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10265037192

    不知世俗化指什麼,不過中東從來沒停過戰爭,人民不過是無人看護的野牛,一旦被獅子咬死,便眾獸爭食,一片亂象。

  • 2 # 唐小武北漂過

    所謂世俗化,應該可以換一種說法,那就是西方文明的滲透。

    二戰是一個長期的戰爭,雖然是戰爭,但是必然會帶來文明的交流,二戰後西方文明進入中東落後國家是屬於正常現象。

    一種文明的開始必然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說是世俗化是不正確的,應該是文明的滲透。

  • 3 # 普天行

    世俗化指的是對抗宗教傳統習俗,實際上就是生活習慣上的西方化……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國都曾經有過世俗化改革,可如今卻是一去不復返了。下圖為伊朗女孩子們曾經的大長腿。可如今如果有女孩子膽敢如此穿著打扮?則在阿富汗面臨的結局就是可能會被處以極刑……

  • 4 # 廣雅君觀世界

    中東地區國家自從阿拉伯帝國崛起開始在政治上就實行政教合一體制,以伊斯蘭教《古蘭經》作為國家法律基礎,宗教法和世俗法合二為一,這樣做雖然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有利於實現社會的穩定;但從長遠上看,宗教法與世俗法合二為一,極大地強化了社會不同等級人群的不平等,也壓制了人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還不利於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交流。14世紀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堅持政教合一,在風光一些年後逐漸走向衰落。18世紀起奧斯曼帝國便在被資本主義制度和工業革命武裝起來的西方列強進攻下節節敗退,成為了人見人欺的“西亞病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瓦解,在其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土耳其共和國在凱末爾領導下廢除了政教合一體制,實行世俗化改革,並建立起西方式民主體制。實行了世俗化改革並建立了西式民主體制的土耳其發展很快,成為中東穆斯林國家中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國家。凱末爾改革的成功使一些中東國家的精英人物們大受鼓舞,他們開始意識到廢除政教合一體制、推行世俗化政策能促進國家走向繁榮強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原來統治中東的英國、法國等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國勢衰落,中東民族國家紛紛獲得獨立,獨立後一些國家的政權掌握在思想較為進步的政治勢力手中,他們往往推行國家主導的世俗化政策。在這種大環境下,這些國家的人民開始坦然地接受西方文化,整個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現在看來很保守的阿富汗、伊朗曾經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同時二戰後中東人前往西方國家務工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經過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薰陶後他們往往對傳統的教條刻板的舊宗教教規對人們行為的束縛十分反感,自覺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世俗化,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

    另外,英、法等老牌帝國退出中東後,美國卻為了冷戰的需要大舉向中東滲透,在中東一些國家扶持起親美政權。美國一方面在政治、軍事上控制一些中東國家;另一方面大力向中東國家輸出美國的文化和價值觀,致使一些中東國家出現了數量不小的崇美群體,他們不喜歡傳統的宗教教條對個性的束縛,嚮往美式的自由民主和個性舒展,而且生活習慣都逐漸美國化了。在這些人的影響下,中東國家中反對傳統宗教教規嚴格管制、追求生活自由和世俗化的人自然就越來越多了。

  • 5 # 亦喻之

    所謂世俗化就是宗教逐漸失去對世俗社會的約束的意思。

    在世界上,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被列為三大宗教。這三大宗教自產生以來,由於信徒的不斷增加,在其相對的信仰區域內,都曾經不同程度地對域內國家的政權造成了改變,有些完全淪為了神權掌握的國家,有些成為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宗教以神權管理國家,實際上是宗教本身世俗化的標誌,它表明宗教已經脫離了教化為主的軌道;它利用了世俗社會對宗教的虔誠信仰而使自己世俗化,這是宗教必然會逐漸被世俗社會所拋棄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它自己違背了自己的本意。

    宗教之所以會以神權管理國家,在於宗教教義被人為地不斷歪曲。從宗教本源上講,它絕不是管理者,而是教化者。從教化者而變化為管理者,不是宗教的所謂“入世”態度,而是宗教的墮落。凡是宗教是不應該有“入世”態度的,因為具有入世態度的只能是學術思想,比如中國的儒家思想。

    當今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是神權管理的國家,三大宗教中以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表現最為突出,佛教基本上已經迴歸到宗教的本位了。其中,伊斯蘭教在中東地區幾乎仍然控制著地區國家的政權;二戰後,一些國家雖然拋棄了神權管理國家的制度,但實際上仍然為神權所左右。現在還維持神權制度的國家伊朗,正是其突出的代表。

  • 6 # 成都地產逍遙君

    準確來說,世俗化的程序大都不是二戰後才開始的,而是更早,中東國家世俗化的開端大多源於奧斯曼帝國的崩潰,歐萊瑪和部族制度理念根深蒂固的土壤受到一戰後英法委任統治民主政治的浸染,這才開啟了世俗化的程序。

    因此第一點,就是英法國家憲政政治和民主思想在這些中東國家土地上的嘗試。比如1918年後被納入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的伊拉克。1921年伊拉克王國建立,1924年伊拉克頒佈第一部憲法。但是世俗化是有限度的,比如保留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教法律體系,英國倚重遜尼派阿拉伯人進行委任統治,加劇了教派對立。而同樣的敘利亞和黎巴嫩有法國委任統治的背景。

    第二點,就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興盛,這主要是由於1948年以色列國的建立,中東國家也由此分裂成了親西方的和親蘇的,還有獨立納賽爾主義的。

    比如敘利亞的復興黨,在第一次大會上宣佈強調世俗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和激進的民粹主義,反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復興黨以統一,自由,和社會主義三項原則作為意識形態的基本綱領,主張超越教派之間的狹隘界限,實現阿拉伯世界的廣泛政治聯合。1964年更是在埃及的主導下主持了第一屆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當然最終的妥協方案是1988年美國政府承認巴解組織的合法地位,而巴解宣佈接受聯合國地181號,242號,338號決議和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同年正式的巴勒斯坦國建立。當然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依舊只是聯合國觀察員國。

    世俗化的第三個原因就是政黨或者君主出於利益和穩固統治而進行的世俗化改革,藉此打擊舊的宗教歐萊瑪勢力,不讓他們參與到國家政治的決策層面,這就以凱末爾土耳其和伊朗巴列維為典例了。其中尤其以伊朗的最為複雜和精彩。

    在之前的愷加王朝時期,伊朗的司法體系是二元狀態,國王的世俗法庭和什葉派歐萊瑪的宗教法庭長期並存,禮薩汗的巴列維王朝創立後,改革司法體系,強調國家法律的權威地位和司法審判的世俗原則,同時削減教界議員。

    1926年時,伊朗教界議員約佔40%,1940年時一個都沒有了。

    同時禮薩汗也進行世俗化的教育改革。從1925至1941年,小學生在校人數從5.6萬攀升到30萬,中學生從1.5萬攀升到3萬。

    而世俗高校德黑蘭大學的創辦更是為國王的新政提供了和新興人才勢力。

    禮薩汗宣揚的民族主義以強調伊朗的歷史傳統來取代伊斯蘭的歷史傳統,強調國王的權力和尊嚴。在禮薩汗1934年訪問土耳其結束後,效仿了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規定各類學校向婦女開放,禁止婦女披戴面紗和身著傳統長袍,還效仿法西斯義大利和德國,用各種傳媒手段向民眾灌輸民族沙文主義思想。

    這篇文章,可能結合伊斯蘭教法,各國世俗的政治傳統和體系來談談更好,但那樣應該太露骨。不管怎麼說,我只是客觀介紹一下情況就是了,別國的政治讓別華人民自己選擇,我們看在心裡就好。

  • 7 # 心有乾坤8

    首先得弄清世俗是什麼。世俗是一個民族或區域對傳統文化,信仰的不懈傳承和堅持的行為。中東地區二戰後一致處於戰亂動盪的環境,其中戰亂的因素有地區內部的,更多的是外來因素。中東以阿拉伯民族為主流,以伊斯蘭教為信仰,他們的不穩定主要是外來的強國的干預內政或以掠奪資源為目的的侵略,他們都是些弱小國家個自都難以自保,又沒有一個地區強國的支承,因此只能希望以共同的信仰來團結以求對外。這就不難理解他們的世俗情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滑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