勝利,所以他們入關之後對關羽更加的推崇,而且關羽身上的忠和義也是他們迫切需要的。所以不斷的給關羽加封最後成為武聖。
我不是關羽的崇拜者,但是對於提問者這一種提法,我是表示憤慨,因為太天馬行空,而且太不夠嚴肅了。有時候懷疑也需要根據,而不能像這種胡亂的猜測,有質疑精神是好的,但那是得有尺度,不能什麼東西都懷疑。
-
3 # 同學與少年
這個問題問得好,關羽這個人性格上的問題還是很多的,但卻可以讓後人自動無視掉那些缺點,視為武將典範,以聖人稱之,其中確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義字當頭。在古代的社會觀念中,文臣講究氣節,武將崇尚忠義。而提起關羽,許多人腦海裡第一個詞大概都是義薄雲天,關羽這一生基本上就是為忠義而活,尤其是被曹操俘虜後,更是讓關羽有了發揮的舞臺,“降漢不降曹”“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無一不是把忠義二字做到了極致。
其次,個人武力上,作為一名武將最重要的指標,關羽的武力值很高,但卻不是最高的,但卻為什麼能讓人記住呢?有句話叫做紅花還需綠葉配!縱觀關羽兩次最彰顯武力值的廝殺,溫酒斬華雄和斬顏良文丑,這兩次事件,無一不是“我方戰將各種打不過對方,然後關羽出馬輕而易舉解決對手”的情節,都是極力表現敵將的強大,從而襯托出關羽的無敵,雖然兩次關羽都有取巧的嫌疑,但確實抓住了機會,用這幾片綠葉襯托了自己。
再一個,膽氣。作為武人,膽色是必不可少的,而關羽又是透過兩個傳奇性的故事將自己這一點表現了出來:單刀赴會,刮骨療毒!
總結來看,關羽這個人本身素質就比較高,品德,武力,膽色皆有,武力高的沒他忠義,忠義的沒他能打,而且關羽又透過一系列傳奇、極致的事將自己“包裝”了起來,無論是不是有意,不得不承認是很成功的!
當然,最重要的功臣還是要說羅貫中和他的三國演義了!
-
4 # Caikai13
把自己包裝?他死的時候哪有那麼有名啊,三國志裡面,比他聰明,勇敢,雄才大略的人多了去了,三國演義起了個變壓器的作用。
但是,沒錯,人喜歡崇拜偶像,這個武聖就是個人造的偶像,說起來那麼多牛逼的事蹟,其實也就是個小說裡的人物而已,崇拜小說人物,就如同越南的六道教崇拜姜子牙一樣,一種時代文化特徵,一種精神寄託而已。
-
5 # 幾葦渡當年
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關羽並不是在當時就成聖的,是經過後期一步步的慢慢演化的來的。
在中國,人特別喜歡捧神(外國的不瞭解。),比如看中關羽的某一點,不管是利用他的剩餘價值還是有著其他目的,才慢慢將關羽推上了神壇。
就像是最有代表的娛樂圈,明星大火的時候,大家使勁的推著你上神壇,搞得你不願意上神壇,大家就不同意。
但是,此處應該有但是,一旦你做出了不和粉絲的意,哪怕你做的沒錯,當年將你推上神壇的人,就會拼了命的把你踹下神壇。
熟悉明史的人可能瞭解名臣于謙,于謙是強行為明朝續了一口命的人。
當時明朝都被打到都城了,所有人都準備放棄北方,連皇帝也沒主意。只有他站出來,不僅說動了所有人,還成功的領軍收住了京城。
就是這樣一個英雄,打跑敵人沒多久,就被官員上書誣陷,所有人都知道他清白,但是沒人為他說話。潑髒水的不少,敢直言的沒有。
就這樣一個戰後被推上神壇沒多久的人,馬上被把他推上神壇的那幫人踹了下來,還要狠狠的踩上兩腳。
歷史上,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回到主題,關羽再牛,也沒有把他推上神壇的人牛,只是因為關羽早沒了,加上形象深入百姓人心,所以沒人閒的沒事踹他而已。
-
6 # 珍珠岩助濾劑及相關
陸樹銘版關公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是廣為人們熟知和崇拜的三國時期武將。他與劉備、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感情深厚,後世有“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炷香”之語。
個人認為關羽也確實符合武聖的稱謂。
首先,自身實力符合。關羽身處東漢末年亂世之中,追隨劉備建立蜀國。在此過程中,關公的英雄世紀足以另我等後輩敬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戰爭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使得董卓老賊膽寒;後來雖然為曹操所擒,但於陣前斬殺顏良、文丑,袁紹為之傾倒;後來知曉大哥劉備下落後,過五關斬六將去投,曹操為之讚歎;後來,關公帥軍北伐,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竟逼的曹操有了遷都的想法。關公武力之高,有人將他僅僅排在呂布之後。
其次,留給後人的精神符合。關公身上體現出來的忠、信、義、勇精神是中華民族之美德,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關公追隨劉備,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即使後來劉備敗於曹操,自身為曹操所擒,關公也以大義為重,約法三章後,暫時棲身曹營,一朝得知大哥下落便急切追尋,是為其忠與信;
小說《三國演義》中說關羽:“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三國志》中評議關羽“勇而有義”。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將關羽部下的家人全部俘虜,關羽在敗走麥城後將手下士兵遣散,讓他們找尋各自家人與之團聚,自己卻只和關平、趙累等幾十人突圍失敗,關羽大義精神光照後世。
《三國志·魏書》中記載,程昱、郭嘉等曹操的下屬都稱讚關羽“勇而有義、萬人之敵也”。關羽在千軍萬馬之中斬顏良首級,無人可擋其鋒;刮骨療傷之時,對弈自如,談笑自若,眾人無不驚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華夏震動。關公之勇,雖已過千年,此時我亦為之敬畏。
歷朝歷代對關公封號都有所不同,一步步自公而帝。下面是摘要。
北宋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 泰定帝 天曆八年(1335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 明神宗 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清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總之,關羽為聖是從明神宗時期開始的,另外清朝皇宮演戲時,只要有關公出場,帝、後、妃都得離座走幾步,然後才能坐下看戲。可見關公的地位在清朝之高,無出其右。
回覆列表
明明是宋徽宗開始吹捧的好不好?
當時人,包括後世也不過認為關羽是個出色的將軍而已。宋代之前的武聖人是姜子牙,關羽只是古今64將。
唐代開始,戲曲逐步盛行,北宋因為市民階層興起,三國戲曲流行。北宋統治者開始吹捧關羽,伯、真君、武安王逐步提高。佛道儒三家也在追捧關羽。所以,對關羽的崇拜是國家政權,神權,百姓,戲曲,文人的互相糾纏互相影響之下的結果。三國演義就是這些綜合因素的結果。此後,越到王朝末期比如明末清末就更加瘋狂。光緒末年,關羽被疊加到26字的正式追封,比皇帝的22字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