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橘子愛健身
-
2 # 蘇州打工仔小李
小時候的集市在我們哪裡叫趕場!每月的3 6 9為趕場日!分大場和小場!淡場和熱場!周邊十里八村的都趕這一個集!熱鬧的很!特別是熱場!我特別多的小商販過來!我們那時候的小孩子也特別喜歡!因為上街了就可以吃好吃的了!只不過那時候家裡窮!特別好的東西也買不起!但是也改變不了那時候走路十來公里趕場的熱情!!!
-
3 # 木土地
每次回老家都是匆匆忙忙的來,急急忙忙的走。都沒有好好看看這個讓我記憶深刻的小鎮,有我美好的回憶,朋友和幼時的故事。
中秋回家在姐姐家過的,還有老爸,我趁姐姐做飯,老爸帶孩子的空隙自己一個人在街上走走。現在的街已經再也沒有以前的味道了。
以前小的時候,我很少有機會能上街玩,偶有機會也是過年或者過節的時候才有的去。那時候的街面很寬,不像現在都把店面蓋到馬路邊上了。擁擠的車流很難順暢的前行。
儒林古稱儲村,因儲氏族人最早於此建村定居而得名。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儲光羲的故鄉,唐肅宗李亨賜名“儒林”。
姐姐家是拆遷後搬來街上暫住的,她家前面是個老店,原來是一家名叫保忠店(不記得是忠保還是保忠了)的雜貨鋪。裡面是一對老夫妻在經營,裡面的東西都是從大上海進來的貨。那時候每個人都喜歡上海貨,一聽上海貨就彷彿高人一等一般,就像現在的進口貨一樣。保忠店裡的東西真的是玲琅滿目,稀奇古怪的東西見都沒見過,什麼帶畫的鉛筆,貼紙、往臉上撲的粉紙、彈珠、摺疊的小漫畫書等等,整條街上獨此一家。
我最喜歡裡面的泡泡糖,那種泡泡糖樣子和現在的綠箭口香糖一樣,長長的,用粉色的糖紙包著,五分錢兩個。那種泡泡糖吹出來的泡泡好大好大,可以把我的臉都包起來。
還有我喜歡的是那裡的小摺疊書,幾分錢一本我不記得了,但我買了一本,還記得內容。說有個老夫妻,在屋外種了一棵種子,後來結了十個果,裡面有十個娃娃,娃娃的本領各不相同。類似於七個葫蘆娃。
我買了那本書其實是看不懂的,只看看裡面的漫畫,我們當地人稱寶寶畫。我的同伴叫海宏,他比我大三歲,他把我的小人書拿了去一會兒就看完了,然後又把小人書還給我,回家的時候他一邊走一邊告訴我裡面的故事。
從保忠店再往東走一會兒就到了這個鎮上的招牌店百年老店樹德堂,專看婦科疾病的,比如不孕不育,痛經等等。
幼時,在樹德堂門口有一個書攤,都是小人書,那可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每次來都要去翻翻書,然後腳就離不開那地方了。
花個幾分錢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看的書真的是最幸福的事了,站累了就坐在樹德堂門口的石墩子上。
樹德堂門口有兩個石墩子,有些來歷,相傳八仙之一的鐵柺李在石墩子上坐過。傳說鐵柺李在天府也聽說了人間樹德堂。於是幻化成一個身穿蓑衣身患疾病的乞丐還是瘸子,大腿上生瘡,爛到生膿坐在樹德堂門口的石墩子上觀看過往對病人。鐵柺李見病人們都痛苦的走進藥店,出藥店時病者臉上個個病去如抽絲般開心。
於是鐵柺李上前求醫,還說自己身無分文。老闆沒有因為面前的乞丐沒有錢和腿爛到生膿而拒絕他,照樣給他診治。鐵柺李知道人間傳聞不是空穴來風,這個樹德堂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醫德更高。於是便把身上蓑衣增上說:“凡遇疑難雜症,藥中放一根蓑衣草。”言畢不見其蹤,就知此人不凡。藥店老闆就照此人所說,凡遇到疑難雜症均藥到病除。樹德堂的名聲遠播延續至今。
還有一個傳說,只要在樹德堂門口的石墩子坐過的女子就會生兒子。(我就生的兒子,哈哈哈)
樹德堂再往東去一點點路就到了大會堂,也就是電影院。現在的電影院都成廢墟了吧?原來的電影院可是在這個鎮最繁華的地方了。門口有影院的大海報,貼著就近的電影介紹。海報都是現畫的和現寫的,那畫海報的人在這鎮上可是最吃香的了。至於是誰,我也不認識,反正是比我大的那些個女孩子的偶像。
賣票的視窗就一個像狗洞一樣大小的小方洞,裡面的人坐著問你要買幾張票,外面的人要把頭往裡伸伸才可以講清楚。那些賣票的人都是供應戶口,所謂的鐵飯碗,拽的很,那個臉永遠是板著的。
到了有電影的時候,影院門口就有賣瓜子的人。我記得有個老太太,她專門賣瓜子的,不知道姓什麼叫什麼,人們都叫她賣瓜子佬。她把報紙裁成一張張小的,折成一個小尖角,抓幾把炒香的葵花子把它包成三角形的樣子賣五分錢。很難得才買一回來吃,因為那個年代太窮了。
我十歲左右的時候還去鎮上賣過菜,非常不喜歡乾的事就是上街賣東西了,因為內向不喜歡和人接觸。但是沒有辦法,母親要農忙,只得遣我來。
我記得有一次我來賣煮好的紅菱,蹲在街面上的一個角落裡,面前的人走來走去的就是不來買,我倒沒信心想要回家去了,又怕母親責怪,又留了一會兒。過了一會兒,有個婦女經過說多少錢一斤啊?我說了多少錢一斤,生怕別人嫌貴不要,說出價錢之後立馬不做聲了。
那個女的說還是買孩子的好,孩子們做生意實誠,不會少斤短兩的。說的我心裡面還有點不好意思呢。
現在的街,已經看不見以前的影子了,好懷念啊!
-
4 # 默默的悠悠歲月
80年代的農村集市,最常趕的集是鄰村的鄉鎮駐地,逢4.9是集,那個時候物質匱乏,沒有五花八門的小吃及各種玩具,只是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集的規模也不大,大體分四條街,東街百貨零食,西街賣菜,北街是賣衣服,南街賣布料,中心的十字街口還有兩個炸油條餜子的攤位。
印象中最深刻的年集,就是臨過年之前的那個集,就是臘月二十九,一年到頭,別管一年過得如意與否,最後的兩天總是會讓孩子過得開心。“閨女要花,小子要炮”,在年集上,姑娘們最喜歡的就是那些幾朵用彩紙製成的花,兩毛錢一朵,一塊錢六朵,那粉色的、紅色的、黃色的花瓣,搭配白色的花蕊,綠色的葉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給家裡的閨女們買上幾朵,插在剝去硬殼的高粱杆上,就會如若珍寶的插在家裡的酒瓶裡,直到花朵變色。而男孩子最留戀的攤位就是賣炮的攤位了,因為就在過年期間,才會有賣炮的攤子,弟弟最喜歡的滴滴斤,竄地鼠,都會在這時滿足。過年期間,點上一把滴滴斤,手裡牽著一頭,另一頭點燃之後,就會冒出璀璨奪目的火花,而竄地鼠點著之後,就會四處亂竄,惹得孩子們大笑大鬧。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三十年過去了,超市裡吃的穿的用的比那時候豐富了太多,可以說一應俱全,但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快樂了。
回覆列表
集市上的年味
過了臘八節,大家就開始買賣年貨了。記得小時候,喝完臘八粥後,大家都在家裡籌算過年要買一些什麼東西,具體多少,把它們一一列到本子上。翌日一大早,村民們就紛紛起床,洗簌過後,拿著蛇皮袋子和扁擔,到馬路上坐拖拉機前往集市。
在此時父母也會帶上我去買年貨。拖拉機上,大人們興奮之中唱一兩首歌曲,我們這些小孩子有時也跟著唱,大家都嘻嘻哈哈的,一路走去,十分熱鬧。
到達集市,下了拖拉機後,我們便分道揚鑣,各自買各家需要的年貨。而我家進集市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買新衣裳。此時的父母也會大方起來,只要是我覺得滿意的一兩件新衣服,母親都會費盡七嘴八舌跟賣衣服的老闆講價。但最終不管是講到多少價格都會給我買下。
買完衣服後,父母帶著我買家裡過年吃的東西,如:蘋果、臍橙、瓜子、糖、葡萄乾、紅棗等等。
回家時,大家買的都是大袋小袋的。拖拉機裡,有時很難擠上去了,還有很多人硬擠上去。
現在,交通工具發達了,拖拉機基本上看不到了,許多人家裡有小車、摩托車、麵包車這些,出行十分方便。集市裡的年貨豐富多彩,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