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卡姆剃刀
-
2 # 律師獨角獸
耳蝸丟失的新聞確實時不時就出現一起,但這個事件我相信家屬並沒有配合炒作。雖然現在騙子很多,但不用什麼事情都抱著“陰謀論”的心態。
雖說前段時間溫州男孩丟失案最終證實是其母親製造的虛假公共事件,一時讓大家想起了“狼來了”的故事。但我仍然相信丟失耳蝸男生及其家屬並不是拿大家尋開心。再說了,人家姐姐已經道歉了,說情急之下表述有誤而已。
其實我們大可淡定一些,趁這機會,大家掃個盲也好。這世界是有各種人,但天天看誰都是“陰謀論”多累啊。吃瓜群眾看看就好。
當然了,是有自媒體蹦出來說是炒作等等。問題是這可能是商家的自發蹭熱點的行為,自媒體也是趁機吸粉而已吧。
-
3 # 京虎子
這則訊息確實有不實之處,比如“開顱”這個詞用得有點聳人聽聞,其實植入人工耳蝸是小手術,而且丟失的只是外耳,如果能匹配上就不必做手術,好像已經匹配上了。
整個人工耳蝸要20多萬,外耳只需1萬多,但如果真的配不上,很可能再裝個其他型的,這麼說整個訊息也不算太離譜。我不覺得家屬有什麼營銷的目的,倒是轉這個訊息及其反轉的蹭熱點的自媒體有營銷的目的。
朋友圈這個東西已經到了很奇葩的地步,就拿這件事來說,很多人轉發求助那條時,看上去同情心爆棚,其實只是炫耀一下自己友善的一面,之所以要炫耀,是因為友善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到了身外之物的地步,等到質疑的文章一出,他們同樣轉發,這時候就是本色表演了。
不僅僅是是否要用善意看待這個事件,而且還涉及對殘障人士的同情與關懷,理解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和煩惱,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有更好的生活質量,這才是我們透過這件事而收穫的體會,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做的營銷,我覺得是一件很成功、很有正能量的範例。
-
4 # 呼樂啦
有兩種可能性。
2就是純粹的營銷,現在的營銷手段越來越高明瞭,到處都充滿營銷痕跡,讓人防不勝防,有這種想法的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實要想分辨是否是營銷很簡單,叫他曬發票,曬他以往的照片就知道了!
-
5 # 山楂樹小路
從爆出的幾則訊息來看,肯定是涉嫌炒作了,前幾天河北石家莊就有個小男孩丟了價值30萬的耳蝸,因家庭拮据,生活困難,請大家幫助,結局是好心人捐款,有圖為證。
-
6 # 上七樓
我覺得很詭異。作為佩戴人工耳蝸聽障人士的姐姐,對人工耳蝸的理解有誤,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兒子四年前做的人工耳蝸手術,而在此以前我們一大家子都在瞭解人工耳蝸,不管是醫生還是網路,有很多種渠道。如果是事外之人說什麼“開顱手術”可以理解,作為親姐姐就說不過去了。還有一個就是,弟弟因為出門匆忙而沒戴人工耳蝸,只是把耳蝸放到口袋裡面,這一點我也不理解。我兒子是9歲多配的人工耳蝸,至今四年有餘,孩子還從來沒有不戴人工耳蝸的,不管什麼時候,就是周圍有非常強烈的噪音如鞭炮、風鎬等等也只是暫時摘掉。再說了,戴人工耳蝸需要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邊走邊戴也行啊。最後一點,人工耳蝸不用的時候,一般都是放在乾燥盒裡面,直接放到口袋裡面並不常見,至少我接觸到的耳蝸人士都是這樣的。
媒體中出現的“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裡面有兩個關鍵資訊。20萬說明很貴,開顱手術說明很慘,這都很能吸引眼球,很值得讓人同情。現在真相如何還不得而知,但如果是炒作,那真是消費了億萬華人的善良,無底線得讓人憤慨。
耳蝸是真丟了而姐弟倆是被人利用了,我覺得是有可能的。至少人工耳蝸多少錢,它是怎麼工作的,丟失以後怎麼辦,這兩天一些靠譜的媒體都給了我們很好的科普文章,就不再累述。
我是一個人工耳蝸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我願意用我的經驗幫助所有聽障孩子。
-
7 # 差評
一開始,大家都很熱心的在幫忙找耳蝸。
但很快,反轉來了。有人質疑,“即便丟了,也不需要像圖中說的一樣開顱”,“耳蝸的外部掛件是通用的,換個新的,匹配上原來的配置資料就好了”等等。
而原本熱心幫忙的網友們,也開始轉為抨擊求幫助的李女士說謊,抨擊耳蝸廠商和幫忙發聲的北青報。
疑點分析在我看來,李女士說的這些對於外界來看漏洞百出的話,有兩種可能的原因。
第一種,李女士急於找東西,有意無意的誇大了耳蝸找不到後的財務和健康損害,吸引大家的關注,甚至連文案都有可能是借鑑前幾個月成功找回耳蝸的“鄭州耳蝸”事件。
如果是這樣,那麼李女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網路媒體是一個非常有能量的 “放大器”,用了“20萬”、“開顱”等抓眼球的詞彙,造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第二種,李女士是無心的,她並非專業醫生。事發突然,沒來得及做詳細瞭解,主觀認為丟了之後要全套都換。
我更願意相信,李女士是第二種,她在後來也是這麼解釋的,因為對耳蝸這個產品的瞭解不足,因為著急就想當然的對媒體說了,這是無可厚非的。
追蹤觀察現在,失主和李女士澄清了事實,譬如“為什麼丟失一開始沒發現”,是因為耳蝸怕掉才放到兜裡,所以丟失時並沒有發現;整個事情也不是營銷,而是真的丟了耳蝸;不用換整體耳蝸,只用再買一個耳蝸體外機,但也價格不菲,大致在6萬左右……
也許,他們根本沒有想到,一次誇大的尋物啟示會掀起這麼大風浪,事情的走向從全民尋物變成全民爭辯,全民互噴。
不過,從這件事,倒是給所有人上了一個耳蝸普及課。再有人撿到耳蝸不會把它當垃圾丟掉,也讓大家都真正熟悉了下龐大的聽力語言殘疾人士群體,沒準未來會有更多更好的產品可以幫助到他們(譬如在耳蝸上設計專門的卡位填寫聯絡方式啥的),也算這事鬧大後的一點好處吧。
最後,
衷心希望大家仍舊能保持善心。
一個沒有溫度,處處充滿懷疑、惡意揣測、冷漠態度的社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
-
8 # 花旦小生
網友的善意最近被嚴重透支,質疑是有道理的,從家屬的迴應來看,做手術的時間和耳蝸上市的時間對不上,從地鐵公司影片尋找整個過程來看,沒發現有丟耳蝸的情況,如果最後真被證實是一場惡意營銷,建議對肇事者執行鞭刑!
-
9 # 海之聲聽力驗配
植入耳蝸價值20萬這件事是要的,但遺失的只是耳外機,重新配上一個1萬左右就可以使用了,根本無需開顱骨什麼的。
12月19日,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刷爆朋友圈。不少網友出於善意而主動轉發。但是,針對家屬的描述,諸如“人工耳蝸價值20多萬元”、“丟失後需要開顱手術”等資訊,不少人提出了質疑。而12月20日,家屬也釋出了事件的最新進展,稱“開顱手術”是自己理解有誤,仍然希望大家提供更多的耳蝸線索。人工耳蝸到底要多少錢,它是透過什麼原理髮揮作用的,丟失後有什麼處理措施呢?
回覆列表
近日,一則“小夥兒地鐵上丟失20萬元人工耳蝸,找不到需做開顱手術”的訊息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引發關注。
現在的網路訊息不能輕信,特別是聳人聽聞的訊息八成都會反轉,這都快稱為定律了。
經過幾輪震盪,現在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了。耳蝸價值20萬這件事是真的,但遺失的只是萬元左右耳外機,重新配上一個就可以使用了。最新情況是,廠價已經給他提供了備用機,患者又能聽到聲音了。
植入電子耳蝸確實是需要做手術,把電子耳蝸植入腦內,與掛在外耳上的耳外機磁鐵相吸的。由於隔著頭皮,磁性不可能做得很強,因此耳外機在擁擠的環境下很容易擠掉。
回顧這個事件,“丟失耳蝸需做開顱手術”的訊息標題黨了,為了引起網友的注意而虛構了需做開顱手術的事實,嚴格意義上就是一個虛假訊息。
但闢謠一方所指責的營銷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證據。
需要電子耳蝸的聾人,即使再貴也得要裝配上。對絕大多數聽力正常的人來說,電子耳蝸即使再便宜也不會購買,廠家並不存在向廣大網友進行營銷的動機。